■曹桂珍
集团企业只有定期对其下属企业实施财务报表合并工作,才能使得集团管理层能够了解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并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客观地讲,合并财务报表工作流程较为复杂,报表编制质量直接关乎到企业平稳运行。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除了考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之外,还要求财务人员对于集团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运营情况有所掌握。为此,集团企业须重视合并报表编制工作,从而为集团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集团合并报表编制中,关键问题在于合并对象问题。即哪些公司须并入合并范围。会计准则中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来判定,一般情况下,投资单位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则可认为投资单位能够控制该被投资单位,该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核算。在实务中,由于股权投资关系的复杂性,经常存在模棱两可的控制权问题,因此,不能单纯地从持股比例来判断是否达到“控制”,而应当遵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单纯用持股比例考虑控制问题,有时往往存在合并范围界定不清问题,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出现。鉴于此,财务人员须首先对于合并范围清晰划定,否则将导致合并数据的错误。
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绩效考核方面的考虑授意财务人员实施财务造假,进而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速度与幅度日渐提升、新会计准则推出与修订,许多财务人员由于学习力不强、缺乏对于新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导致会计核算出现错误。集团企业下属子公司众多,有时无法对各子公司报送的财务报表一一审核,最终因为子公司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导致合并报表编制质量下降。如一些海外公司所处国家存在高通胀问题,其财务信息则具有较大水分,若将其并入合并报表则有可能导致整体财务信息失真。
合并报表的编制区别于汇总报表简单将各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相加,而是本着客观性、谨慎性原则对于关联交易进行内部抵销后进行。同时,存在中外会计政策不一致问题,如在美国设立公司适用美国会计准则、而总部在中国的企业应用的是中国会计准则。二者由于会计核算基础不一致,导致内部抵销难度加大。
母子公司会计核算基础不一主要体现在企业间并购初期,集团短期内没有完成整合造成的。如集团公司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设立资金池,子公司银行账户资金归入其中,资金在上缴、下拨、资金使用费结算中出现相应的内部交易问题。若集团企业没有对其设定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公司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记账不及时将出现未达账问题。最终,因款项借贷双方记账时点不同,无法准确确定内部抵销额度。在合并报表编制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比对,影响报表编制效率与速度。
首先,下属子公司将会计报表上报至集团之后,集团财务人员要对于子公司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从而占用了较多时间;其次,在录入抵销会计分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数据汇总;最后,财务人员出具合并财务报表。若集团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上述复杂而又量大的工作都依靠财务人员手工填制,无论是效率还是精准度上都将受到一定影响。鉴于此,部分集团企业开始着手构建合并报表信息化系统,但是整体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后续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虽然为此构建了信息化平台,但是由于智能化不足,无法进行有效抵销,反而起到负作用。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过于机械,缺乏对于业务实质的探究,一旦出现新业务显得无所适从。
专业理论基础角度来看,合并报表放在会计实务教材的最后,从中也能够清晰的看到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及难度。对于集团而言,合并报表编制涉及集团内部经济业务及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多,是一项复杂性、专业性、业务性兼具其中的工作。对于合并报表编制人员而言,一方面,其需要深入了解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并具有相应的业财融合能力及职业判断力;另一方面,需要拥有坚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及勤勉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大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自然报表的质量也不会很高。因而,集团企业须重视合格财务人员的培养,以胜任合并报表的编制需要。
首先,集团公司须强化会计监督力度。集团公司应定期实施子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对其一段时期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查,一旦发现财务数据错误问题应根据其情形给予适当处理。同时,企业为了避免内部审计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出现,可以事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与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组织人员培训,配合信息化工具。
其次,实施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子公司财务总监须由集团统一任命,并受集团财务总经理直接领导,并要求子公司财务公司受集团垂直领导,以提升会计监督力度。另外,提升合并会计报表质量,仅依靠委派财务总监有时还是难以奏效的。须从制订完备的会计制度出发、通过制度来约束会计工作,方可达到应有效果。
最后,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审计。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审计工作,从专业角度指导子公司财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集团而言若想提升合并会计报表质量,统一集团内部会计政策显得刻不容缓。一方面,集团财务部门利用自身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知识较强的特点,结合集团发展战略要求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另一方面,规范下属子公司财务核算流程,对于财务核算、报表上报等关键性、时点性工作规定严格的时间、流程,并将其列入下属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绩效考核当中,督促子公司按统一的财务制度开展工作。
首先,在集团及子公司自身的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搭建财务信息化共享平台,由技术部门牵头对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传输接口进行统一,便于信息的共享。
其次,抵销分录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集团须下发统一的抵销分录编制方法,并要求其在特定的系统模块中编制,以利于后续合并报表编制。
最后,搭建合并报表编制信息化系统。以财务软件、财务信息共享平台、抵销分录信息化系统为基础搭建合并报表编制系统,以提升合并报表的质量与编制效率。
首先,选拔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合并财务报表工作。集团企业须重视合并报表工作人员的选用,以学历、职称、资历、经验、职业操守等硬件条件作为门槛来筛选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担任此项工作。
其次,加强财务人员业财融合能力提升。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综合性较强,财务人员仅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到业务前端来了解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在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开展合并报表的编制。只有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同时也能加深财务人员对于业务流程的整体认知度,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许多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开始实施各种并购活动,以充分调动与配置社会资源的同时,也为企业分担风险、实现多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集团化企业的出现,为了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体现集团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编制合并报表成为集团企业不二的选择。集团企业须从提升子公司会计监督水平、统一会计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出发开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为提升对外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