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易,肖敏淇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国之大者”,是指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从2020年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国之大者”,到2023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重大场合多次提到“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瞻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系统科学地把握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指向,有助于全党全社会提升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团结奋斗。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思想根基、文化传统、历史使命和时代诉求。
“国之大者”是影响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事要事。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和战略视野。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心怀“国之大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发展大势,从实际出发。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客观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等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才能科学地制定阶段性目标,肩负起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使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这就说明了共产党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始终起着推动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国之大者”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家在其治国理政思想中多蕴含着对“国之大者”的思考。例如,《荀子 • 王霸》指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从根本上强调了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此外,“国之大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例如:《左传 •成公十三年》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管子 •匡君中匡》中有,“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通典》中有,“夫戎事,有国之大者”;《旧唐书》中有,“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晋书》中有,“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等等。这说明祭祀军事、礼制教化、军政事务、人才选用、重农恤民等关系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都是古代先贤们心怀的“国之大者”。可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将关系人民根本利益、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和要事视为“国之大者”的意蕴,二者在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尊重实际的实践品格等方面高度契合。正是因为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思想文化渊源。
心怀“国之大者”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以高度的历史主动和负有责任担当的行动自觉,将“国之大者”贯穿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决定了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也有所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境况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一个新世界”就是这一时期的“国之大者”。毛泽东还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3]同时,“重点是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4],最终完成“三大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是“国之大者”。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5]经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别,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即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坚定地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履行担当与承担责任的历史,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承继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治国理政经验,也内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求。
“国之大者”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为回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而提出的。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7]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就国内而言,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同时,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但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8]473,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认识两个大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就要心怀“国之大者”,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就是在顺应国内外局势,为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准确识变应变,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作出的科学回应。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科学内涵随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脚步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突出表现为关涉领域逐渐拓展、阐释论述趋于系统,成为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的重大政治概念。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蕴含着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政治自觉、立足两个大局谋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努力让人民生活幸福的坚定价值立场、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的科学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之远、战略眼光之广、价值立场之坚、责任担当之大。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纵观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讲政治上,这也指明了“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首次提到“国之大者”,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9]39这一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正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国之大者”上不担当不作为,才导致关乎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政方针难以落实。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10]不难发现,习近平是从讲政治的高度提出“国之大者”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利益、是适应中国实际符合人民需求的科学决策,党中央所关心所强调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党员最坚定的政治立场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者的紧密结合就是“国之大者”。从讲政治的高度心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指出:“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8]50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11]可见,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把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放在心上,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真正将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而作出的关乎全局和长远的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谋划。胸怀“两个大局”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多次立足“两个大局”,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善于研判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大局,牢记‘国之大者’”[12],“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13]。这就说明,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唯有如此,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指出:“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14]“观大势”意味着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深刻认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谋全局”就是“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9]40。只有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不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不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好。“抓大事”旨在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抓住问题本质,以整体性思维系统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国之大者”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综上可知,“国之大者”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提出的,也反映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战略意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习近平明确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9]57,并作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15]的重要论断。一方面,“国之大者”蕴含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规划。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16]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关系到人民最广泛、最深切利益的国之大计。在这一语境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目标任务等都可被视为“国之大者”。另一方面,“国之大者”涉及一系列关系民生福祉、人民幸福的重点工作。例如:习近平在青海、内蒙古等地考察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17-18];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9];在谈及教育和人才工作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20]以及“各级党校要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21];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22];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3];等等。从习近平的上述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粮食安全、人才培养等各项与人民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实事就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国之大者”。总之,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承载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着眼于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具体工作,是党坚定价值立场的集中体现。
“国之大者”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历史使命和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强调“国之大者”多与“牢记”“心怀”“胸怀”等动词结合起来,最终落脚在明确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上,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24]549。对党员干部而言,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9]44;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9]47;“所有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国之大者’,永远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25]。习近平提出心怀“国之大者”,不仅是针对共产党人也是针对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历史深刻证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深厚基础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和共同努力。习近平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20];号召广大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26];呼吁广大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27];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皆强调,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心怀“国之大者”,发扬和践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崇尚和学习革命先烈、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担起历史重任,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指明了方向,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和实践指导意义。
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核心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苦难而创造辉煌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8]邓小平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29]习近平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30]新时代新征程心怀“国之大者”,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习近平指出:“心怀‘国之大者’,遇到问题、作出决策、处理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想一想。”[9]40新时代新征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向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根本体现。只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是抽象的,心怀“国之大者”更是要落实到政治能力的提升上。习近平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31]习近平还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2]政治判断力是要在复杂形势中抓住机遇、掌握历史主动;政治领悟力是要在国之大计中深入领会党中央精神、明确职责定位;政治执行力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只有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才能将讲政治落在实处,确保坚守“国之大者”的立场不移、方向不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事业,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逻辑和战略抉择。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一方面,要在积极统揽“两个大局”中谋发展。邓小平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32]习近平提出心怀“国之大者”,就是强调全党全社会科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也会深刻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的内在关系,在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努力做到处变不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目标定位,既要坚定实现党和国家根本利益,也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24]328心怀“国之大者”,就要把握好危机与先机、变局与新局之间的辩证关系,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积极从复杂的变局、变幻的形势中开辟新局面。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仅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党中央最新精神,始终同党中央在步调上保持一致,而且要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和变局中进行伟大斗争,重点防范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是要努力推动“两个大局”良性互动,从长远看问题、从大局谋发展,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根本方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习近平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8]354是否心怀“国之大者”,关键要以是否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为衡量标准。首先,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以更强担当服务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迈上新征程,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稳立场推进现代化建设。“国之大者”集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国之大者”的根本标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后,要强化落细落实,以更实行动推进现代化建设。习近平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始终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既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心中有数,也要善于把宏伟蓝图、远大目标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紧密结合,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