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该活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主要包括首届上海奖颁奖活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和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城发大会”)等。
城市,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会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一系列关键目标不仅没有任何进展,反而在倒退。这无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在全球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如何有效进行城市治理、转型和更新,发达国家已经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一个能够共同探讨城市问题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至关重要。而连续三年举办的城发大会,就是借助世界城市日这一至关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家与城市之间关于应对挑战、寻找解决方案的合作,为全球可持续性城市化寻求出路。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到2050年,这个比例预计达到2/3甚至更多。城市应当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实施行动的主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各国推进城市治理时,生态环境的日渐脆弱、能源消耗、人口快速聚集等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国际社会也亟需一个商讨全球城市治理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为城市发展谋划可持续未来的国际公共平台。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城市日孕育而生。它源于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闭幕会上发表的《上海宣言》,并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通过,自2014年起每年10月31日被定为世界城市日,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主题作为世界城市日总主题。这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倡议设立并经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的国际 日。
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活动在中国上海启航。此后,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走过多个国际城市,先后在意大利米兰、厄瓜多尔基多、中国广州、英国利物浦、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肯尼亚纳库鲁、埃及卢克索举行。
在每年城市日的主题论坛及相关配套活动中,都活跃着来自全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领域专家学者的身影。这些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等围绕年度主题,分享他们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真知灼见。10年来,世界城市日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各国分享城市善治经验、共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成为中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拓展公共外交渠道以及彰显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城市的实践。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促进全球城市化和可持续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推广城市绿色和低碳发展,促进城市创新和文化多样性。
作为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的系列活动,城发大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从多重维度诠释全世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首届城发大会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当年的全球城市日聚焦“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韧性城市”。与会各方均认为,城市在气候变化中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城市、乡镇与社区,缓解并改善气候危机。城市应该抓住新冠疫情后复苏所带来的机會,重新考量城市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环境供人们生活与工作。
2022年第二届城发大会在“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主题下,强调城市发展要汇聚不同的合作伙伴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分享他们在地方行动方面的经验、方法与成效,以及如何增强地方和区域政府的能力以创建更加绿色、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
今年,围绕“汇聚资源,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的主题,与会各方就一座城市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进行思维的碰撞。诚然,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寻求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中的使用效率,不仅为当代人着想,同时也为后代人着想。
从气候应对到地方行动,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今,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认知在不断拓展。宜居生活的理念成为近年来全球城市面向未来的共同趋向。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发展中城市,都把追求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享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服务设施、多样化的住宅和人性化社区、丰富的公共空间、便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网络等作为城市发展愿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城镇化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改变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至9.0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近百倍。
在历年的世界城市日活动中,中国坚持精心策划,向世界展示中国新型城镇化成就,而更多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也被各国“看见”。
在2030年议程的目标框架下,美国纽约、芬兰赫尔辛基、西班牙巴塞罗那,以及中国的广州、义乌等城市相继启动了自愿性地方审查工作(简称“自评估工作”),阶段性地审视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和成果。
上海自2021年启动自评估工作,并在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暨首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发布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2021年》(简称“《上海报告》”)。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发大会上,第二份《上海报告》成果(包括一份市级主报告和两份区级子报告)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的共同推介。
目前,上海的自评估工作已经进入第三年,相关工作的组织机制、报告编制模式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2023年度报告继续突出“主题性”“延续性”和“联动性”,结合上海的实际发展,以“开放”“活力”和“韧性”为关键词,呈现上海在可持续发展实践领域的关键举措和典型案例,阐述上海响应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体逻辑,动态更新上海推动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体系的近况。
上海十分重视世界城市日平台的建设工作,从对内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设探索、凝聚现代城市文化发展共识,对外开展城市公共外交与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全球治理议题及宣传展示国家形象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其目标定位,明确提出将上海打造成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场,进一步用好城市日平台,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同时,通过城发大会这一平台,不仅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也表达了中国对推进世界和平以及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的诚意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