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

2023-12-15 15:54:38
中国收藏 2023年12期
关键词:船政政局左宗棠

清 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 重90.5克

《清史稿·日意格德克碑传》记载:“日意格初亦参防战,继以船政著劳……兹数人者,受官职,易冠服,或原隶国籍。食其禄者忠其事,实有足多,故并著于篇。”该段文字中提及的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与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福州船政局息息相关。不久前,P C G S上海办公室迎来了一位“贵客”—— 一枚清代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而该枚金牌最早的主人便是参与了福州船政工程的法国木工工程师马益识(M a r z i n)。时隔百年之后,品赏这枚手工制作的精美金牌,我们似乎重新触碰到了历史,揭开了尘封的往事。

左宗棠的坚持

这枚金牌为清洋务运动早期奖牌,按照历史记录系用纯金制成,每枚重四两三钱,实测重9 0 . 5克,手工打制,制作精美。金牌正面镌刻“大清御赐金牌”六个楷书大字,配以立体感极强的二龙戏珠图案,龙系四爪飞龙,頭侧向火珠,十分灵动。金牌背面镌刻“福州船政成功”六个楷书大字,配以一对如意祥云图案。该金牌的工艺水平反映出了清朝同治时期黄金錾刻工艺的极高水准。经过P C G S评级师专家团队的鉴定,此枚金牌最终获得M S64的分数,目前为该品种的冠军分,价值不菲。

相较于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高居不下的市场价格,更吸引人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18 6 6 年6月,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向朝廷上了两道奏疏,陈情自主造船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第一道奏疏里,他分析了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局势,认为“ 江南大利,在水不在陆”;在第二道奏疏里,他进一步说明,在西洋各国坚船利炮横行中国江海时,“ 我尚无之,形无与格,势无与禁,将奈之何?”的困境。此时,洋务运动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早已率先创办军械所和机器局来试造坚船利炮,其中最主张要专门设局造船的大臣非左宗棠莫属。然而,许多人对制造轮船持有异议。他们之中有的人以为,造船学习西洋技艺会使人误以为孔孟之道为无用之学,届时会造成人心解体,导致国破家亡。有的人则以为,与其自己造船,不如购买或租借外国轮船,如此一来既可以现买、现借、现用,达到快速御敌的目标,还不必耗费过多人力、财物与精力。针对这些观点,左宗棠一一进行驳斥。最终,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朝廷批准了他可以设局造船的构想。

同年10月,在经过多方考证后,福州船政局在福州市马尾区一带正式破土动工。作为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成立的目的不仅在于实现自主建造先进战舰,还致力于培养海军人才、建立中国新式海军。凭借抗击太平天国时期的渊源,左宗棠选择聘请常捷军中的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担任正监督和副监督。为了防止洋人技师利用“治外法权”来抵抗福州船政局的约束,左宗棠与日意格就此进行了约定,让他们放弃“治外法权”。日意格表示:“我们来为中国政府工作,我们没有放弃我们作为法国臣民的权利,但我们不再寻找通常已到这些国家居住的法国人的那些条件(治外法权)。”

实际上,在朝廷同意建设福州船政局的时候,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在出发前,他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负责船政事务(据资料显示,左宗棠在奏疏中指出“非葆桢莫能任”)。

清代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经评PCGS MS64,为该品种的冠军分。

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

时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

中外通力合作

为了建设福州船政局,朝廷设法从闽海关中每月拨经费5万两作为日常费用。在沈葆桢和日意格的通力合作与努力下,福州船政局极其高调地兴办了起来——从机器到造船木材皆从国外高价进口;铸铁、轮机、仪表等各种工作都分别设厂,并专人专营;大量引进外国技术人员,仅开办之初就有多人从欧洲来到中国,包括教习8人、工头13人、工人30人……

虽然船材来自外国、煤炭购买自南洋、所有采购全是“肥缺”,但一直以来,沈葆桢“两袖清风,坚明约束”(清史稿语)。据资料记载,他在任职期间曾遇到闽浙总督下属的干扰,但其选择以军法斩之。

日意格、德克碑于1866年10月签订的技术引进总承包合同(中国史料称为《合同规约》),共分为14款。该合同明确了技术引进工作的时限和目标,以及总承包人的责任等内容(注:此图来源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在人才培养方面,沈葆桢将聘请来的各层级洋匠分配到相应车间,对中国工人进行培训。教学方法采用洋匠演示、中国工人模仿的方法。等到一定阶段后,转变为由洋匠主操设计、中国工人自己建造,如果中间出现问题,再由洋匠指导,直到中国工人学会为止,力求让洋匠倾囊相授,中国工人尽数吸收。虽然技术人员来自法国等列强国家,但是日意格等人带头放弃自身特权,并严格约束洋员,如果有法国洋技师不服管理,坚决按照合同辞退。对此,沈葆桢也以一种坚决的态度顶住来自法国领事馆的压力。

后来沈葆桢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丁忧,朝廷中便有人以各种理由要求停办福州船政局,沈葆桢则上奏疏力争:“自强之道,与好大喜功不同……且洋员合同不能废,机厂经营不可弃。”后来沈葆桢复职,福州船政局的所有建设项目也终于完成。

在沈葆桢、日意格的苦心经营管理下,福州船政局成效颇丰。18 6 8年,船政局制造出第一艘15 0马力火轮船,即著名的“万年清号”。“万年清号”可载重4 5 0吨,航速10节,附锅炉两套。虽然相较之西方国家尚属落后,但仍是中国工人与西方技术人员共同合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军用轮船。

18 7 0年至18 74 年,又有8艘相似的火轮船从福州船政局驶出,建造工期也越来越短,而这也意味着工匠们的技术越来越來纯熟。18 71年,该局更是建造出号称清朝最大兵轮之一的“杨武号”,其排水量高达15 0 0吨,2 5 0马力,装有钢炮9门,后被收编入福建水师舰队。

马益识在福州船政局工作期间设计的图纸

左 在福州船政局工作期间,木工车间木工工程师马益识(Marzin)(照片左二横卧者)获大清御赐五品顶戴,赏金牌(即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右 普罗斯佩·日意格,法国洛里昂人,曾在法国海军任职,后被左宗棠聘任为船政正监督,管理外国技术团队参与船政建设。(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1874年,中外合作的合同期满。经过沈葆桢上奏,朝廷嘉奖参与建设福州船政局的所有有功洋技师。木工工程师马益识获得了五品顶戴及金质奖牌,同年,马益识也结束了他在中国工作与生活的岁月,返回法国。

福州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它尝试摸索自主建造近代化军工;创办的船政学堂率先引进了西方自然科学教材与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派出大批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西方先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学成归国后再用自己所学影响中国社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左、沈二人力排众议的努力下,日意格、德克碑等西方军事人才可以在数十年的时间里,领导众多西洋技术人员、工匠,在船政局的建设与运营中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时至今日,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已发展成为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并运营至今。而这枚清代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也在今日向我们讲述了一段百年前中国与外国合作共赢、开创性地引进近代船舶工业的故事。(注:本文文字资料、图片均由PCGS提供)

猜你喜欢
船政政局左宗棠
船政新生
海峡姐妹(2023年5期)2023-06-02 00:49:42
天人互动
古代文明(2021年3期)2021-07-08 01:54:36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34
福建船政学堂精神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法制与社会(2017年1期)2017-01-20 22:36:50
试论自然灾害对辽朝中后期政局的影响
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