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教学方式探究

2023-12-15 09:44:09张敏徐州市第四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事迹初中生法治

■ 张敏(徐州市第四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英雄人物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凝结,还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从英雄人物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他们的高尚品质,又能透过他们看到国家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屈辱史。在战争下,英雄人物纷纷涌现,并致力于用自己的浴血奋战缔造一个强大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诸多的英雄人物,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出发,叙述他们的高尚品质,从而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互动性。在英雄人物事迹的熏陶下,初中生能够了解我国的解放史、建设史、奋斗史,深入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

一、理解英雄人物,设计教学内容

1.挖掘人物精神,制造认知冲突

英雄人物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中,我们发现,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均有自己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有智慧型的英雄人物,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是知识探索、科技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还有勇敢型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重大灾难面前舍生取义,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雄一词不再沉重,相反,他们有可能是救人性命的外卖员,有可能是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可能是坚守职业信仰的每一个人。受环境、时代、性格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英雄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秀品质。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既要深刻体会英雄人物的核心精神,又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制造认知冲突,辅助他们剖析英雄人物。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彩的职业》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教师、护士、医生、社区工作者、外卖员、记者、主播等职业。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你对这些职业进行排序,你会怎样排序?”随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认为,应该按照外卖员、主播、社区工作者、教师、护士、医生进行排列,有的则认为应该按照外卖员、主播、社区工作者、护士、医生、教师进行排列。经过了解,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是根据职业的“高贵程度”进行排序,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外卖员和主播是最普通的这一想法。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列举了一个主播救人的案例。在案例中,一个游戏主播在弹幕中发现有人要轻生,他快速联系警方并确认事件的真实性从而救下了一名患有抑郁症的粉丝。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任何职业都没有高贵或低贱之分,只要我们做到极致,一样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尊敬,一样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

初中生的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积极制造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兴趣。由于英雄人物身上多多少少蕴含着先进思想以及优秀品质,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逐渐建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引入英雄人物,优化教学环节

合理引入英雄人物不仅能让学生在剖析人物品质、精神和价值时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还能让他们感受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初中生年龄小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初中生提供具体的、可参考的榜样。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合理且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了解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教师可以从具体的人物事件出发,坚定初中生的爱国意志,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维护祖国统一》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在不同时期有哪些特殊的内涵?根据要求,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相继分析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多个时间点有关祖国统一的内涵。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选择一个代表人物并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他提出过哪些先进的观点?”接下来,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中搜集大量的资源。凭借一系列的信息搜集、整合、分析,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祖国统一在不同时期下的特殊内涵。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将调查的成果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PPT,学生快速将自己和教材内容连接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英雄人物既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又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如何辅助他们感受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并将后续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成为教师考虑的主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探索活动,将知识的探索权还给学生。

二、贴合学生学情,设计教学内容

1.尊重个体差异,展开分层教学

初中生在成长发育中具有阶段性、差异性、顺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教学工作从简单到复杂、具象到抽象、低级到高级。一般来说,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实现差异化教学。

比如,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过渡至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可以从具象化的人物事迹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述,营造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英雄人物事迹的数量,并将探索、剖析的权利还给他们。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继续增加难度,将英雄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的守护》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为了让初中生深刻地体会公平正义,教师要求他们搜集一个有关守护公平正义的英雄人物。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托互联网技术搜集大量的英雄人物事迹。在最后一课时,教师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故事会。在故事会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例如:“202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法院一位56岁的法官被一名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内持刀残忍杀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后,一名学生从新闻报道出发向同班同学讲述了一个公正无私的法官形象:“法官是公平、正义的代言人,然而,这一职业同样也面临着危险。经过这一事件,不少网友纷纷要求法院重判该嫌疑人,但我认为,法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媒体还是舆论都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提前审判。”凭借故事会,学生们相继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英雄人物。

要想深层次地解读英雄人物,不仅要解读他们的具体事迹,还要把他们带入到相应的生活、历史环境下。通过具体刻画英雄人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拉近自己和他们的距离,从而客观理解英雄这一概念。

2.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元活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实践任务以及主题活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解,教学活动旨在将课上和课下联系起来。在进行具体的英雄人物教学时,合理的英雄人物事迹宣讲、排演历史短剧、组织社会调查、实地参观不仅能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多元的实践活动旨在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充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依托由易到难的角色分工,各学习小组及其成员既能深入挖掘英雄人物的魅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布置了如下的任务:体验志愿者的一天。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可以在附近的社区中担任志愿者。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积极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在关爱自闭症的组织里做了一天的小志愿者,早上,我和比我更小的孩子一起摆放碗筷,收拾玩具,中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售卖自闭症儿童的艺术作品,晚上,我和自闭症儿童一起体验串珠子、画画等艺术创作。在我看来,服务社会就是关爱弱势群体。”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经历分享,教师相继在黑板上写出“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多个关键词,并提问:“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服务社会?”随后,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内容并回答:“服务社会能实现人生价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就要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由于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还较为浅显,所以,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展示疫情期间大学生志愿者的表现,并提问:“作为一个初中生,我们要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然后,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服务社会的具体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英雄人物事迹宣讲、排演历史短剧还是组织社会调查、实地参观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如果教师过于关注英雄人物学习的形式就会产生节奏拖沓等问题。

三、依托英雄人物,完善教学内容

1.引入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资源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进一步完善世界观、构建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英雄人物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帮助他们观察社会现象。研读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主要围绕社会组织、公共管理等行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拓展英雄人物的选择范围,还要关注体育、教育、政府、医疗等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思路。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与集体共成长》为例。在课程讲解中,教师首先列举了铁人王进喜的案例。依托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精神,以及他带领同事共同奋斗的事迹,学生们初步了解了集体的力量。随后,教师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这一部分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学互动,提问学生:“如果让你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班规,你会怎样修改?”然后,学生们相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我想修改班会的举行频次,因为每一次的班会时间都会非常长,而且班委会成员的述职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通过有来有往的回答,学生逐渐懂得规则以及主人翁意识的含义。教师问:“大家觉得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我们都要做出哪些努力?”接下来,学生相继回答:“我们要为班级赢得荣誉,要共同维护班级的尊严。”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雄不再高不可攀,相反,人们经常在各行各业中发现诸多的“杰出人物”。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品格并向他们传递职业平等的思想观念。

2.贴合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评价

目前,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还是他们的评价者。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陷入“唯分数论”的思维定式。然而,在对英雄人物的讲解中,不仅要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还要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重视备课这一环节。此外,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反思中全面分析英雄人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为例。在具体的课程讲解中,教师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出发,向学生展示周总理的梦想。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已学习过这篇文章,所以,在前期的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并未制造合理的认知冲突。随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的理想。接下来,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学生逐渐发现,自己的梦想有些空泛,并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逐步讲解“实现梦想的方式”。

教师不仅要反思各教学环节,还要依托合理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适当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

总之,引入英雄人物的教学既为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如何搜集合适的英雄人物,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考虑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如何突破教材限制,引入更广泛的教学案例成为教师新的教学要求。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被赋予新的要求与使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贴教材内容,围绕新《课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托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逐渐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事迹初中生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中华戏曲(2018年2期)2018-08-27 10:05:5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