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一体” 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经验与做法

2023-12-15 06:14:00黄小维
中小学校长 2023年9期
关键词:沙坪坝区师德师师德

□黄小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1]重庆市沙坪坝区有着3000 多年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当地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因教而立、 因教而兴、 因教而强。1938 年2 月6 日, 在胡庶华、 张伯苓、 罗家伦等教育家倡导下,成立了重庆沙磁文化区。 郭沫若、巴金、 冰心、 徐悲鸿等一大批教育家、 科学家、 文学艺术家在这里工作、 教学和创作, 丁肇中、周光召、 朱光亚等一代精英在这里求学、 成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以 “人文沙磁,学灯永耀” 为发展愿景, 弘扬 “诚朴勇毅、 自强不息、 勤学爱国、 尚知求真” 的沙磁文教传统,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 提升 “高度”, 强化教师的使命担当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紧紧抓住教师职业的根本属性, 提升教师工作定位高度, 明确教师的使命担当。

第一, 以思想武装促政治担当。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教师的头脑。 聚焦 “铸魂育人”, 让教师树立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 动员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长效化。 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带头进课堂讲党史、 讲思政, 推动建立健全 “两个首先必学” 的长效机制, 落实好 “第一议题” 制度。 深入开展区教育工委、片区、 学校三级中心组学习活动,将思想政治学习嵌入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准则教育的全过程。 全区开展传达、 宣讲、 培训和研讨等四个层次的专项学习活动40 场, 全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方式, 持续净化教师队伍的政治生态, 确保全区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师风, 展现教育人的使命担当。

聚焦 “统领引领”, 持续强化教师的政治担当意识。 让教师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 “国之大者”, 不断提高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跳出日常事务的思维局限, 学会思考大局、 大势和大事。 培养政治家的头脑, 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 分析、 解决问题。 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教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确保教育领域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聚焦 “稳字当头”,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区教育委员会制定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定期报告、 定期分析研判制度,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确方向, 科学精准分析风险隐患。 区教育委员会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撰写意识形态研判材料40余篇。 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作为干部选任、 教师年度考核、 述职述责的重要内容, 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 区教育委员会严格规范论坛、 讲座、 报告会的报批备案程序, 加强教师网上网下舆情管理, 确保导向正确、 内容准确。

第二, 以党建引领促工作担当。 当前, 全区共有教师7000 余人, 其中有党员教师4257 人, 所占比例达60%。 区教育委员会始终坚持学校党组织书记是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 建立 “书记抓、抓书记” 的工作运行机制, 开展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在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 各中小学校牢固树立一切政策方针贯彻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印发 《全区教育系统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深入开展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 “党组织建设基础规范” “党建工作成效调研检查” 等四项工作, 深化红岩精神教育, 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科学化。 目前, 全区教育系统98 个基层党组织基本实现党建工作全面规范。

积极开展党建行动, 把每一个党支部建成师德师风建设的坚固堡垒。 各中小学校厚植红色基因, 围绕党组织建设和教育教学两条主线, 坚持培育为基、 重在建设、 典型引领、 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 引领学校创新、 教师提升、 学生成长。 区教育委员会计划在 “十四五” 时期,创建具有红岩特色的中小学党建引领创新和质量创优学校 (“双创”学校), 培育富有红岩精神、 时代特色、 沙磁教育传统的中小学党建“双创” 学校集群。

实施党员人才成长计划, 立红岩先锋模范。 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队伍, 注重选拔党性强、 懂教育、 会管理、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学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在此基础上, 选派优秀学校党组织书记参加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高级研修班, 前往北京、 上海等地进行跟岗学习交流, 不断强化学校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 组建红岩先锋党员教师攻坚组、 红岩先锋党员教师服务队,结合党员教师示范课、 党员教师承诺践诺、 党员教师家访、 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等活动, 把教师中的 “党员多数”, 转变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多数”。

第三, 以 “大思政教育” 促职责担当。 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让广大教师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立足全员,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制度化。 全区始终坚持“大思政课” 建设,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明确提出 “沙磁风骨、 沙磁品格、 沙磁气象” 的沙磁教师品行定位, 制定 《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标准》, 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化。 与此同时, 制定 《区域 “大思政” 教育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方案》, 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化。 尊重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 全程培育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立体化思政“金课”, 开发具有时代特征、 红色内涵的校史课程28 门, 构建 “行走·红岩” 思政实践课程体系。 立足全区, 做优思政教育品牌。 结合“文化传承示范区” “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 建设, 将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有机融入全区发展, 形成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品牌项目群。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 提升教师的使命担当意识。

二、 增加 “厚度”,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体验活动

以区域教育的深厚底蕴、 淳厚传统, 增加师德师风建设 “厚度”,推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第一, 学史扎根, 固师德之本。 沙坪坝区有着3000 年文化底蕴, 在抗战时期曾吸引了陶行知、张伯苓等一大批教育大家、 名师聚集于此, 走教育救国之路。 从过去到现在, 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的科教文化区, 将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为充分发挥“沙磁教育博物馆” 的作用, 区教育委员会常态化开设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学习 《沙磁教育史》 《沙磁教育读本》 《沙磁教育自学反思录》 《我为沙磁教育改革发展建言》 等学习资料和读本, 把每一位教师的 “根” 深深地扎进沙坪坝区崇文重教的沃土里。

第二, 虔诚问道, 铸师德之魂。 区教育委员会秉承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 以培养 “四有” 好老师为目标, 搭建高端培训交流平台,发挥区域功能。 每年开办 “沙磁学堂” 20 余期, 梳理和讲述历代沙磁教育人的故事, 感受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 体会张伯苓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的办学理念, 激发教师的民族魂、 家国情和学生爱。 吸引一大批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引路人莅临沙坪坝区讲学,组织教师与教育界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沟通, 近距离了解先进的学术思想以拓展视野, 学习最前瞻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见识, 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以提升基本素养,充分发挥全国知名专家的专业引领与辐射示范作用, 助力全区校级干部、 班主任、 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第三, 思辨明理, 成德高之师。 开展 “擎举沙坪学灯, 壁画红岩青春” 教师价值塑造活动, 从寻根、 铸魂和追梦三个角度, 开展系列育人育心活动; 开展学 “四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 让广大干部、 教师坚定初心使命, 赓续红岩精神; 开展 “点灯人” 家访活动、红岩志愿行动计划、 红岩 “雏鹰”帮扶行动, 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提升师德师风; 开展青年教师风采大赛、 红岩先锋感恩行、 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 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梦想实现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通过以上活动, 不断引导广大教师从“史实性回顾” 转向 “内涵性思辨”和 “内化性实践”, 在切身体验中形成价值理念、 价值情感、 价值理性, 积极采取行动, 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

三、 拓展 “长度”, 形成风清气正的师德涵养环境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坚持系统施策、 协同推进的理念, 着眼长效, 拓展 “长度”, 形成风清气正的师德涵养环境。

第一, 评价考核画底线。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职员工从业禁止制度和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 落实教育部印发的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等政策、 法规,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设定正面标准, 划定负面底线, 不断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和依法从教意识。 探索实施 《教师职业信用管理办法》, 完善师德 “三考” 制度 (师德常识考试、 教师师德考核和学校师德建设考评), 建立 “师德记录档案袋”,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考核、 职务晋升、 评先评优、 重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前置审查依据, 严格执行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制”。 坚持对师德违规行为 “零容忍”, 对摸排和投诉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格核查, 对发现的重大问题, 协同多部门联合行动, 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惩处。

第二, 人才培养拉高线。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人才强区战略, 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立选贤任能的选聘机制、 人尽其才的培养发展机制和才尽其用的管理使用机制。 构建 “三层三阶” 金字塔型区域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实现所有教师丛林式发展, 骨干教师持续性发展, 名优教师跨越式发展。 第一层, 筑塔基保全员。全年开展4 期主题式常态化全员培训, 进行全员通识培训、 学科专题培训、 主题项目式培训的 “三阶” 一体化培训。 每年开展全员培训60—70 个项目, 培训教师6000余人次, 解决教师发展问题, 促进区域所有教师丛林式发展。 第二层, 抓塔身强骨干。 从“培、 评、用” 三个方面, 解决教师发展重点问题, 实现1500—2000 余名不同层次骨干教师持续发展。 “培” 是指通过学科导师制、 名师工作室、名师班3 年时间的培训, 培养三个层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 “评” 是指针对骨干教师履职情况, 实施区、 校两级考评机制, 助力骨干教师履职示范作用的发挥。 “用” 是指开展项目菜单定制式培训和送训到校活动。 第三层, 树塔尖立标杆, 为名师搭建平台。 开展名师示范培训、 工作室主持人培养、 学科基地建设三种项目, 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实现名优教师跨越式发展。

通过优化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 创新学科教师培训形式, 助推不同层次、 不同阶段的教师持续健康发展, 为所有教师发展持续赋能, 促使他们成为有先进教育理念、 显著办学成效、 丰富管理经验、 良好社会影响的名师、名校长。

第三, 专业引领画标线。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师德涵养实验区建设协议, 以 “精神引领发展, 文化涵养师德” 为特色, 分类、 分层推进各类师德研修活动, 努力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实、 落细。

面向150 余名教师群体中的“关键少数”, 实施 “种大树” 培养计划。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为主题, 举办 《论语》 百日线上学习班、 好老师情绪管理班等系列研修班, 培养率先垂范的先行者。

面向10 所实验学校, 进行“文化涵养师德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区教育委员会推荐实验学校参加跨区域实验学校案例交流, 开设 “京师木铎” 系列直播课16 期,帮助学校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 新做法、 新模式, 助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面向7000 余名教师, 开设“涵养师德公共必修课程”。 围绕“价值引领” “文化涵养” “融合提升” “榜样示范” 四个课程模块,开设 “大家之言” “好老师心得”两个栏目, 让教师参与研讨,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 调适 “温度”, 涵养 “贵师重傅” 的生态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采取提升教师待遇、 提振教师风采的举措, 用爱温暖教师和学生, 涵养贵师重傅的生态。

第一,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全区推行校务公开机制, 保障教师对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地开展 “十佳校级干部”、“十佳教师”、 “十佳班主任”、 “学科带头人” 和 “四有” 好老师等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活动, 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例。 通过视频宣传、事迹演讲、 师德报告、 教育故事、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 讲好师德故事, 注重师道传承, 形成榜样在身边、 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

第二,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并实施 《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方案》, 出台 “1+4” 绩效分配办法, 制定 《关于增加需托底学校人均收入的方案》,分层分类制定标准, 修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托底部分学校教师收入待遇,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区域内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落实节日慰问、 职工健康体检、 边远教师交通补贴等经费, 区财政平均每年支出近2000 万元。

第三, 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发展乡村教育, 教师是关键。建立乡村从教荣誉制度, 认定乡村从教30 年荣誉教师1080 人, 弘扬乡村教师坚守岗位、 立德树人、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大力宣传乡村教师优秀事迹, 完善利教惠师各项政策,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鼓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终身从教,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区教育委员会高度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 建立 “区域统筹、 一校一策” 的教师考勤柔性管理制度。 通过开设 “教师心灵驿站”、 推出教师便捷服务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切实减轻教师压力和负担。 建成 “师生健康服务中心”, 常态化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监测, 累计投入经费近1000 万元。

经过长期努力, 重庆市沙坪坝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 成为全国师德师风涵养试验区、 优质均衡创建先行区。 全区教师政治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和教育责任感普遍增强, 涌现出如重庆西藏中学等全国先进集体, 每年评选区级以上师德先进个人200 余人。 第三方评估显示: 沙坪坝区学生、 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行业风气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8%, 上升到2022 年的93%;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6%, 上升到2022 年的95%。

“好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2]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厚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 不断健全 “区域统筹, 立体推进” 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以高质量师德师风建设, 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 助推区域教育公平、 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沙坪坝区师德师师德
“钓”口罩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在抗疫中发展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创甲路上奋力前行的沙坪坝区中医院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沙坪坝区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35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