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年
说起国学大师章太炎,几乎无人不晓,鲁迅先生曾评价他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但对他的夫人汤国梨,我们却知之甚少。
汤国梨并非普通的女子。她既是诗词家、书法家,又是一位女权主义者,近代女子先驱,有“旷代清才,直与贺、柳并辔”之美誉。只是,她嫁给了章太炎,被掩盖了光辉。
一
汤国梨,字志莹,号影观,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一个平民之家。汤家世代务农,植桑养蚕。7岁时,汤父辗转到汉口做了一个茶叶铺的会计,收入颇有盈余,一家人团聚后生活很是安乐。看到女儿聪明伶俐又喜爱诗文,汤父送她去私塾读书。
不幸的是,两年后汤父病逝,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小国梨只能废学寄住于舅舅家中。在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的同时,她开始了自学。幸运的是她舅舅开明大义,虽然经济不阔绰,但舅舅仍慷慨资助她到上海务本女学就读。女孩读书,这在当时闭目塞听、思想意识陈旧的乌镇简直是天下怪事。
汤国梨从小性情刚强,胸有大志。在女学就读期间,她的思想发生急剧变化,开始有意识地参加社会活动,立志做一个女中豪杰。
读书期间,自幼缠足的她上体育课很不便,但她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忍痛练习跑步,不亚于天足女同学;她还担任了浙江“妇女保路会”负责人,并在上海愚园路锡金公所讲演,宣传保路拒款,逐渐成长为一位女权活动家。
1907年,毕业后她到吴兴女校当教师,之后又担任学校的校长。1911年,她辞去校长一职,准备在上海办学。刚抵上海,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汤国梨兴奋地赋诗一首《重阳——闻武昌起义》:“无糕无酒过重九,扶病登临兴不赊。莫道秋光多肃杀,经霜红叶烂于花。”
武汉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她积极参加“女子北伐队”,以实际行动响应革命。为了筹措经费,她亲自组织义卖活动,共筹得款项5万元。1912年3月,她又同吴芝渶、陈撷芬等人一起组织了“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提出妇女参政要求,推举宋庆龄为名誉社长。
不久,该社创办了神州女学和《神州女报》,汤国梨任女校教师的同时还兼任《神州日报》编辑部部长,向民间宣传妇女必须学习知识,经济自立,参与政治,谋求与男子同等的地位。
就这样,汤国梨走到了时代的前列,成为女界的先驱。但是她天天忙于工作、忙于革命、忙于争取女权,唯独忘记了一件事,就是她自己的终身大事,以至于到了三十岁,还待字闺中。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三十岁的女子绝对称得上是“剩女”。因为一般的女孩十几岁就已经嫁人,三十多岁就能做祖母了。不过汤国梨满不在乎,她并不急着把自己嫁出去。在跟几位闺密谈及自己婚姻的时候,闺密劝她条件不要太严苛,她总是说缘分未到。
二
说实在的,对于这样一个才貌双全、胸有大志、颇有男儿之风的女子,一般男人还真入不了她的眼。冥冥之中,她似乎在等待一个能与自己匹配的良人。而这良人,果然被她等来了,他就是素有“章疯子”之称的章太炎。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作为民国时期的精神领袖,他门下不乏国手。当时的北大诸多知名教授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鲁迅、沈兼士等都出自章太炎的门下。章太炎性格之狷狂桀骜,更是众所周知。
章太炎的第一次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1892年与海盐王氏成婚。在生育了三个女儿之后,王氏于1903年病故。王氏去世后,章太炎孑然一身数年。这位特立独行的大佬在40多岁时,公开自曝择偶条件:
“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语出惊人的“章疯子”粉碎了万千仰慕大师的少女心。之后,他又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了征婚启事:(1)鄂女为限;(2)大家闺秀;(3)文理通顺;(4)不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5)有从夫之美德。
章太炎作为一个革命家,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为何他又推崇三从四德?这恰恰是章太炎的特殊之处:他的社会观念当然是崇尚自由平等,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提倡女子贤淑服从。
当时的章太炎已经是政界和学界的大人物,汤国梨又是女权活动家,所以章太炎的征婚启事,很快引起了一个重要人物的联想,此人乃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张通典,张通典觉得章太炎跟汤国梨乃是天生一对,于是就想玉成他们两人,而张通典的女儿张默君也是一位女权活动家,她又是汤国梨的同学兼闺密,于是张通典就通过张默君把章太炎写的一封求爱信转交给汤国梨。
汤国梨最初收到章太炎的求爱信时很是惊讶。她对章太炎的了解仅仅止于自己在务本女学读书期间,听过章太炎的一次演讲。那一次,章太炎的演讲主题是成立光复会、反对清王朝。汤国梨当时深受感染,心中非常仰慕这位演讲家。但她没想到,那位讲到动情处手舞足蹈的“疯癫”大学问家、大革命家竟然会对自己一往情深。
最初,汤国梨有点“嫌弃”章太炎,直率地评价章大叔:“对一个女青年来说,有几点是不合要求的:一是,其貌不扬;二是,年龄太大,他长我十五岁;三是,很穷。”但好在他们三观合得来,汤女神也更看重章太炎的人品才学和民国元老的身份,这段姻缘遂得玉成。
汤国梨接受了这份感情后,章太炎欣喜异常,立即按照当时的习俗,给汤国梨送了4件黄金饰品作为信物。
纵观章太炎再婚后的人生可以发现,这则征婚启事的定位是非常精准的。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正是这位治愈系“药妻”屡次在他危难之时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与慰藉。
三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和汤国梨在上海愛俪园礼堂举行婚礼,爱俪园作为一家私家花园,位居上海第一,在这里举行婚礼,也够气派的了。特别是前来参加婚礼的贺客,单是政界、学家的大人物就有一大帮,其中有孙中山、蔡元培、黄兴等人,这可都是伟人级的人物啊,这样的婚礼阵容,不知道民国时期还有没有第二个。
婚礼那天,整个花园张灯结彩,礼堂更是被装扮得金碧辉煌。章太炎一改平时的不修边幅,穿了一身西式礼服,头戴礼帽,脚蹬皮鞋,臂弯里挽着身穿雪白婚纱、手捧鲜花的汤国梨。证婚人乃是学界泰斗蔡元培,蔡元培称赞这对伉俪是“文学与革命的结合”。
据说,婚礼那天特别搞笑。因为平时从未穿过皮鞋,章太炎竟然把鞋穿反了。走路滑稽也就罢了,在行鞠躬礼时,他的礼帽竟然又两次掉落,惹得众宾客大笑不止。不过,夫妇二人都是不拘小节之人,婚礼却因此平添几分喜庆。为了助兴,宾客们闹婚礼时提议夫妇二人限时即席赋诗一首。
这对二人来讲太容易了,章太炎一挥而就:“吾生虽稊米,亦知天地宽。振衣陟高冈,招君云之端。”
汤国梨则吟诵了旧作《隐居诗》:“生来澹泊习蓬门,书剑携将隐小邨。留有形骸随遇适,更无怀抱向人间。消磨壮志余肝胆,谢绝尘缘慰梦魂。回首旧游烦恼地,可怜几辈尚生存。”
新郎新娘吟罢自己的大作,在场的宾客都叫好,赞叹他们真是佳偶天成。
四
然而,新婚不久,“二次革命”爆发,章太炎即北上讨袁,自此遭袁世凯软禁达三年之久,这对新婚的汤国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三年里,章太炎四易囚所,两度绝食,二次越狱。为营救丈夫,汤国梨一边在书信来往中安慰与鼓励丈夫,一边在上海四处奔忙,她几次写信给徐世昌和黎元洪,措辞委婉,语气恳切。
在一封给徐世昌的信中,她这样写道:
“外子好谈得失,罔知忌讳,语或轻发,心实无他,自古文人积习,好与势逆,处境愈困,发言愈狂……若不幸而遽殒,生命诚若鸿毛,特恐道路传闻,人人短气,转为大总统盛德之累耳!”
而章太炎也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汤夫人左右,槁饿半月,仅食四餐,而竟不能就毙,盖情丝未断,绝食亦无死法。”
真难以想象阅读信笺时,汤夫人心中该是怎样的悲欣交集、千转百回……
于乱世间无法自保的情境中,于千山万水阻隔之外,唯这一根情丝的牵绊,这一点无力的惦念,才成为章太炎与汤国梨之间最深沉动人的地方。
后袁世凯称帝梦破灭,1916年6月,章太炎获释南归。在家一个月,章太炎又去了西南,旋又去南洋,这一去又是半年多。从南洋回来,立马又去参加护法战争,参加了护法军政府,过了一年多,章太炎才回家。章、汤二人聚少离多,家里一大摊子就都交给了汤国梨。
汤国梨虽颇有丈夫气,居家却是一个持家的好手,对章太炎也总是谦让。章太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拮据,有时不得不卖字贴补家用。王氏为章太炎留下三个女儿,汤国梨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上面还有老母亲,汤国梨操持这个穷家,实在不易。
但汤国梨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夫君心里装着一个更大的家。生活上,汤国梨让丈夫无后顾之忧,事业上也是丈夫的好助手。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激起章太炎的义愤,他痛斥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宣称中华民国灭亡了。国民党上海市特别党部两次下令通缉章太炎。汤国梨把章太炎转移到妹妹家中,逃过了白色恐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章太炎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埋头于书斋,从事写作。
“九·一八”事变后,章氏夫妇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伤兵医院,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汤国梨亲赴苏州火车站慰问受阻的请愿爱国学生。1936年,沈钧儒等“七君子”被囚苏州监狱,汤国梨多次去狱中慰问并设法营救。
五
东北沦亡后,章太炎对政治失望,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社”,汤国梨就给他做教务长,学校的内外事务大都由她打理。1936年,章太炎因鼻癌病逝。
第二年,汤国梨到上海跟友人一起创办“太炎文学院”,1949年重回苏州,仍热衷于各项社会活动,关心苏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曾历任苏州市政协委员、民革苏州市委主席。
“文革”中,汤国梨多次受到冲击,许多珍贵文物遭劫,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丈夫的心血保存下来。1979年,她亲自整理章太炎的文稿,出版了《章太炎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得偿所愿。
1980年,这个爱国爱家、走在时代前列的女界先驅,这个集才情与美貌为一体的女子在苏州病逝,享年97岁。
虽然丈夫的光芒太过耀眼,掩盖了她的光辉。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谁又能说,这不是她所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