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国家的所有领域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政税收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到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速度与方向,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国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与税收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全国各事业单位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对策,以达到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税工作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環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和税务政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在财政和税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预算管理方式不健全,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就管制而言,缺乏使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此,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化财政税收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一种非营利性的事业。国家对其的评价,以拨出的土地使用的规范性和规划的执行为重点,对于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等方面,并未给予相关的评价,从而导致了其税收的分散和隐蔽等特点,使得其税收的具体管理非常困难。税收作为一种政府的收入,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质的,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是一种通过国家投入经费,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的性质。其中,行政费用和服务费用等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也是其最大的收入来源。事业单位、团体要自觉地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尽职尽责地缴纳税款。但是,在中国的事业单位中,依然存在着某些违法的纳税行为,它们不但给事业单位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还对其的纳税标准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所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税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既有财税体制的单一化问题,又有行政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的不科学配置等问题。所以,通过对财政税收工作的优化,能够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控,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防止出现重复纳税或者不合理纳税等问题,从而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力度不足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其财务税务监督的有效制度,外部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受多种原因制约,无法对财务税务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主要关注的是财务和收入,在重要金融政策和税收的实施方面,还有待于继续强化。另外,事业单位财务部工作人员对《政府会计准则》不熟悉,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不真实,而这些信息是事业单位进行税务工作的依据。
(二)预算编制机制不完善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和税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管理不够科学。简言之,就是某些事业单位的税务预算设置不合理,随着国家财政税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的变化,将会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财税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财务部,而是要适当地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工作中,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需要有关部门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与事业单位所提出的财务税收有关的要求,加强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并与预算编制的理论与现实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财政部门要对预算的制定负责任,但执行部门并没有主动介入,这就造成了预算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目前有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因此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并没有将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相联系。此外,财务人员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制定预算的,这就造成了最后形成的预算与事业单位的真实发展情况并不相符,从而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执行层次上观察,事业单位在财务税务预算中的执行效率比较低下,没有与财务税务预算的具体情况相联系,从而导致总体的预算执行不那么标准,这给财政资金使用风险的出现埋下了潜在的危险[2]。
(三)票据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财务、税务管理能力与水平,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财务责任。然而,由于事业单位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票据的管理方面,往往会出现票据混淆等失误,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另外,面对“新常态”的新形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尚未与时俱进,加之财税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工作中若无相应的制度支撑,工作效率将大大降低,这加大了财务差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税务管理现状而言,税务监督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首先,一个事业单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科学地分配工作和工作。其次,事业单位缺乏一套规范的财税监督评估体系,使得财税部门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功能,对财税做出客观的评估,致使财税管理中的一些隐性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给财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财政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财政税收的相关知识不深入,造成了财务税收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综合素质较低,还有一些人对纳税和免税的有关知识不清楚,在工作和纳税的时候将二者混为一谈,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同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缺乏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造成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财政税收部门的有关人员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缺乏责任意识,依然用传统的思想理论来看待目前新经济常态下的财务管理,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松散
事业单位是一种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有的事业单位还依法承担着教育、医疗、鉴证等方面的非税收入执收职能。各事业单位按照《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实施“两条线”,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支付。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不够关注,加之监督不力,造成了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拖延的现象,有的事业单位更是将非税收入侵占,坐收坐支,不能将其按时缴入同级财政国库。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税收入的监督仍有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策略
(一)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现阶段,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财务税务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化与提升,就需要高度关注法律监管,建立法律监管体系,公开税务工作的进度,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信心,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虽然一些事业单位会对税务信息进行公开,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没有将所有的税务信息都进行公开,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税收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应不断强化自己的监督管理,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对税收信息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比如通过网站、公示栏以及手机短信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相关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应当成立财政税收监督组织,并明确其功能。此外,要有一套健全的、有说服力的考评制度,各部门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利用网上的各种渠道收集群众的建议,使广大群众都能主动参加,从而使各部门的财政、税务的管理更加完善。
(二)注重职工队伍建设
在深化税收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并采用高效、科学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尽量避免在传统体制下出现的局限性问题,让员工的技能和技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邀请社会企业专业人员,在公司内部举办改革培训讲座,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将财政税收改革的理念深入贯彻下去,为深化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3]。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根据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信息化系统的运营、大数据系统的维护等。为了保证员工队伍在国税改革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可以引进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打破“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将员工的主观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为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备与预算编制的革新
为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和税收改革,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基础设施的更新,保证相关制度可以进行有效的构建和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财税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执法政策,以提高执法的效率。比如,对新、中、老设备配置比例进行设定,并根据其实际服役年限,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对那些已经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要及时地进行淘汰替换等。正常情况下,各事业单位要确保新设备与中设备和老设备的配比为2∶6∶2。在对基础设备进行革新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充分挖掘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从降低管理成本的需求入手,提升设备的实际配置绩效,为单位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从基层建设入手,探讨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的主要方法,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从而进一步推进财税改革。比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健全支出编制机制与加强预算定额管理,对事业单位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与审批,提高零基预算原则的实施效果[4]。对于专项资金,事业单位要按照项目支出规定,审查优先级和可行性,做好结果的排序,并将其放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在加强预算定额的同时,事业单位要对人员经费的分配进行明确,同时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公用经费使用准则,保证每一项标准都可以被细化和量化,为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监管制度
在新经济常态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在地方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工作中,事业单位必然加强对财务税收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加强对其的监管与管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税收工作的监管体系,这给财务工作的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给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有些事业单位在发展的时候还会违反一些有关的法规。所以,要想加强对财务税收工作的监管,就必须运用内外两种方式来对其展开监管。在外面,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利用第三方监管平台,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来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对事业单位本身进行有效的监管,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要以国家对财政税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来设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部门,并且要以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为依据,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则,从而构建出一个健全的监管系统,能够对财务工作的进行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增强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常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和创新,其中,税收工作是事业单位的重要收入来源,它为我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地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应当对国家的有关财政法律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针对地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票据管理等有关工作,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制度的同时,加强对财政税收的监督,从而为地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瑞能. 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改革的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3,34(6):168-170.
[2] 徐全桢. 论推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径[J]. 南北桥,2023(3):43-45.
[3] 杨丽. 浅谈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J]. 财讯,2021(3):64.
[4] 明辉.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中国民商,2023(1):166-168.
[5] 李肖岚.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和完善策略探析[J]. 投资与创业,2022,33(19):91-93.
[6] 刘新红. 优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措施分析[J]. 财讯,2022(31):1-4.
作者简介:姜美丽,女,1981年12月生,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