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黄龙毅,沈海均,吴歆眉(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在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的医防融合运行模式能起到控制作用[1]。我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防融合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十分必要。
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2-3]和实地调研访谈,初步确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模式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共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及25个二级指标。
预防科室承担着传预防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任务工作。经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基础医疗设施、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配置完备率3个二级指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供给体系的合理性和完备性将影响医防融合发展进程。经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健全度及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融合度4个二级指标。
人力资源配置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建设的发展基础。经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高职称人才配置比例、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流动情况、工作薪酬及考核体系完备度3个二级指标。
团队服务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经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完备度、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家庭医生签约率3个二级指标。
完备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经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度、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度、信息联合共享模式专业度、共享信息更新情况4个二级指标。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是决定医防融合模式能否持续稳定实施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文献梳理[4]、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保健、健康教育年均开展次数,老年人、儿童、孕妇健康管理情况,感染病预防健康教育年均开展次数,预防接种年均开展次数,慢性病管理方案准备情况5个二级指标。
医疗服务是医防融合建设最基本的要求。经文献梳理[5]、实地调研,笔者初步确定了日均诊疗次数、年均病床使用率、家庭医生服务日均次数3个二级指标。
笔者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征求询专家意见,选取15位对基层医疗、预防领域的政策及发展情况较为熟悉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笔者共开展了两轮咨询,第一轮15份问卷全部收回。笔者在第二轮咨询中发放了15份问卷,收回14份问卷。
笔者通过对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程度[6]进行分析,确定咨询成果的可靠性。第一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第二轮专家积极系数为93.3%,均大于90%,表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专家意见权威系数Cr为0.805>0.7,说明专家意见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度高。第二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高于第一轮,和谐系数假设检验的卡方检验统计量为57.727,P=0.000,我们由此可认为各专家的意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第二轮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24,100%的指标的变异系数<0.25,表明两轮咨询后,专家对指标内容的判断基本一致。
本研究对指标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可操作性评分均值大于3.5分,且变异系数值小于0.25,不符合标准的指标予以剔除。
根据笔者以指标筛选标准(见表1)为依据,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正和完善。一级指标咨询结果:7项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均值及变异系数均符合标准。因此,7项一级指标均予以保留。笔者结合专家建议增加1项一级指标,即“‘医防融合’财政投入”。二级指标咨询结果:B3指标可操作性均值为3.33,变异系数为0.27。C1指标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3。F6指标可操作性变异数为0.25,不符合标准。
表1 医防融合模式运行效果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及变异系数、可操作性均值及变异系数
笔者删除了“C1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融合度”“F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G4年均急诊次数”3项指标。
笔者根据专家意见修改3项指标,将二级指标A3修改为“医疗、预防常用药品配置完备率”,将二级指标C1修改为“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配置比例”,将二级指标D2修改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数量”。
笔者根据专家意见,在一级指标“‘医防融合’资金投入”下增加2项二级指标,即“医疗服务资金投入”“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投入”。
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没有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因此,笔者最终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模式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见表1)。
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综合评价因素集和综合评价矩阵,将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并“去模糊化”[8],从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笔者令一级指标的集合为N=(A,B,C,D,E,F,G,H),其中A、B、C、D、E、F、G、H分别代表8项一级指标。
依据专家咨询调查结果,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得分分别为49.4和50.6,则其权重为0.494和0.506,如此我们可得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矩阵[9]:
Wn=(0.494&0.506)
第n指标的综合得分Yn=K×Wn×Rnm×Vn,其中,K为逻辑数,令其为1。Vn为确定的评价等级向量。笔者,将专家打分的取值划分按照组距为2划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为9、7、5、3、1,得到矩阵[9,7,5,3,1],Vn则是该矩阵的转置矩阵[10]。
表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模式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本研究指标体系的具体条目是笔者立足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医防融合的实际情况调研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可应用于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机制的科学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一级指标“医疗及预防科室建设”的权重为0.167,在8个一级指标中占比最高,表明医疗及预防科室建设是评价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模式运行效果最重要的指标。笔者建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疗及预防科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的适宜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