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商务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才[1]。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要求中国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与思路由此得以形成。
“双减”意见出台前,学生的校内作业量大,校外补习班门类繁多,挤占学生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这些都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家长们的教育成本负担也很沉重。教育焦虑,即焦虑情绪在教育层面上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确定性,家长随之产生紧张、焦躁、困惑、烦恼等复杂情绪[2]。其中,优质教育资源不够、不均是导致广大家长焦虑感增强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教育内卷促使家长的教育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有反噬教育的可能。《“双减”意见》在这种背景下出台,从浅层意义上来说,能有效减轻广大学生、家长的思想负担,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能让学生有更丰富的追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3]。
“双减”改革范围广,从学校、培训机构、老师、学生、家长五个方面入手。“双减”改革决心大,要求校内教育提质增效,校外教育规范健康。家校应科学利用好课余时间并保持沟通,五方共同发力,齐心为学生“减负”保驾护航,合力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一核心问题。此外,学校还应保证学生能进行劳动实践、体育锻炼、经典阅读和其他一些文艺活动。
“双减”看似只针对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但教育是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按序衔接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相辅相成。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确实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择业机会、不错的薪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每位重视子女的教育的家庭不得不“内卷”,他们绝不放过一切可以使子女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助其进入“象牙塔”,以期获得更好的未来。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的改变,直接或间接让高中阶段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成绩这一“指挥棒”的权重有所变化。高中和高校是相互联系、连续进阶的,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双减”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涉及整个教育系统,以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也在影响范围之内。
要想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归根结底需要教师落实。“双减”意见提到“教师”达22次之多,除第一条及第七条中没有涉及,其他分别体现在:第二条提及2次,第三条提及7次,第四条提及3次,第五条提及1次,第六条提及5次,第八条中提及4次。较高的频次说明了教师在“双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对于承担培养储备教师队伍任务的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双减”对他们培养英语师范“能力型”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专业是[5]“一种课程的组织形式”。在专业建设的诸多环节中,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最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地方师范院校培养英语师范人才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做好减负并最终提质的重要前提。201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人才时,要着力推进专业课程内容更新,根据时代需求审时度势,迅速精准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政+专业”师范课程体系,两手都要抓,都要硬。此外,地方师范院校还应建设适应教育新政策的课程门类群,充分考虑学科综合性及专业导向性,更新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并了解社会需求和新变化,将社会需求纳入专业教材及教学实训中[6],为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的英语教师做好基础建设。
“双减”意见旨在改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双减”要提高教师的“质”,那么,地方师范院校在培养英语师范能力型人才时,就应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专业资源的优势,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意识、兴趣和志向。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师还需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学生要围绕“双减”的核心要求,主动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素养,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学生要独立思考,善于联想,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以实现专业领域的创新。
英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入学时就树立严谨的师范意识。高校除安排本校教师给学生讲解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的知识外,还应邀请中小学第一线的教师,这样的团队组合可以将“理论+实践”及时传递给象牙塔内的师范生。教师要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学习最前沿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熟悉中小学正在使用的教材,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在实习前,教师应多次开展主题化、项目式模拟学习活动,让这些即将走上岗位的“能力型”英语教师们真正明白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实习实践环节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帮助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坚定长期从教的决心,培养他们形成英语专业的思想和为人师表的良好气质,让师范意识牢牢扎根于他们的灵魂深处,使他们努力成为“能力型”英语教师。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主力军,在“双减”背景下,他们以着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己任,致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能力型”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应坚持教师培养专业化导向,积极修订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双减”意见,适时更新师范教育教学内容,对各类别师资实行分类培养,着力培养英语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地方师范院校在继续加强原有的学科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可增设教师教育平台,构建由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新增设的教师教育平台参照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文件[7],要求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必修课程且不能少于14学分,还明确要求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需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学科教育以及教育实践,不少于4学分。
教育实践通常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教育见实习是提前与“双减”正面交锋的时刻。地方师范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增加大量课外优秀英语课堂的观摩实践,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20周)制度。目前,多数师范院校“教育见习”的时长为两周,“教学实习”的时长也从最早的四周调整到十八周,可以保证英语师范生有足够的教育实践时间。
“双减”意见一出,地方师范院校迅速对见实习环节做出调整,增“量”的同时还应提“质”,即切实保证“见实习”的得分含金量。在以往的教育实践环节,或多或少都会有学生抱着“走过场”的心态进行教育见实习,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师范技能的获得与教学经验的积累。“双减”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如果师范生在毕业前能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教育见实习时间,真实地感受“双减”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会为他们未来成功应聘中小学教师提供帮助。因此,判断实习生是否“优秀”“合格”的人选就变得尤为重要。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数量充足,他们常年处于教育第一线,资质过硬,经验丰富,能有效指导“徒弟”的见习环节和实习环节。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实施“双导师”制或“N对1”包干制,即三位以上奇数指导老师监管并指导一名实习生。除教学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外,地方师范院校还应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质中小学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即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的教育见实习,充分保证学生在教育见实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指导。学校在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的同时,也充分保护了“师父”们给“徒弟”打出的分数,这种压力会迫使师范生在见实习阶段更加认真努力取得高含金量的教学实践学分。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与中小学一线教学是脱节的。“双减”意见的出台,也暴露了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知之甚少的窘状。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们应首当其冲学习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他们大多缺少中小学一线教学实践,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学习情况了解不多。地方师范院校要让教学法教师们分批次下沉到中小学挂职(课),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学的真实情况,将实践性内容和现实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再反馈到高校,让在校同事给在校师范生讲授教学法时,可以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如此一来,地方师范院校就能保证英语师范生在实习前接触到第一手实践资料,便于他们将英语教学法理论知识与中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内容以及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进行自然衔接。
在“双减”意见出台前,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归口不同,没有考虑过参与中小学的英语教研和教学比赛,英语教学法教师的下沉给他们提供了参与比赛的机会。通过“以赛促教”,教学老师的技能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宽,并反哺于学生。这是相当宝贵的经验,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旧状。地方师范院校可让学生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名师一起开展教研听评课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多参与教学研习活动,给学生增加教育体验的机会。
教育强,国家会更强,“双减”意见旨在更好地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提水平保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员,要直面新政策的挑战,在给学生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时刻以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率为核心出发点,不断探索总结培养“能力型”英语教师的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