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蕾,汪楠楠,袁 慧
(皖南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预防医学”是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临床医护生的健康观念、预防观念、群体意识及科研能力的应用学科[1]。其实践性和实用性尤为突出,旨在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2]。然而,近年来,临床医务工作者预防观念相对单薄及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不足的问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有所凸显[3]。提示医疗机构及一线临床工作者树立预防观念、具备预防医学技能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同时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和健康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突显,其最基础和根本的工作就是公共卫生教育与人才培养[4]。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培养面向基层医防兼备的实用型、创新型医务工作者,不断提升临床医护服务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极为重要。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仅关系理论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融通医学人文、激发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临床医护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做好基层健康守护人,本研究针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以公共卫生技能为导向,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达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教育目标。
研究[5]显示,全国各地区高校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预防医学课程的课时数在其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比(4.3%)严重不足,建议增加诸如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统计软件、行为医学等。对于重要的方法学内容如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建议增加课时,以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开展人群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强调科学的逻辑思维、严谨的科研设计、缜密的因果推断、合理的结果解释。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6]。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培养“五星级医生”,教学团队在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上做出调整,重新编写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指导[7]与实践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更侧重于公共卫生技能的综合性内容,以提高医学生公共卫生素养。
“预防医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以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为主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卫生学部分。绪论:包括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特点,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三级预防策略等。环境与健康:包括生活环境(空气、水、土壤),食物与营养,职业环境。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2)医学统计学。(3)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医学生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公共卫生实践涉及临床基本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卫生、营养和环境调查处理等多方面能力。尤其需要加强的是传染病防控相关的消杀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再者还需卓越的创新思维[8]。鉴于此,教学团队在上述三大部分内容中均补充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绪论中三级预防策略的应用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技能之一,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社区居民慢性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依据三级预防原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并实施一级预防中的具体措施:健康教育。在环境与健康篇中,以直接采样法为例,介绍空气样品采集方法、末梢水样本采集方法等,培养学生现场样品采集的能力;通过噪声测定,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现场检测能力;以水源水消毒为例,培养学生的卫生处理能力。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为例,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真实案例,撰写了细菌性食物中毒、职业性苯中毒、铅中毒等脚本,开展相应的桌面应急演练,使得学生掌握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征等知识,以及各类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了解食物中毒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和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置流程。掌握职业中毒的有关知识及职业中毒的处理程序、现场控制原则、现场人员救治原则、预防措施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以新冠疫情为模拟情境,进行情境演练,各环节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作答,使得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突发事件,知道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正确穿戴防护用品、传染病疫源地终末消毒等,知道如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8]。此外,还增加了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基地教学的内容。通过参观社区实践基地以及带教教师的介绍,深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包括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内容、社区诊断、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健康管理等。如教学内容能使医学生切身感受到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平凡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刻理解“健康所系”的责任和担当,能提升医学生对基层医护和公卫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方法在实践教学内容上除保留以往案例教学外,还体现在前文所述的“社区居民慢性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的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完成问卷设计,参与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知识整理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组织协调、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科研创新等公共卫生职业素养。此外,还增设预防医学专题假期社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至少一次“发现和解决自己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并结合自己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现与人群健康有关的生活环境与职业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环境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此让医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研发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9]。利用雨课堂工具,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全程覆盖。
在实践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发布公告,通知学生每次实验课内容、教学时间和地点、教学形式等;提前制作预习课件,在课前1~2天通过雨课堂推送,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同时插入与实践内容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选择题进行前测,以了解学生对于基础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将学生没有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之前能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课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化地重复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实践教学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课前即可通过雨课堂发布分组任务,完成分组,小组成员可以按实验主题自由更改组名。这一细节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实践课堂参与度。相关准备工作如下:将操作性实验如饮用水消毒、维生素测定等录制成示教视频;对职业卫生、营养和环境调查处理等相关的实验项目,准备好教学案例、桌面应急演练脚本、真实案例的视频资料,形成资源库;准备好流行病学研究实例与其他医学研究数据,以及用于前测的试题库等。
教师登录雨课堂,开启授课。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课堂暗号或者进入正在上的课进行签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到课的情况。雨课堂的题目功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理、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医学统计学等实践教学中非常实用,我们在准备教学课件时就可以将考查的内容编辑成问题,在课堂上实时提交答案。也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功能滚动选择学生答题。弹幕与投稿功能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弹幕词云还可以使得数据分析可视化,突出重点词汇。在雨课堂播放过的课件,学生可以随时在手机端回放查看,避免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因忘记了某一操作细节需要前往讲台电脑端调阅课件的麻烦。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每次仅有2~3学时,有时一次课堂需要完成2个项目。想要在短暂的课堂上消化掌握全部实践技能,难度较大,尤其是科研设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学科研数据统计分析等技能,需要在平时课题中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发布总结进行实践技能巩固,通过推送作业、讨论题进行后测,还可以发布一些有趣的动画、优质的慕课视频、最新的公共卫生领域研究成果,达到科普和知识拓展的目的。当然,学生在进行复习或者假期社会实践时,也可以在雨课堂讨论区发起话题讨论,教师可以及时在线答疑解惑。
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可以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在课程结束后,利用雨课堂、QQ、微信等工具发布调查问卷二维码,对混合式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我们随机抽取了2020级护理本科生7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对课程的教学评价(满分为100分)总体得分为(98.49±3.58)分,共分为三个方面:教学态度方面(20分)得分为(19.60±0.89)分,教学情况方面(40分)得分为(39.30±2.50)分,教学效果方面(40分)得分为(39.59±0.10)分。教学满意度方面:86.5%的学生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表示非常满意,8.1%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4.1%的学生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在认识课程重要性(94.6%)、学习兴趣提升(87.8%)、创新思维培养(83.8%)、知识应用(100.0%)、课堂参与(97.3%),以及提高公共卫生职业素养[组织协调能力(98.6%)、团队协作能力(91.9%)、沟通交流能力(94.6%)]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普遍存在知识点繁杂、课时占比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预防医学实践课时少之又少,部分专业甚至没有开设预防医学实践课程。结合目前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体系的重构,增加了实验项目和课时,以培养公共卫生技能和素养为侧重点,依托雨课堂平台,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混合式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医防结合的理念深植学生内心,为提高岗位胜任力奠定了基础。学生总体满意度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科研思维能力、公共卫生综合能力等得到了锻炼。同时雨课堂也为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提供了过程性评价资料。课前准备资料、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不限时空的沟通交流等要求也让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对此,教学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本次实践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内容远远不够,今后将加大挖掘思政元素力度。实践教学课时和内容还应继续增加和优化。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的应急处理,筹备建立虚拟实验,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应急处置中。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