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精准研判时代特点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深化科技自主创新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核心工作任务。本期“以自主创新支撑电影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文化自信自强”专栏刊发《基于视觉画面的空间音频合成及电影行业应用研究》,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获得与视觉信息相一致的更具沉浸感的空间音频,该研究有助于促进电影沉浸式音频制作。同时,特邀暑期档影片技术创新分析文章《全面复苏背景下的电影技术创新与市场生态衍变——以2023 年暑期档为例》《〈长安三万里〉: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觉探索和特效呈现》。本期遴选了LED 虚拟摄制、元宇宙赋能动画创作制作技术革新、VR 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电影创作等文章,欢迎感兴趣的读者予以关注。
——本期责编
近年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人工智能预训练大模型等智能科技在影视行业的发展与应用持续深化和不断泛化。高品质、沉浸式、真实感是电影视听技术发展不懈追求的永恒目标。数字音频空间化在影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开展音视频联合学习与整体优化是实现数字音频空间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基于视觉画面的空间音频合成及电影行业应用研究》一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信息的数字音频空间化方法,通过实施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声源分离定位和空间音频重构,可实现根据给定视频帧直接将单声道音频转换为沉浸式空间音频,并经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对于电影沉浸式音频制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但目前尚存诸多技术局限性,在电影行业应用仍需在训练数据集构建、系统并行化设计、模型泛化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高品质视听文化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需求持续增强,立足自主创新,推进自立自强,充分运用现代智能科技手段推动电影作品提质升级和创新发展,对于服务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刘达,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现代电影技术》主编
电影技术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虚拟摄制、高新技术格式和云化协同制作生产是当下最主要的发展趋势。2023 年的这个暑期档,正是我国电影在电影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全产业链创新,创造了暑期档历史最好票房成绩的火爆现象。在制片环节,数字资产生成、虚拟人、虚拟预演、云协同等关键技术,使虚拟摄制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极大节省。在发行环节,移动App售票平台和数字拷贝的网络传输等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宣传、发行更为精准。在放映环节,中国巨幕、CINITY、高清LED 大屏等高新技术格式的电影放映技术使观众的沉浸感临场感更加强烈。在电影的产业链拓展环节,还有人工智能创意、IP 衍生转化、影视器材硬件生产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技术创新的生长点。这些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创新发展和电影强国建设的强大支撑。《全面复苏背景下的电影技术创新与市场生态衍变——以2023 年暑期档为例》一文,以2023 年暑期档为例,梳理分析了电影视效技术进步、中国电影市场新产业范式、电影产业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为我们科学认识电影市场繁荣背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刘军,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LED 虚拟摄制作为近几年国际上新兴的影视特种拍摄技术,在“现场实时可视化创作”“高精度透视匹配”“沉浸式环境光照”等优点的推动下,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LED 背景墙的定义很好地说明了该技术在实际拍摄中的物理局限,虽然LED 屏幕内容结合数字引擎技术可几乎无限拓展后景空间,但屏幕实体物理的属性使得该技术在摄影机运动、演员表演、灯光角度等方面还是受到一定限制。同时,高质量实时影像对算力、高速传输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带来延时、细节闪烁、拍摄成本上升等问题。相关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现场经验的不足,更是带来了导演、摄影指导现场创作的不适应感。因此,只有将LED 虚拟摄制提升为虚拟制片这个更高的维度,在合适的题材中全流程地贯穿运用该技术和理念,一方面在技术上不断成熟和突破,另一方面在现场拍摄中更好地融入制片体系,才能真正将虚拟拍摄技术良性地运用到影视创作中。《LED 虚拟摄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较深入地剖析了LED 虚拟摄制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各个环节现存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对于该技术的推广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陈奕,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电影视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