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坤 刘汉文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福州 350015
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7 月15 日,内地总票房已超301 亿元,超过2022 年全年总票房。8 月26 日,暑期档总票房破200 亿元,打破2019 年同期记录。从数据上看,暑期档为电影产业的恢复发展带来了强劲活力,其中以视觉特效(Visual Effects,VFX)技术为卖点的视效大片为扩大市场内需作出了突出贡献。
7 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从产业建构上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赋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并在电影强国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5G、AI、VR/AR/XR、渲染引擎、区块链(Blockchain)、人机交互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虚拟化、超高清、沉浸式、智能化正在成为现代电影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2]。随着技术的创新与延展,电影视效攀升至新高度,在银幕上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冲击。由沉浸式体验带来的审美升级,成为扩大电影市场消费内需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多部暑期档视效大片,从技术创新视域切入,分析其中的视效升级亮点;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探讨电影技术创新对市场生态的影响;结合产业政策与实际环境,对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理性思考。
电影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是工业技术和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3]。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深度参与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在电影制作层面,LED 虚拟摄制已经成为未来电影技术的重点方向,其主要由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等一系列技术组成,通过采集和算法生成数字资产,用以建构无限逼真的数字场景、数字生物、数字道具与其他数字视效。电影是双重可视化的媒介[4],视效作为可视化的创作核心,在技术上的迭代升级将为电影画面带来质的飞跃。
数字场景是LED 虚拟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图像引擎承载的视觉数字资产在阵列式的LED屏进行影像投射实现虚拟现实成像”[5]。数字场景的摄制过程十分复杂,首先由CGI 在前期制作影像源(数字资产),再使用渲染引擎的虚拟摄影机和现实物理摄影机进行同步拍摄,经过以渲染引擎为核心的算力池运算后合成影像,再由播控系统进行快速检索、同步播放与实时调整,最后在LED 屏幕或者实时绿幕系统呈现高拟真的数字场景。数字场景视效包括水下环境,如《巨齿鲨2:深渊》中的深海环境;宇宙环境,如《银河护卫队3》中的太空环境;灾难环境,如《闪电侠》中的城市灾难等。其中水下环境是目前业界公认制作难度系数最高的场景视效,詹姆斯·卡梅隆曾坦言“不管什么问题遇到水,都要比之前困难十倍”[6]。
以中美合拍片《巨齿鲨2:深渊》为例,其在水下环境的制作上有较大升级。为建构高拟真的水下环境场景,剧组放弃了虚拟感较强的全CG 拍摄,“转而采取一种名为陆上模拟水下(Dry for wet)的传统技术,实拍与CG 结合,用无水的场景打造水下的效果”[7]。Dry for wet 亦称湿片干拍,在拍摄时“演员们通过威亚悬吊在陆地上模拟水下环境,然后通过后期合成实现身处水中的效果”[8],此前元旦档上映的《阿凡达:水之道》广泛使用了该技术模拟水下场景。在电影中,吴京饰演的张九溟被巨型章鱼在水下疯狂拖拽戏份,首先是由剧组在摄影棚内搭建好大型水箱,再通过三条威亚将演员向三个方向拖拽,真实物理环境与CG 合成呈现出电影中水下视效。此外,电影中有一场模拟水下7000 米深度的深海场景,为展现深海奇观,剧组联合MPC、Animal Logic、Scan line VFX 和Whisky tree 等国际视觉特效公司,使用了先进的VFX 技术,高度还原深海环境,包括水下动植物的动态模拟,水中漂浮的颗粒物质、水下空洞(图1)以及海底尘埃,从而完成了高拟真的深海徒步环境视效。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科幻巨制《流浪地球2》也曾向《巨齿鲨2:深渊》剧组学习水下场景视效制作经验,成功实现了《流浪地球2》的水下视效。
图1 《巨齿鲨2:深渊》水下空洞效果①
数字角色是指使用虚拟摄制技术制作的数字人物或生物,其制作难度丝毫不亚于环境视效。为达到更逼真的效果,需要用到大量生物视效,包括肌肉、脂肪、骨骼、皮肤和血液动态模拟等技术,如《巨齿鲨2:深渊》中的巨齿鲨、霸王龙、巨型章鱼,《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中的汽车人、巨无霸、原始兽等。暑期档国产玄幻巨制《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也用到了大量生物视效制作数字生物。在访谈中,乌尔善直言:“《封神三部曲》里面应用最高难度的是有生命体的数字角色、数字生物,在难度层级上超过之前的中国电影很多了”[9]。为攻克技术难关,创作出超真实的数字角色,导演专门组建了一个名为“魅思映像”的视效公司,负责制作数字生物视效,包括雷震子、墨麒麟、龙须虎、九尾白狐和饕餮等角色。
以制作难度最高的雷震子为例,按照传统方式可以由真人通过面部动作捕捉系统在虚拟摄制的影棚中完成,如《刺杀小说家》中的赤发鬼是由真人直接表演,再完成数字替换。而雷震子的造型是一个3.5 米高的大妖形象,真人无法直接演绎,因此只能制作纯数字角色。魅思映像先后“共制作了619张材质贴图/纹理映射,1 亿5 千万个用于建模的多边形(数字建模的基本单位),71 块面部和身体的骨骼模型,184 块软组织模型,70 条筋腱,10 条动态模拟血液流动的血管,以及动态模拟的肌肉系统和褶皱的皮肤”[10],将雷震子(图2)的外形塑造得栩栩如生。除了外在的真实,还需要赋予雷震子内在的灵魂,因此雷震子的角色需要捕捉真人演员的表演,由动作捕捉系统、追踪系统捕捉其神态、体态,最后贴合到数字角色上,在银幕上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雷震子形象。《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制作人员将近1万人,其在生物视效上的升级,是中国电影工业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图2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雷震子面部表情捕捉及面部建模分层②
银幕视效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官能,亦是影片最终环节。在影院放映系统高度发达的当下,高分辨率、高帧率、宽银幕、强沉浸等成为观众的观影追求。电影制作格式与放映格式属于不同概念,为实现极致的观影体验,制作方会选择与不同格式的影院放映系统合作。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影院放映系统有IMAX、CINITY、中国巨幕、杜比影院等,其中IMAX 是国际上主流的制作和放映系统。暑期档有多部电影使用了IMAX 技术,如《长安三万里》《超能一家人》《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蜘蛛侠:纵横宇宙》等。经过IMAX 转制后的影片具有高清晰度、高动态范围等特点,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电影由“IMAX 专利的数字原底翻版(DMR)技术转制为IMAX 版本”[11]。较之普通版本,IMAX 版本的电影画面在银幕上更加清晰、细腻,细节更加丰富,色彩更加鲜艳。电影的银幕视效牢牢锁定“唐风”“壮美”“诗意”和“浪漫”四个关键词,还原了一幅宏美、壮丽的盛唐景观,同时为观众奉献出一场强沉浸感的视觉盛宴。事实上,追光动画在《长安三万里》放映环节上做了加法,但在制作上做了减法。与此前上映的《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相比,《长安三万里》在视效制作上往回收了一步,人物造型不以现代人审美为准,而是尽量追求唐人审美思维,从大量壁画、史籍中寻找美学风格;在动作场景上,不执着于炫酷的奇幻特效,而是化繁为简追求东方韵美,这样做看似是制作上退步,却恰好符合历史环境,成为影片银幕视效升级的点睛之笔。
2023 年5 月,全国电影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强调,“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电影全面复苏的关键之年”[12]。上半年电影市场在春节档、五一档、端午档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下半年刚刚开始,暑期档就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纪录。电影市场气氛活跃,反映出全产业链恢复发展的盎然生机。从暑期档的排片情况看,由数字技术引发的电影市场生态正在发生改变,具体有以下几点。
2023 年暑期档,以视觉效果为主的技术大片云集。这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尖端数字技术影片产能上升,另一方面折射出电影人在电影技术上的探索与应用。按照产业经济学原理,技术型影片产能上升意味着电影产业供给侧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端向以视效技术为主的影片倾斜。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尖端数字技术制造影片产能上升代表市场对此类影片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供给侧提升产能。事实上,国产视效大片发轫于2000 年的《英雄》。后来,在《阿凡达》的技术刺激下,国内市场涌现出一大批视效大片,如《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捉妖记》等。这些电影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始终没有较大的技术创新,也未真正引起国产电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国产电影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颠覆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知,也激励电影人在先进技术上的探索。到2023 年暑期档,国产电影视效技术创新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如《长安三万里》以IMAX 技术打造的银幕视效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大唐风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高拟真度的生物视效;《超能一家人》有超过1700 个特效镜头;《巨齿鲨2:深渊》中的深海巨兽和超真实的深海奇观等。“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3],二者地位不分伯仲。一般来讲,电影的文本内容被认为是衡量电影质量的标尺,但若技术停滞不前,电影便不会从无声黑白片进化到当下的视听盛宴。电影产能向技术型视效大片倾斜,是时代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实现电影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基于算法的技术兴起,中国电影进入了数字宣发新时代。“在宣发端,传统宣发模式也逐渐被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宣发方式取代,电影营销与宣传开始大量使用智能算法”[14]。数字宣发的核心是算法,“‘算法’能够在数据基础上,为电影生产(从选题到宣发)各个阶段提供一种‘算法支撑’与‘算法建议’”[15]。数字宣发目前主要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如猫眼、淘票票、灯塔专业版、抖音、微博、快手等平台,形成有效、快速、精准的宣发矩阵。数字宣发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实时战报统计,如猫眼专业版给《热烈》制作的战报海报,上映前两天点映票房破亿元,成为内地影史国产青春片首映日票房亚军等。这种宣发方式在业界也被称为“马后炮”宣发,在上映期间再大规模宣发,不仅可以为主创团队提振士气,更可以激发观众观影兴趣。二是实时热搜榜单统计,平台整合微博热度、抖音热度、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等数据制作榜单,可以向消费者显示目前热度最高的影片信息,向观众提供观影选择。三是实时观影趋势统计,包括预售趋势与排片趋势,从业者可以从趋势中看出电影未来的走向,以便调整后续宣发策略。与过去相比,数据可视化成为数字宣发的最大亮点,解决了电影市场实时数据的盲点问题。对电影宣发而言,数字宣发能够及时精准定位市场需求,通过数据分析洞悉未来发展趋势,助力电影产业良性发展。
技术影响人的审美,技术迭代造就人的审美升级。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曾指出,“新科技最终外化了流动于神经元系统的信息和活动,也即智讯和密码——柔性之物”[16]。新技术能够通过影响人的神经细胞,进一步改变人的审美习惯。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技术对人审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为经验具有不可逆性,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经验,同样具备不可逆性。当人们习惯新技术带来的审美而无法适应旧审美习惯时,“这就是审美习惯的不可逆性”[17]。在电影审美上,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观众逐渐适应了高分辨率、高帧率、宽银幕、沉浸式的电影体验,便无法回到低标准的电影世界。电影视效的升级让观众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快感,但由于审美具有疲劳性,观众的审美标准只会逐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阿凡达》能够震惊全世界,而第二部相对没有那么惊艳的本质原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开启了中国玄幻史诗巨制新纪元,电影中的生物视效目前在国内属于高端水平,《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赞叹其“是真正的特效天花板”。经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与暑期档其他视效大片审美“驯化”后的观众,将对国产电影的视效提升审美标准,这是由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观众审美升级。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是电影市场的内需,未来在技术的进步下,电影市场将持续扩大内需,为电影产业带来供需双振。
在2023 年下半年经济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积极扩大总需求,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18]。电影产业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矛盾,即电影生产的质量水平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提高电影质量总的来讲,是实现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下,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要以数字技术驱动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电影数字技术。为此,文章提供了以下几点思考,助力电影数字技术发展。
落实、完善电影技术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有序、有力推进电影数字技术发展升级,加快实现电影科技自立自强。为统筹全国电影技术稳步发展,2023 年7 月11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拟成立第一届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电影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紧接着在7 月1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 年本,征求意见稿)》中,电影产业被列为文化鼓励类产业,提出大力支持发展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制作、发行、交易、播映、出版、衍生品开发、版权保护、监管及相关技术开发应用,互动视频、VR 视频、沉浸式视频等高新视频开发和应用,超高清、云转播开发应用,高新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可见,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大力发展电影技术,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现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重心。
除了鼓励发展,要实现电影科技自立自强,还应当给予发展电影技术更实惠的补贴政策:首先,应当厘清电影数字技术的技术分类、难度系数与复杂程度,并对各项技术所需要的资金占比做好统筹,出台政策分配好各类技术所需的资金份额;其次,应当给予研发、使用电影高新技术的影视公司、剧组、个人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补贴政策,必要时应当成立电影技术专项基金会,对符合标准的电影摄制提供资金补贴;最后,要出台电影技术人才培养政策,对有潜力、有毅力、有能力的青年电影工作者提供大力支持,鼓励其继续在电影数字技术上刻苦钻研,攻克卡脖子技术。
要鼓励电影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国产电影技术共享,扎实推动电影技术研发合作。目前中国电影技术与世界上最先进科技的发展基本同步,电影数字技术的研究难度是指数级倍增的,需要庞大资金链支撑,其中更涉及海量技术专利。2023 年7 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19]。自1993 年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民营影视企业已经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壮大民营影视企业力量是推动电影强国建设,实现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见》鼓励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于电影产业而言,意味着民营影视企业要加快科研步伐,实现从技术外包到自我研发的转型升级。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电影产业内部联系,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影视企业要通力合作,有质、有量、有信地完成电影技术信息共享,协同共进发展;其次,要增加电影产业外部合作,电影技术的研发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与其他行业联动,及时获取其行业外的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影技术创新效率;最后,要建设大型产业技术合作平台,提供便捷通道和技术类的大数据信息,以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为电影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有生力量。
电影工作者要紧盯先进电影科技发展动向,努力学习先进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推广普及,不断为国内电影技术提供新发展思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电影技术人才。虽然目前我国电影技术整体上并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也有部分技术已经达到或者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影研发的CINITY 系统“综合运用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七大放映领域高新技术,尤其在满足以上七大技术条件情况下突破实现4K/3D/120 帧高帧率放映效果”[20]。在虚拟摄制领域,浙江博采传媒自研的全套虚拟摄制体系,如1000FPS 高速动作捕捉系统、4D 面部扫描系统、摄影机实时定位系统,以及全景两亿像素的无接缝LED 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仅用4 天便完成了第一部全虚拟摄制影片《诞辰》,对标好莱坞工业体系则需要15 天才可能完成。博采拥有“包括无摩尔纹、零延时相机跟踪、虚实跟焦等多个专利技术特色,这些技术也让好莱坞制片公司以及全球可编程图形处理技术公司英伟达(NVIDIA)评价其为‘下一代’虚拟摄制技术解决方案,并多次邀请博采参与全球性技术分享活动”[21]。这些技术较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科技创新的信心,为国内电影人指明了电影技术创新方向。
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最终是要落实到人身上。人才培养是电影科技发展的根基,只有培养和招揽大批技术型人才,才能壮大我国电影技术研究力量。对电影人而言,要成为技术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电影人要积极了解、学习、使用先进电影技术,敢于在技术上踏出第一步,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丰富自身技术素养,增加电影技术经验;其次,电影人要主动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单位合作,不仅能在合作中不断弥补自身技术缺陷,还可以共同推进技术进步;最后,要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电影人还要积极参与技术普及与推广,让更多电影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做到全产业链的技术同步升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当前形势看,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全面复苏,行业内外积蓄力量,稳步前行。图像合成、键控抠像、CGI、运动追踪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带来了电影视效技术的进步。暑期档影片引发的电影视效浪潮正在改变整个电影市场生态,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被广泛、深度、灵活使用,技术正在成为电影产业革新的引导性力量。未来,中国电影技术的创新还将重点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虚拟摄制、VFX、LED 电影放映技术等领域展开。电影技术的创新应当适用于多元化的影片类型,而不仅仅是《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样的视效大片。全行业要抓住诸多政策、各种资源在向电影技术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电影技术创新发展,为电影强国建设,乃至为科技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贡献声明:
郑泽坤:主导设计论文框架,负责论文撰写与调研,全文文字贡献60%;
刘汉文:指导设计论文框架,负责论文撰写与修订,全文文字贡献40%。
注释
①图片来源: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②图片来源:魅思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