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阳
国有林场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综合防治——以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为例
万丽阳
(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福建福州350500)
林业资源是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病虫害的威胁极大,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林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文章以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为例,对连江国有林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连江国有林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促进连江国有林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连江国有林场;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建设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在林场建设与发展中,林业病虫害的存在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林业资源被消耗,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成为制约林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林业资源[1]。
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位于连江县北部,为省属国有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生态公益服务为主。林场经营总面积4 112.92 hm2,其中,商品林面积2 247.47 hm2,公益林面积1 664.56 hm2。林场位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1 ℃,降水充沛,但自然灾害多,夏季常发生台风,对林业种植造成了不利影响。连江国有林场地形属沿海丘陵地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腐殖质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林木种植以柳杉、湿地松、马尾松、醉香含笑等常绿乔木为主。
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内的病害主要有4种,为腐烂病、叶枯病、锈病和白粉病,发生面积较大的树种为杨树、油松、圆柏、垂柳等。从危害程度来看,杨树病害最严重,其次是油松和圆柏。腐烂病对杨树植株危害较大,会影响植株生长,且传播性极强;叶枯病对松柏类影响很大;锈病和白粉病虽然发生面积较大,但对植株生长的危害程度较低。
福建省连江国有林场内的虫害有20多种,主要发生在造林树种中,以落叶松、油松、柳树、杨树为主,易滋生松毛虫、夜蛾、天牛、松大蚜等害虫,各类虫害大规模暴发时会影响林木正常生长。
一是无规律性。林业病虫害发生没有规律可循,属于突发事件,加之林业病虫害种类多,不同种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各不相同,难以提前预防[2]。
二是扩散速度快。连江国有林场树木相对集中,并且同类型树木种植在同一片区域,一旦林业病虫害发生,其扩散速度非常快,会造成林木大面积受到侵害,甚至死亡。连江国有林场的林木种植以树木种类划分种植区域,这大大方便了林业管理,但也容易引起林业病虫害的快速扩散[3]。例如,松树是连江国有林场的主要种植树种之一,种植面积达1 412 hm2,历来是松毛虫的重点危害区、防控区。
三是害虫进化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已研发出各种类型的杀虫剂,并且效果良好,但在长期应用下,害虫抗药能力也在提高,杀虫剂企业需不断优化、创新药品,增强杀虫剂药力,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是种植密度大,林业病虫害严重。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连江国有林场的造林密度较大,株行距小,在造林一段时间后林间通风不良,下层林木光照不足,树木之间竞争加剧,导致林木生长速度下降,过密的枝叶也导致化学药剂难以深入枝条内部,增加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二是防治技术比较落后。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日益复杂,但连江国有林场没有及时把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到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一线工作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防治效果还有待提升。
三是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不到位。连江国有林场对于区域内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认识不足,缺少基础调查资料,未及时开展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对经常出现的林业病虫害也没有做到动态管理,针对性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
连江国有林场首先要完善种植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应结合本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制定种植制度,如采取轮作种植,以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也可通过林木间作、混作及套作,提高林木产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连江国有林场需要根据土壤结构选择适合生长的树苗,例如,沙壤土颗粒大,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但有机质少,不能长效保水保肥,适宜种植耐贫瘠、耐旱、生长期短且早熟的苗木,如沙拐枣、胡杨等;黏质土颗粒小,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但透气性与排水性差,易发生涝灾,适合种植榕树、紫荆等对温度要求不高,并且扎根较深的苗木;壤土颗粒较小,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并且有机质含量高,被称为“金盖土”,适合种植大多数苗木[4]。部分苗木抗林业病虫害能力良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好,所以实施大规模种植时,要选择品质良好的苗木品种,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5]
技术人员可以基于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树种,加强抗林业病虫害树种的研发,合理使用转基因等先进技术,快速筛选苗木的优良基因,培育抗寒、耐旱、抗林业病虫害的优良树种。
3.4.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物理防治技术不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能使林业生态环境始终保持稳定状态,是一种良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1)捕杀法
利用简单的机械设备捕杀害虫,适用于部分假死性及群聚性害虫,它们大量聚集在树干上休眠,可通过摇晃树木使害虫掉落进而捕杀;对于在树叶或枝干上结茧、产卵的害虫,可手动摘除虫茧或虫卵,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6]。
(2)阻隔法
部分害虫在树干的固定位置产卵繁殖,可在害虫的必经之路上设置障碍,例如,用粘胶带、塑料布等把树干包起来,阻止害虫繁殖或沿树干爬到树上。或在林木间设置防虫网、反光带、遮阳网等阻隔装置,阻碍害虫繁殖或扩散,然后将其消灭。冬季可在树干上抹石灰或绑扎塑料布,避免害虫爬到树上过冬。
(3)诱杀法
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林区设置黑光灯,引诱害虫并杀死,或利用害虫的趋色性,使用蓝色或黄色板来吸引害虫并诱杀。有的害虫喜欢醋、糖等的气味,可在林区放置醋或糖液,混入杀虫剂,诱杀害虫。例如,连江国有林场为了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2022年入春以来在林场内挂设1 000套诱捕器,有效诱杀了松墨天牛[7]。
(4)高温法
利用热水或高温对种子或土壤进行消毒,可杀死附着在种子内外部的虫卵或病菌及土壤内的有害生物,提高种子成活率,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
(5)其他方法
应用辐射波、微波等现代技术也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成本较高,在实际防治中应用较少[8]。
3.4.2 生物防治
(1)引入害虫的天敌。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引入灰喜鹊、山雀、啄木鸟等捕食性天敌,通过它们的觅食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或引入赤眼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其将卵产在害虫体内,吸光害虫养分导致其死亡。需注意,害虫天敌的引入数量要适宜,避免害虫天敌过度繁殖破坏林区生态环境[9]。(2)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提取相关物质,研制生物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可使害虫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抗药性,并且不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如灭瘟素、阿维菌素类微生物源农药,烟碱、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害虫个体,然后将其放归害虫群体内,可让不良基因在整个种群内传播,使害虫无法繁殖,从而达到减少害虫的目的[10]。
3.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高,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但药物类型和浓度直接影响治理效果,所以使用人员要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林区林业病虫害类型及数量,反复试验,从而确定科学的药物配比,确保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因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人员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如喷雾法、浸种法、土壤处理法等,当前常用的方法是喷雾法与药物涂抹法。若林业病虫害发生规模较小,可选择人工在树干上涂抹药品;若林业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可选择喷雾法,从而提高治理效率。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影响林木生长,所以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要定期更换药物,或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林木生长后期,技术人员要做好林木监测工作,应安排专业人员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动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当地气候与林木条件,定期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林场周围环境与林木生长情况,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与发展规律,抓住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在第一时间治理林业病虫害。另外,林业部门要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林场的气候条件,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监测与防控的有效性。
当前,连江国有林场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与国家专项补助、国家银行专项贷款等,这些资金多用于林业树种培育、林木采伐及树木加工等方面,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有限,不利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林业部门要本着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做好林业资金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制度,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从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用于研发新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物,以保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气候、地理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控时,还需建立林业病虫害防治小组,针对常见的林业病虫害制定应急防治预案,重点制定林业病虫害预防与发生后的治理措施。要本着群体防控、严格防控的原则,把林业病虫害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产生严重损失。若林业规模大,就要把群体防治理念落实到位,并向林业从业人员普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增强林业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保护并发展林业资源,构建功能协调、结构合理的生态系统,是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林业部门要给予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足够的重视,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研发,根据林业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李琦,花澄友.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以淄博市鲁山林场为例[J].乡村科技,2022(8):118-121.
[2]代伟华.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6):90-92.
[3]孙琳.三交中心林场油松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20(4):44-45.
[4]郑玉良.生态理念下林业栽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2(1):181-183.
[5]赵富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生态防治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2(5):88-90.
[6]刘国华.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4):109.
[7]王永海.浅谈大峪林场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1):91-92,97.
[8]姜兴东.基于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3(2):95-97.
[9]杨德利,张晓静.生态理念下林业栽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智慧农业导刊,2022(1):76-78.
[10]李娜.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林业经济发展措施分析[J].种子世界,2020(12):133-134.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14
S763
A
2095-1205(2023)09-47-03
万丽阳(1987—),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