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钦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与改进策略
王炳钦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河口自然保护站甘肃张掖734500)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实现保护区全面防火和可持续发展。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防火对策;改进策略
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它以雄伟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此外,该地区的森林还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维持气候平衡等。
然而,森林火灾对祁连山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火灾不仅导致大面积森林被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还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此外,火灾还可能破坏附近的农田、牧场和居民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祁连山的森林免受火灾威胁至关重要。采取有效的森林防火措施和对策,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响应措施和防火设施建设,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和蔓延,并提供及时的灭火和救援能力[1]。这样可以保护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安全,同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祁连山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整个保护区的海拔介于2 500 m~4 000 m之间,总面积约为265.3万hm2,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祁连山保护区的气候变化大,主要受到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在夏季气温可超过30 ℃,在冬季气温可低至-30 ℃,年平均气温约为0 ℃。保护区范围内的降雨分布不均,有些月份降雨较多,雨季较分散,而有时则常年干旱少雨。这些气候特点,增加了森林防火的压力。
祁连山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特别是拥有如祁连圆柏和青海云杉这样的珍稀物种,它们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由于祁连山的独特地理位置,居住人口稀少,交通受限。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火灾,不仅难以及时发现和上报,而且交通状况可能妨碍紧急救援。
2023年春季以来,甘肃省多地受到大风沙尘和其他天气影响,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甘肃省林草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高质量开展。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林长作为防火网格负责人,构建了六级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派出工作组进行防火工作督导检查,加强对各地各单位的督查工作,夯实防火责任。同时,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构筑起“群防群管”的防火安全屏障。
为了改善林区防火设施和道路条件,甘肃省制定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划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2 630 km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此外,还加强了森林草原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定期进行防火演练和业务培训,提升火灾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甘肃省林草系统还积极应用科技手段,加强森林草原巡护和监测。通过采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等科技手段,实现了重点区域全方位巡查监管。他们还积极对接国家的卫星图像资源和信息,建立卫星监测系统,提供决策支持[2]。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以往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在防火宣传与教育工作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保护区地处青海省与甘肃省,少数民族较多,但防火工作宣传未能结合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等,导致宣传不够深入与广泛,难以引起当地人民群众重视。此外,防火部门在宣传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未与教育、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限制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和效果。
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尽管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防火设施相对较多,但大多为传统设施设备,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防火点的工作主要是工作人员巡山、驻扎与管理,防火设施多为隔离墙、水箱、消防水桶、割灌机等基础设施。缺乏信息化设备,无法满足专业化、规模化的火灾救援需求。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防火设施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少,无法实现全面覆盖,且更新换代较慢,给整个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带来了困难[3]。
最后,信息水平较低也是一个问题。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需要从监测、预防、救援等多个方面开展,需要各种无线通信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新型防护设备。然而,祁连山保护区目前的森林防火信息化设备覆盖率较低,功能未能得到完全开发与应用,限制了防火救灾的效率。
针对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全面、系统的宣传计划,该计划应包括宣传的内容、形式、渠道和时间安排等,确保宣传工作有序、全面开展。在宣传方面,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首先,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等因素,制作和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材料和活动,以增加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与教育、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跨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宣传的力度和效果。再次,利用多种媒体和传播渠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同时,利用社区、学校、村庄等基层平台,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确保宣传信息能够全方位覆盖并引起当地人民群众重视,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森林防火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其次,向游客普及防火知识,提醒他们注意防火安全[4]。最后,要建立宣传效果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宣传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宣传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首先,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森林防火责任和义务。制定和执行森林防火管理规定,规范森林火源使用和管控,增强公众对违规行为的风险意识,从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和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减少人为火灾发生。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及时举报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为了改善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需要加大投入并引入现代化信息设备。
首先,需要对传统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引入更先进、高效的防火设备。例如,建立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森林火情,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同时,安装自动喷水系统,便于快速响应并迅速灭火。此外,部署专业的消防无人机进行定期空中巡视,这些无人机装备有先进的火源探测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测并快速定位潜在火源,提供详细的火情图像和即时数据分析,从而为火灾预防和快速响应提供科学、精确的决策依据[5]。
其次,需要加大投入,改善防火设施设备。增加投入资金,以确保防火设施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应对火灾发生。例如,在重点区域设置更多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确保灭火资源充足。同时,加强消防力量建设,提高扑救火灾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改善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防火的能力和效率。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先进的防火设备,将使防火工作更加科学、精准,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火灾威胁,最大限度地保护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同时,加大投入和改善设施将提升火灾救援能力,使火灾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处置,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为了提升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信息化水平,应积极建设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集成监测、预警、通信和救援等功能,从而实现对森林火情的实时监控和迅速响应。该平台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卫星遥感和监控摄像头等技术手段,获取全区域的火情信息,并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进行预警和预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
同时,需要提高信息化设备的覆盖率,增加视频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实现对防火工作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和指挥。视频监控设备可以覆盖关键区域,实时监测火情,为火灾发现和扑救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持。通信设备可以保障防火指挥中心与各防火岗位、扑火队伍之间的沟通顺畅,便于指挥协调,提高应对火灾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设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和提升信息化设备的覆盖率,可以实现对火情的全面监控和实时指挥,增强防火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信息化平台运用还能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分析火情态势、优化资源配置,以便更好地制定防火策略和应对措施[6]。
为了加强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防火工作,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动,实现防火工作协同推进。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防火工作策略和计划,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火情信息、人员调度等重要数据,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
此外,还应加强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相关保护区和自然资源局合作。通过开展联合防火演练、经验交流等活动,共同提高整体防火能力。与周边地区合作可以加强边界防火衔接与协调,确保火灾不会蔓延扩大。与相关保护区和自然资源部门合作可以共同研究防火技术和策略,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提高各方的防火水平。
通过加强合作与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动,不仅可以增强防火工作的整体力量,还能提高预警和应对火灾的能力。合作机制建立能够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行动,确保各方在防火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保护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7]。
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在教育与宣传、森林防火意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合作与协调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计划,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改善防火设施设备,引入现代化信息设备,建设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动,并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展开合作,以共同提高整体防火能力。
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应持续加强和改进。需要持续加大防火投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局面。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祁连山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1]把玉莲.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与防控对策[J].花卉,2019(22):209-210.
[2]张占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助力祁连山生态修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十八里堡保护站多措并举推进祁连山生态建设纪实[J].甘肃林业,2021(4):19-21.
[3]王立国.祁连山自然保护站森林保护和经营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20(12):120.
[4]贾德成.浅谈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科技,2020,36(2):88-89.
[5]王小玲.祁连山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9):73-76
[6]吴国虎,高文彬.新形势下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工作思考[J].绿色科技.2019(15):255-256.
[7]李广平.山区护林防火在祁连山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花卉,2019(20):230.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12
S762.3
A
2095-1205(2023)09-41-03
王炳钦(1971—),男,汉族,甘肃张掖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家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