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推进三地文旅协同发展

2023-12-13 10:31杨玉秀
中国发展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创生态圈文旅

杨玉秀

内容提要:

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厚重、文旅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文旅市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构建京津冀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新格局,是顺应文旅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旅供给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三地协同打造互为资源、互为目的地的旅游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为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文旅力量。

自从 2014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在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旅协同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京津冀三地在文旅规划、交通、标准、市场方面确立了“四个一体化”目标,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试点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京津冀文旅进入了全面对接、高效互惠的新发展阶段。但三地文旅还存在着区域分割、要素流动不畅、一体化发展不够深入、整体品牌尚未建立等问题。

文旅生态圈是由文旅及其相关企业、组织、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等组成的经济生态系统。文旅生态圈可以通过所有参与者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建立生态优势,实现良性发展和整体演进。在京津冀地区构建相融共生、价值共创的文旅生态圈,是推动三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文旅生态圈: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在经济领域,生态圈主要是指众多具有共生关系的市场主体及其他相关因素相互连接、融合、协作而构成的经济生态系统。生态圈往往融合了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投资链、服务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核心链条,并在集合交叉、相互作用后形成开放、复杂、多维的网络生态环境。文旅生态圈是以文旅为核心和纽带形成的经济生态,相融共生、价值共创是文旅生态圈的典型特征。

(一)文旅生态圈的特征

1.相融共生

相融共生是文旅生态圈的重要特征。

在文旅生态圈中,文化和旅游并非简单的集聚和对公共资源的共享,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协同发展。首先,文化丰富了旅游的产品供给,旅游增强了对文化的宣传、保护、开发和利用;其次,文旅行业具有极强共生性和外溢性,在文旅生态圈中,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行业(如体育、医养、农业、餐饮、商服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成就;最后,文旅生态圈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相关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容共生,少了任何一种要素都不利于生态圈的整体发展。

2.价值共创

生态圈中,一切参与者都是资源整合者,也是价值创造者。不同于传统的供应链主导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在生态圈商业模式中,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外部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价值创造由传统的价值链模式向价值网络、价值生态转变。生态圈内的各组成要素在相融共生的情境下互惠互利,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共同演进,提升生态圈的整体价值,共建生态圈的竞争优势,共享价值增殖的收益,文旅生态圈亦是如此。在文旅生态圈中,旅游是一个极具外部性的行业类型,在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共生中,实现各自价值边界的扩张,同时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文旅生态圈中所有参与者在竞争与合作、相互支撑和相互获取中共创价值。

(二)文旅生态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高级化和新趋势

文旅融合是沿着“点、线、面、圈”的路径演化发展的。“点”即单个的景点、文化单位、文旅企业等;“线”即产业链;“面”指文旅产业融合、集群;“圈”指生态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高级化和新趋势。

早期,文化和旅游分属于两个独立运行的系统,旅游景点“各自为战”,以纯观光游为主。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合化,上下游企业间、文化和旅游间的合作开始大规模出现,以产业链、价值链为主的“线”式发展取代了单打独斗的“点”式发展。价值链在纵向上不断延伸、在横向上不断拓展、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文旅及相关产业由链式发展向集群式发展演变。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沉浸式、复合式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文旅和其他产业、行业开始融合共生,形成以文旅为纽带的产品大融合、产业大融合、市场大融合、要素大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文旅+”的大生态系统—文旅生态圈。文旅生态圈促进了相关要素的集聚、交叉、融合和共生,具有良性发展和整体演进的生态优势,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高级化和新趋势。

(三)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是京津冀文旅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要求

从单打独斗,到价值链式,再到如今的价值网络、生态圈,既是文旅发展模式的不断高级化,也是文旅价值创造模式的不断高级化。京津冀地缘相近、文化同源,文旅资源各有特色,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具有先天优势。融合出新业,共创生价值,京津冀文旅协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京津冀地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融合、各方价值共创的文旅生态圈。通过文旅生态圈的构建,在三地间形成文旅资源的共享、文旅及其相关产业的共融、文旅基础设施和基础环境的共建、文旅产品设计和展现的一体化以及文旅消费市场共同培育的京津冀文旅大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仅要实现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和价值共创,还要实现京津冀三地文旅的跨区域融合,建立三地文旅的价值共创关系。此外,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可以打破地域分割,形成京津冀文旅整体品牌,建立京津冀文旅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三地文旅协同发展和健康发展,通过融合出新,创造出更高的区域文旅价值。

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京津冀文化交流新地标。 图/中新社

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一方面要实现京津冀三地文旅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合;另一方面要在三地构建起各方共创的价值网络生态。

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融合

全方位立体化融合就是要在文旅资源、文旅产品、文旅与关联产业以及文旅与科技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形成共享、多元、复合和现代化的文旅发展生态。

(一)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是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构建的基础。资源融合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这是核心层的资源融合,主要指各种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及现代文化资源与各种旅游资源的融合,包括文化与旅游场景的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在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融合,形成融合型文旅资源。二是文旅资源与其他关联要素资源的融合,如文旅资源与人文、商服、农业生态、科技、信息、环境等资源的融合。三是京津冀三地资源的融合,这是跨区域的三地文旅相关资源的全要素融合。如,三地在文旅景点、景区、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一体化开发;三地在文旅人才培养、使用上的共享合作;三地在文旅信息上的共享、共建和互通;三地在交通、通讯、政策措施等文旅环境方面的一体化和相融相通。

(二)产品融合

产品融合是京津冀文旅生态圈的外在呈现。产品融合主要指在文旅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上实现功能和价值的融合,提高产品的价值承载力和附加值,形成复合型文旅产品。即文化产品兼具旅游功能,旅游产品包含文化价值。同时,文旅产品还应根据需要和商服、体育、农业、康养、教育等相关产品进行融合,形成可观看、可感受、可体验、可休养、可研学的“文旅体农研学”等具有复合功能的融合型产品。如,围绕某一文化主题或者旅游资源形成的涵盖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的大型文旅综合体就是文旅产品融合的具体体现。

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产品融合不光需要跨行业、跨业态,还需要跨区域,从京津冀整体角度,形成跨区域融合型的文旅产品。在产品设计上,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把三地旅游资源相互串联和融合,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一体化的文旅产品;在产品营销和推介上,突出京津冀整体的概念和特色,打造一体化的文旅产品和品牌;在市场培育上,共同打造区域内整体文旅消费空间,挖掘在地化文旅消费优势。

(三)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价值链的融通、拓宽和拉长,产生“1+1 >2”的产业 叠 加效应。旅游业具有高关联性和无边界性,价值链容易横向拓宽、纵向延长,能够和很多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纵横交错的价值网络。产业融合是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构建的关键。在京津冀文旅生态圈的构建中,应该以文旅业作为产业融合的内核和粘合剂,通过“旅游+其他产业”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要加强文旅和餐饮住宿、文旅和商贸服务等传统产业的融合,还要实现旅游和农业、医疗康养、研学教育、体育竞技以及数字信息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农文旅、医养文旅、研学文旅、体文旅、数字文旅等新的融合型文旅产业。

(四)文旅与科技融合

文旅与科技的融合是京津冀文旅生态圈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和体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赋能,现代文旅必然是融合了科技元素的文旅。一是在文旅产品中融入VR、AI、全息投影等技术,把一些静态的、不可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进行活化、展现,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二是在文旅产品中融入现代科技,把原本小众的、具有较高难度的旅游项目,变得更具普适性和大众性,拓宽技术性旅游产品的受众范围。三是加速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文旅的融合,通过科技+动漫、影视、演艺、娱乐、体育、竞技等,使得文旅产业体系更加丰富,业态更加多元。四是在展示空间、体验场馆建设、综合配套服务、信息指引、展示形式等方面融入智能科技元素,推动文旅发展的智能化。通过文旅和科技的融合,推动文旅产品展示、产品体验、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提升文旅产品的可观性、可感性和体验性。

形成各方共创的价值网络生态

文旅生态圈发展模式中,价值的创造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点式、链式发展到网络式,生态圈中各要素处于纵横交错的价值网络中的某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和其他节点、其他要素相融共生、共同创造价值,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京津冀文旅生态圈的构建,就是要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一个以文旅为核心的大的价值共创生态(或价值网络体系)。根据价值创造主体、利益相关性、空间距离,该价值共创网络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旅及相关产业之间的价值共创;二是文旅生态圈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共创;三是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价值共创。

(一)文旅及相关产业间的价值共创

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核心是要形成文旅及相关产业价值共创的机制和网络。

一是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形成“文中有旅、旅中有文”的文旅价值共创关系。文化和旅游不仅要在资源上实现共享共用,还要在文旅产品设计、生产上实现功能和价值的融合,在组织形态上实现一体化。即,以文化作为本体资源,通过文化增强旅游的特色化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和旅游价值的提升;以旅游作为文化的体验场,通过旅游促进文化的展示和传播、传承和创新,开发和利用,促进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提升;通过文化和旅游的相融共生,产生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结构性效益和价值,实现文旅价值的共同提升。二是实现文旅和相关行业的相融共生、价值共创。利用旅游行业的高关联性和无边界性,实现文旅和商贸、餐饮住宿、农业、医疗康养、研学教育、体育竞技以及数字信息等关联行业的相互融合,连接、交叉、重组、延伸,在文旅和关联产业的相互融合中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长和拓宽,最终实现多产业间的价值共创和价值增殖。

(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共创

文旅生态圈中,文旅产品的提供者、消费者、中间组织、技术与信息等生态系统内的所有要素通过各种价值连接形成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在特定空间内的集聚、融合、共生,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文旅生态共同体,实现价值流转和价值创造,每个要素在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提升生态圈的整体价值。这个生态系统可以有很多层次,在空间上可大可小,大到涵盖整个京津冀地区,小到某个景区,都可以成为特定范围内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生态系统。

(三)京津冀三地间的价值共创

构建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是跨行政区域的文旅发展路径,需要集三地之资源、实现三地价值共创,共推京津冀文旅整体发展。三地可以在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品共同开发和营销、整体品牌共同打造等方面来实现文旅生态圈的价值共创。在京津冀文旅生态圈构建中,三地的价值共创可分阶段通过三种机制来实现。

一是在初始阶段,运用行政机制实施三地间的价值共创。由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牵头,通过政策措施的制定、合作示范项目的共创、市场标准的统一、相关基础设施的共创等措施,实现三地文旅生态圈的价值共创。二是在初步发展阶段,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政府+平台”的方式推动价值共创。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京津冀三地旅游共享信息平台、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旅游投融资平台等,利用平台的汇聚、链接功能把三地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人才等进行连接共享,实现三地文旅的价值共创。三是在发展与成熟阶段,运用市场机制,发挥社会联动作用,促进价值共创。此时三地政府合作机制已经形成,相关服务平台已经建立并运营,京津冀文旅生态圈的价值共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文旅生态圈内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自发自愿的价值共创。

猜你喜欢
共创生态圈文旅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共创美好生活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文旅照明的兴起
新区制造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