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美术创作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和历史感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记忆和时代精神,是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条主线,也始终贯穿于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年来的发展历程。广州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胡一川先生,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建校伊始,便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要旨注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中。
一直以来,广州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共命运,推出了大批精品力作: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开镣》,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绿色长城》,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潘鹤的《艰苦岁月》《开荒牛》,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等,都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彰显了广州美术学院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历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最高级别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中也屡屡斩获佳绩,所获奖项囊括了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银奖、铜奖等各种奖项。自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来,广州美术学院共获得荣誉奖 1 项、终身成就奖 2 项、金奖4 项、银奖 12 项、铜奖 28 项、优秀奖26项、理论奖 1 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标志着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已成为新时代美术工作的重要任务。广州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为人民而创作”的号召,近年来承接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性创作工程50多项,其中多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陈列。
為进一步对接国家文化战略,深化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学校于2020年设立“广州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一方面整合师资和创作力量,集中承接国家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围绕艺术的“人民性”开展创作和研究;另一方面,开设全国首创的叙事性绘画实验班,汇集国内名师大家,以叙事性绘画创作教学作为突破口,深入探索现实主义美术的创新性发展,为社会输送德艺双馨、践行美育精神的原创型美术人才。历经三年,创作中心逐步形成以理论研究引领艺术创作,以艺术创作反哺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70周年校庆前夕,广州美术学院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建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于10月10日正式挂牌。学校将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抓住共建创作研究中心的大好机遇,赓续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的优良传统与光荣历史,进一步发挥专业师资优势,不断开拓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广度,产生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美术佳作,为助力广东美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推动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广美贡献。
(广州美术学院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