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奏中扬帆起航 科技艺术的“川美+成电”范式

2023-12-13 19:24唐勇杨光影
中国美术报 2023年41期
关键词:电子科技美术学院文科

唐勇 杨光影

一、项目平台化:建设与支持

早在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基于当今跨媒介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着眼于为未来学科建设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在庞茂琨院长的主持下,通过众多老师的积极努力,成功申报西南地区唯一一个省级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跨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此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申报为跨学科教学、跨媒介艺术实践以及科技艺术的前沿探索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以及视觉艺术中心等都以这一平台为基础,几年来进行了多项跨媒介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其创作与研究成果参与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展览和学术论坛,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形成了众多的理论研究文献和典型案例,为未来跨媒介艺术实践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成电”)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后,我们依托这一优质平台,顺利地展开了两校之间各项联合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两年多来,随着各种类型的工作坊、讲座、艺术沙龙以及论坛的开展,双方院校学生的视野、认知与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观念与思维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两所院校的教师、学生以及来自众多领域的参与者,在教与学的对话中逐渐跨越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障碍,初步形成有效的协作对话关系,使项目逐步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时至今日,两所院校在成渝两地举办了四次大规模的艺术展览,输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及作品。这些成绩让双方团队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高质量的平台建设,对未来长远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以及前沿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围绕“重庆市跨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不断加强与其他技术平台、跨媒介艺术创新平台、科技艺术研究平台以及各种展示展览平台之间的合作,强化平台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两校跨领域教学科研合作提供了更广、更高、更快捷的平台服务支持,并在不断摸索中形成新的合作机制与达成新的成果共享原则,为新局面的打开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地缘契机、战略先行与布局未来:新工科与新文科建设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四新”建设与学科专业优化、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用融合、时代新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阐明“四新”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面对未来挑战的必经之路。

双方院校面对高新技术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从2021年起,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并根据各自部署,将“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提上日程。而从2020年开始的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的跨领域、跨学科教学科研合作项目所触及的工作内容与范围,正好对应了双方院校进行“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因此,此项目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双方院校“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体系之中。

电子科技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中,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人文素质、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明确只有达成这样的培养要求,才能实现对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输出。这也强调了在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实践者、创新者的人文知识、美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从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科技浪潮对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艺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引导着科技创新。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秉持“科技+人文”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四川美术学院,从2010年后,就不断推动艺术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完整的跨学科教学科研创作体系。其中,与“科技艺术”相关的学科领域更是成绩显著,所涉及的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动漫动画、环境建筑等,在新科技的加持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社会服务增长。立足当今,随着VR和AI技术的不斷完善、人工智能的逐步升级以及新型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的更新换代,意味着艺术创新与成果的社会生产力转化有了新的机遇。因此,基于当今科技发展促使下的艺术教育改革与突破发展产生了新的动力,呈现出新的态势。四川美术学院“新文科”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中推进与落地实施,既是学院面向未来不可回避事实,也是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三、跨界体系化:困境与突破

此种模式下的艺术院校与科技大学全面合作,以前并无先例,其中的困难、意想不到的变化都促使我们对计划进行不断调整。在变化中制定对策、在困境中调整思路、在前行中摸索经验成为必要的手段!目前,此项目已进入第三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分享:其一,初步形成跨界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科研计划,在有迹可循的经验总结中使项目稳步进行;其二,以举办高质量的科技艺术展览带动跨界教学和艺术创作实践,阶段性目标明确;其三,整合以双方院校为核心,以多领域、多学科为辅助的跨界教学团队;其四,众多社会机构的支持是教育改革创新以及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转化的必要保障。

以上经验的获取与利用虽已形成丰厚的成果,已初步完成项目起始阶段的计划,但从最终达成“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成功这一目标来讲,有许多方面亟须强化。就目前对进展态势进行可行性分析,未来建设还需特别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跨媒介教学体系,使之由经验化、片面化、单一化走向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其次,强化立足高水平教育改革和艺术创新发展基础上的国际交流与对话;再次,两校可共同努力,冲破因学科类别不同所造成的阻碍,由目前项目制合作转向为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协作孵化创新成果的新模式;最后,必以优秀的人力资源为核心、以科学高效的多元机制为保障,促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生态链的形成。

时至今日,两所院校共同走过、经历过,一抹痕迹虽微不足道,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却包含着每个人对责任的担当、对理想的坚守、对未来的期待。我们相信每一代人虽有不一样的处境与现实,但都有基于时代所需的胸怀与决心,都会为追逐理想、完成使命而不懈努力、全力奉献!

(作者分别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项目名称为“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区背景下的四川美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科研合作共创”,项目号:xk-ms-ky202204005)

猜你喜欢
电子科技美术学院文科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S1广州弘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3B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