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生“艺术素养”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生‘艺术素养”可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下“美育”课堂的课程设置问题;非美术专业学生“美育”课程贯彻推广问题;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和兴趣转向与迁移的问题;传统士人琴棋书画的艺术素养和当下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问题,学生艺术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关系等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相关专家就书法专业学生古汉语语言能力和异体字、繁体字的辨认、表达、书写,书法国展呈现模式化、圈子化和商业化等问题进行了个案分析。也有学者就传统壁画、石窟艺术、地下考古艺术遗存等中国传统优秀艺术通过沉浸式的教学空间构建,艺术教学场域迁移浸润的方式进课堂,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兴趣,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殊教育的相关学者专家提出,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对有视障、听障、心理障碍的特殊群体学生进行艺术疗愈和艺术素养的普及推广有一些新的教学范式。最后,分组会议点评专家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顾卫国对各位学者的发言逐一点评,会议两位主持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夏学兵、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赵健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夏学兵(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艺术素养”与高校美术(设计)教师的素质
“‘艺术素养与高校美术(设计)教师的素质”可围绕教学评价、社会服务、教师与学生心灵感应等方面展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院长赵健认为,从我国残疾人师范教育特殊性的国情出发,可聚焦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这一特殊人群的艺术教育中“博爱性”“进阶性”和“专业性”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他提出了未来如何更好地关怀、关心和关爱残疾人艺术教育与国际接轨,与国情相容的实施理想。山东科技大学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陈绘兵以山东科技大学这所工科为主的高校在面对学校三个校区的地域、学科和师资分布不均衡情况下面临的实际困境为例,如何尽力从美育课堂的良好转换、大学生艺术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进。他主要提出新时代“大美育”“五育并举”的要求下,在师德艺德、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素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加强。淮南师范学院美术学系主任刁秀航从自身学院美术师范生培养实践出发,提出高校教师的艺术素养要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围绕美术师范认证所提出的指标体系,从美术师范生的师德师风、专业素质和教师技能等方面去规范实施。高校教师也就必须在自身艺术素养方面进行逐一对标对照,这也为美术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并引发了新的思考。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强认为,学生的艺术素养要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出发,学习和感受艺术教育的时候要与自身个性发展、引导思想观念价值导向等方面有機结合。艺术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于美术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观念意识方面不断加强,并落实到自己的美育实践中。施爱琴以《高校艺术类教师的研究方向与学术生涯规划》为题,提出学术研究的可持续、研究方向的定位、研究内容的凝练、研究框架的拓展、树状结构的学术规划。
——施爱琴(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艺术素养”与高等美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
“‘艺术素养与高等美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议题讨论,涉及了对美术和设计教育的方法、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的探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静从文化润疆、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背景从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普及与学科专业相融合、美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课程与实践相融合、美育与环境育人相融合五个维度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南通大学教授闵靖阳就美术评论人才培养方式探究为主题,针对《中国红色美术作品赏析》《美术理论与批评》两门课程进行了概述,强调了多形式、体系性的教育,同时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转化成教学支撑做了经验分享。深圳大学教授田少煦针对人工智能AIGC背景下设计艺术教学的未来走向进行“普及化”背景下的设计艺术课程改革作了深度剖析和分享。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万发及来自高校的博士生进行了主题发言。“艺术素养”与“课程设置”之间相辅相成,此次的讨论也为之后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思路。
——刘传军(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
“艺术素养”与高等美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
“‘艺术素养与高等美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由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陆丽娟和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倪龙娇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学院副院长崔树强和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专业副系主任王卓然做点评,共有六位专家发言。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献华结合自己从事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注重对学生绘画语言的控制力和理解力的培养,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为范本,对专业组和业余组同学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王卓然在教学中弱化语言的培养,重视体验的培养,把说教式的知识教育转化为体验式的养成教育,尤其注重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工业设计学生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以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参考,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与课程设置的完善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雪晴分享了自己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教学方法,围绕设计教育应该教什么来反思教学中的同质化问题,通过多元视角、多元呈现、多元协作来开阔学生视野,助力学生的多维度思维训练和创意培养,以思考设计师的责任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孙少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吕昌清分享了学校在课程导师与行业导师、学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方面所探索的共同培养育人模式。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闫庆来介绍了在线上线下课程以及“1+X”课程方面的探索,通过课程回应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崔树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