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引导下的巴彦浩特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2023-12-13 10:18:57王娟
西部资源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王娟

[关键词]绿地系统;城市空间布局;巴彦浩特;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是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1]。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城市空间布局演变进程中。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关键要素,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1.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中其他因素緊密相连,在诸多方面影响着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首先,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规模起到约束作用,在城市发展中,通过在城市外围形成大面积的环状绿带,能够抑制城市空间增长。其次,通过采用合理的模式布局城市绿地系统,可以降低城市密度,平衡用地结构,改变城市的集中布局而使其变为既分散又联系的有机体,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再次,对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的选择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及方便人们的生活,城市交通的发展从单纯扩大交通设施转为对交通体系以及城市绿化系统进行整体优化与统筹安排[3]。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下,在城镇开发边界外进行绿地规划建设,能够实现城市与周边区域生态空间的绿色协同发展,更高水平、全方位促进城乡融合[4]。

2. 巴彦浩特绿地系统及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历史演变

2.1 以定远营古城为起点及核心的自适应发展阶段

定远营是巴彦浩特发展的起始点,始建于1730年,古城依山而建,背靠营盘山,面临三条河,总体布局为“主”字形,其城为“主”字一点,而源于八卦泉的三条小河自东向西流经镇区,为主字三横,一竖为南北走向的南大街。民国初年(即1912年以后),定远营城外周围有花果园二十多处,农田三千多亩,三道河沟宛如三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自东向西纵贯全城,在城区汇集成大小湖泊十处,河沟上建有木桥三座,全城共有居民七千多人,房屋四千多间,整个城镇布局紧凑,风景秀丽,俗称塞外“小北京”[5]。“东望贺兰、北依营盘、南跨三河、西揽鹿圈的”自然山水格局充分体现了“抱阴负阳、背山面水”的传统建城理念以及基于山水文化理念的环境设计观,孕育了早期定远城的绿地景观系统,也由此引导着城市的形态、布局和空间组合围绕核心定远营向西南呈扇形发展。这种朴素的生态建城思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较小,被大片湿地、山野绿地和农业生产绿地包围,绿地景观自然度较高,城市聚落在空间结构与布局上自发地考虑生态平衡因素,不自觉地遵循生态原则,形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6]。

2.2 绿心形成引导双城发展阶段

建盟前,巴彦浩特城市发展一直集中在营盘山西南侧、老银巴公路沿线,城市中心则由定远营城内转移为南大街、西花园街与新华街一带。随着定远营西南部的大片建设用地逐渐建设完善,城市发展已很难跨越山水格局所形成的界限,建设用地显得局促,人口愈发拥挤,居住环境下降,城市功能混杂,需要另辟新区疏解人口,承接城市功能转移。1980年阿拉善盟行署成立,盟行政中心选址于营盘山东侧地势较平坦的“老陵滩”,此时城市空间跨越以巴音湖、延福湖为核心的大片湿地及周边农田果园,在阶段性受阻后突破限制“飞地式”向东发展,经济重心随之东移,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随之扩大,形成新城区、老城区两个区域[7]。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规整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巴彦浩特新旧区中部包括营盘山,巴音湖、延福湖、南湖等湿地及果园规划建设为近500hm2的中心生态公园,构成巴音绿心雏形,成为城市重要通风廊道、景观风貌主体和人们游憩、娱乐、锻炼等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深刻影响着人与城市的关系,成为巴彦浩特城市空间形态的一次重大创新升级,巴彦浩特“一心双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2.3 绿网形成与城市空间互相渗透阶段

2009年起,盟、旗行政办公区域东扩西移,巴彦浩特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规模由不足10 km2达到42.5 km2,城区内路网密度增加,形成东西南北四条环路,新建东城区依托安德街、腾飞路、东环路形成的盟级行政办公区与南侧景观轴线逐步落成。伴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等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居环境的优化成为规划转型的方向。巴彦浩特绿地建设从绿心建设发展到城市公园、绿带、绿道、开敞空间体系建设等,城市绿地日益成为保护城市生态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控制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要素[8]。通过城区防护林、城边绿地、公园绿化、山体绿化、街景绿化、巷道绿化、社区绿化、绿道建设,拓展和优化绿地空间,逐渐织起“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色网络,实现生态系统向城市空间渗透,遏制了城市无序蔓延的趋势,引导城市集聚发展,形成“一城两轴、一带两环”的城市空间布局,“一城”为定远营古城,“两轴”为纵轴土尔扈特大街、横轴额鲁特大街,“一带”为以绿心为支撑的中央公园绿化带,“两环”为环城道路、绕城绿环。

3. 巴彦浩特绿地系统及城市空间布局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区域范围内以城东侧南北向绵延的贺兰山及其山前台地为背景依托,以城区内的营盘山、鹿圈山、双子山为景观点缀主体,结合水系、主干道路绿化及城区外围防护林带,串联现有中央公园、丁香公园、敖包生态公园、王陵公园、沙生植物园、九龙园等15个成型的公园,巴彦浩特基本形成了山、水、绿、城为一体,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在构建绿地系统及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色景观保护不够,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新旧城区交界处包括头道河沟等各个水库上游的大量泉水消失,树林和草沟毁灭,三道河沟风貌逐渐消退[9];城镇开发边界内外景观生态格局缺乏持续性联系,绿色廊道未与外界相连;中央公园绿化带内存在其他用途的土地,致使景观及生态功能的连续性被打断;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公园绿地追求尺度及外在形式的美观,可达性和功能性欠佳;城市框架过大,用地不集约,效益不高,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缺乏可持续性,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28.51km2,远远超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均用地指标的标准;用地结构不合理,居住用地比例偏高,人均居住用地约119.85 km2,远远超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

4. 以绿地系统为先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4.1 构建“一核、一环、多廊、多点”的蓝绿系统

根据巴彦浩特的山水骨架结构,绿地系统建设历程、城市总体发展方向,构建“一核、一环、多廊、多点”的蓝绿系统。“一核”即中央公园绿化带,占地面积广、生态涵养能力丰富、游客集聚程度高,是中心城区“蓝绿”网络的核心,引入文旅休闲设施和夜游产品提升活力;“一环”即中心城区外环路沿线防护林、绿地及公园,具有景观欣赏、生态涵养、防风阻沙作用;“多廊”即城区内河流水系、绿楔、道路绿化带等生态廊道,是打造良好生态肌理、营造优质景观风貌的重要基底,是打造“蓝绿”空间的主要脉络;“多点”即城区内布局分散的公园绿地、广场、水面等,能够依托各生态廊道进行串联,形成多点辐射的网络格局。结合城区自然生态特征和功能布局规划各级各类公园绿地,建设“级配合理、均衡分布、类型多样、满足需求”的多层次城市公园绿化体系。在现状公园绿地基础上,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增加点状绿地空间,形成15 min—10 min—5 min三个层级的绿地公园,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绿地的空间联系、大范围绿地的融合发展。通过水系和道路绿化对城市各级各类公园绿地进行多层次串联,形成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城市发展生态网架,建设300m见绿、500m见园的高品质宜居亲民型绿色城区。

4.2 形成“两带、双城、多组团”“一轴三心十单元”的空间结构

在此蓝绿系统支撑下,巴彦浩特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形成“两带、双城、多组团”的结构。两带即城市文化活力带、双城联动发展带。双城以中央公园划分东城、西城。多组团包括生活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产业发展组团、生态文化创意组团以及战略预留。由外环路防护林框定城区范围,衔接城镇内的绿色开敞空间及城镇周边的山体、水体、草地、农田、果园等生态斑块和廊道,各组团间以内部各类公园及绿化带为连接,使其成为既分散又联系的有机体,从而构筑巴彦浩特可持续的空间布局框架。

5. 结语

巴彦浩特城市空间從最初的依傍绿心萌芽发展阶段转变到跨越绿心升级拓展阶段,再到现今的围绕绿心优化调整阶段,绿地系统不断地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调整城市布局,塑造城市形态。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是推进城市绿地建设、科学重构城市绿地格局乃至城市空间的良好契机,要转变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提升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理念,对城市绿地系统合理地组织整合,加强空间管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效引导城市空间结构,更加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让城市回归自然,将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成为可以诗意的栖居之地。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
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湖南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
基于“三类空间”的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新探索
“多规融合”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卷宗(2019年20期)2019-08-27 14:01:44
一些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认知
消费导刊(2019年15期)2019-08-15 01:02:2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价值工程(2019年14期)2019-07-17 02:20:00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