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娥
(福建省尤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 福建尤溪 365100)
茶叶是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茶叶标准化是衡量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加快推进茶叶在生产、加工、包装与储运、销售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1]。 尤溪地处北纬25°黄金气候生态带,位于戴云山、武夷山两大山脉之间,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具的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8.9℃, 年降雨量1 400~1 800 mm, 优越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极适宜茶树生长, 为优质茶叶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本文作者通过对尤溪县茶叶标准化生产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以期能够加快推进尤溪茶叶标准化建设,促进尤溪茶叶产业发展。
近年来,尤溪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三茶”发展,2021 年, 尤溪县人民政府印发了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尤溪县“两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 年)》,成立两茶工作小组,明确每年财政核拨款200 万元,用于全县茶产业发展。 全县目前现有茶园面积9.26 万亩,涉茶人员4.5 万人,茶叶标准示范园50 个,其中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 家,标准示范园面积5.58 万亩。 2022 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5 万t,茶叶总产值超过11 亿元。
近几年, 尤溪茶叶生产主体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通过降低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绿肥及通过使用杀虫灯、黄板、篮板、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害虫防治,促进了茶叶绿色发展。 为保证上市茶叶安全,企业每年通过自检、 送检或监管部门抽检等方式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2022 年,尤溪县茶叶定量检测65 批次,合格率100%。 目前全县“三品”认证茶企6 家、认证产品达12 个,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的茶企有54 家。
应用机械设备完成茶叶加工,能够确保茶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洁净程度以保证最终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可有效提升茶叶加工流程的标准性[2]。 尤溪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15 家,其中通过SC 认证的有26 家。 全县茶叶加工厂房面积约225 亩,有杀青、揉捻、干燥、抖筛、智能色选等各种加工机械约3 200 台套。 除了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制茶人才对提高茶叶加工水平也尤为重要。 全县目前拥有制茶高级工程师6 人,工程师32 人,茶叶3 级以上评茶师124 人。 茶叶加工机械化及制茶师水平的提高, 有效提高了全县茶叶加工水平,保障了尤溪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2004 年,尤溪县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领导机构,为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目前已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尤溪红茶》 等4 项团体标准制定,并于2022 年7 月1 日实施(表1)。 4 项团体标准的实施为尤溪县域内生产的特色红茶、 绿茶的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检验检测、包装贮存、感官审评等提供了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 为推进尤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也有利于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产品等级质量规格,同时也使市场监管有标可依,保证茶产品卫生安全。
表1 尤溪县茶叶团体标准
品牌是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3],品牌建设是促进茶产业发展、 提升茶产业效益的关键因素。 为提高尤溪茶叶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尤溪县委、县政府及茶企都高度重视尤溪茶叶品牌建设。2006 年以来,尤溪共举办了15 届茶叶鉴评会及多次斗茶赛, 并鼓励茶企积极参加市级以上茶叶行业举办的茶事活动,尤溪红茶、尤溪绿茶已经连续4 年蝉联三明市市级茶王。 2010 年以来, 尤溪县茶叶获得232 个省级以上名优茶奖。“尤溪绿茶”“尤溪红”茶叶系列产品入选原农业部2017 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截至目前,茶叶企业注册商标176 个,其中福建省著名商标4 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1 个,茶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 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 个,全县国家级合作示范社1 家,省级龙头企业1 家,市级龙头企业4 家。
一方面,尤溪现有生产的茶叶品类多,有红茶、绿茶、白茶、青茶等,但是目前的标准主要涉及尤溪红茶和绿茶, 标准核心内容主要为不同等级的尤溪红茶、绿茶的感官质量要求、理化指标要求等,对于后期包装及储运等内容较少体现, 而且其他品类的茶目前只能依据国标,不具有地域特色。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更替快, 果茶、 奶茶等新式茶饮的出现,现有标准的更新跟不上市场的脚步,满足不了年轻消费者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体现不了标准的价值。
尤溪现有的大部分茶叶生产主体为小农散户,生产规模较小,思想固化,导致其对标准化的认识不足,更多的农户则是参照已有的经验进行生产。 且生产主体主要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由于标准化生产初期效益不明显, 企业主动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园的意愿主要依据项目、财政、政策补贴,一旦项目完成验收,财政、政策补贴结束,大部分基地标准化建设也基本结束, 后期自愿继续执行标准及进行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强。
生产主体执行标准化生产需要投入的设备设施、人工、包装、物流等成本偏高。 经调查,尤溪茶叶生产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每年人工成本占总投入的50%以上, 再加上前期的设备设施投入及设备折旧,占总投入的80%~90%,但是大部分生产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预计回本年限需要8~10 年,相较于小农散户收益回报期长、回报率不高。 如果遇到大旱或大涝年份,相较于小规模种植者,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主体亏损相对更大, 因此导致大部分生产主体不愿意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标准化生产。
尤溪茶叶虽然建立了品牌, 但是目前大部分茶叶品牌为茶企自有品牌,品牌散而广,品牌宣传难度大。 尤溪茶叶公共品牌较少,目前仅有地理标志产品“尤溪红”“尤溪绿茶”, 且因为茶企会根据市场需求频繁更换包装、标识等,导致品牌包装不固定,品牌定位模糊,再加上品牌宣传力度不大,最终导致市场对尤溪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高。 尤溪茶叶产品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茶叶品牌拉动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益不明显。
政府对标准化建设扶持力度不足, 没有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导致龙头企业、标准示范园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标准建设的氛围。标准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只有小部分规模茶企执行标准,大部分小农散户对标准认识不足,出现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推广等环节严重脱节。 且缺乏市场导向,没有形成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导致实施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没有优势,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企业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尤溪地域环境特点, 加快制定适合尤溪多品类茶叶生产的标准, 促进尤溪优势茶叶品类高质量发展。 产品品质的高低不仅受生产加工的影响,产品的包装、贮藏、运输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4]。 改变之前标准制定主要集中于生产、加工环节,向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标准制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茶产品品质,也能加深消费者对尤溪茶品牌的印象,提高品牌认知度。 随着果茶、奶茶等高附加值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茶叶消费群体呈现潮流化、年轻化趋势[5],拼配茶标准的制定也日趋重要。
尤溪茶农由于年龄偏大,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制定的标准应增强通俗性和实用性, 与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衔接。 有研究表明,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宣传资料的发放是茶农获得标准化信息的主要渠道[6]。因此建立标准实施推广体系及完善标准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对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主体标准化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为提高茶农、 茶企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意愿, 应采取措施缩短收益回报期。 一是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生产加工机械化, 扩大农机补贴比例和范围, 增强茶农、 茶企购买机械设备的意愿。 二是通过制定茶叶包装标准化, 遏制茶叶过度包装, 降低茶叶包装成本。
品牌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品牌化建设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起对商品的认知, 并持续扩大品牌的客户群体[7]。 尤溪应加快建设尤溪茶叶公共品牌,设计固定、统一的公共品牌包装标识,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现有的 “尤溪红”“尤溪绿茶”地标标志。 并通过参加省内外的展会展销、网络直播及举办大型活动等途径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促进尤溪茶叶走出去,提高尤溪茶叶的知名度,从而提升尤溪茶叶的品牌效益。
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而且收益较慢,如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势必会降低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8]。 政府应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出台更加严格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强化生产、 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对不合格茶产品进行严格处理。 此外应加大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力度,拓宽宣传培训渠道,使实施标准化变成农户的自觉行为。 并且从生产补贴入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加强标准化建设财政、信贷投入,逐步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
尤溪茶叶标准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茶农、茶企的标准化意识、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政府对茶叶标准化的支持等对茶叶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进尤溪茶叶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尤溪茶叶产量和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有效保证,更能确保茶叶成为尤溪茶农致富、 茶企增收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