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路径探索

2023-12-13 13:58谢宇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新时代辅导员

谢宇

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应对全新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辅导员工作质量提升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辅导员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还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激励机制不完善、稳定性不足等主要问题。高职院校应从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搭建激励与发展的协同平台、“内培外引”、提高辅导员政治能力、引进阶梯式和职级式工作模式、完善辅导员准入与准出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激励平台;“内培外引”;政治能力;准入与准出制度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06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时代湖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特色发展及路径的研究”(课题编号:XSP22YBZ170)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职能定位,使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批批优秀辅导员教师。但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新变化、新要求、新理念,辅导员角色转型遇到一些困难,政策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平台衔接性不强,相关制度执行困难,这造成辅导员高工作强度和低职业化水平之间的矛盾,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出台,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职大学生群体的管理者及思想教育的实施者,在高职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成长解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教学改革的深入,都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够为更高质量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辅导员队伍建设趋于政治性与科学化

不同大学生的成长特点、认知水平不同,这对辅导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始终放在核心位置。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渐趋于政治性与科学化。譬如,有些教育机构专门设置思政教育学科与学位,针对辅导员编制教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充分反映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立足科学化与专业化角度来讲,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素质要求尤其是思政素质要求更高,这促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要与当前国情高度匹配,还要遵循队伍建设的原则与发展规律,整合政治性与科学化,如此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2.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程度日渐加深

改革开放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受到了各级组织的重視,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大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进程。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法律层面,在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性与合理性的同时,给予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法治化保障。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更加强调“依法治国”,由此可以预见未来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法治化保障程度会日益加深。

1.时代性

时代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成为助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其工作转型升级的核心依据。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在时代要求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优质建设者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国家积极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应用型人才。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迫切需要提高整体素养,需要政治站位高、职业品质好、专业能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时代发展服务,实现时代赋予他们的新价值。

2.紧迫性

当前,“00后”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参与意识较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创造性。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选择有内涵、趣味性强、接地气的教育内容,而且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与个性需求,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其次,他们正处在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三观”尚未成熟,部分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有时会缺少定力,不能很好地应对,因此需要得到学校与教师及时的正确引导。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他们能够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思政教育及管理工作。

1.工作职责不明确,辅导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既承担着思想引领、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等工作职责,又忙于日常各项工作事务,有时会出现疲于应对、工作目标难以达成的问题,这降低了辅导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也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选拔对辅导员所学习的专业往往没有过多要求,这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性不强、学科背景多元化,甚至一些辅导员根本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呈现出专业素养过低的问题。另外,部分辅导员缺少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甚至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在开展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只是单纯依靠自己并不够多的工作经验,这导致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缺少相应的发展目标,难以在新的要求下实现职业成长。

2.激励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队伍稳定性不足

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的投入不断增加,这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使得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更多、担负的责任更大。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导致辅导员任务多、责任大,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及职业发展日益模糊,以致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自主性、积极性不足。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辅导员薪酬待遇机制不够完善,很多激励措施仅局限于口头奖励或长期不变的奖金奖励方法。这种单一的激励手段,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带动作用,难以充分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使部分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严重者出现跳槽或转岗等现象,这进一步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各方面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与管理团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和价值,统一思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人事制度方面来讲,高职院校要给予辅导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从人员配备方面来讲,应根据国家规定配备充足的辅导员,保证辅导员工作获得应有成效;从上升渠道方面来讲,应实施“双线晋升”政策,条件允许的学校应根据工作年限、学历等条件安排正处级和副处级辅导员晋升机制;从职称评定方面来讲,应严格落实评审单列或指标单列相关规定;从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审核方面来讲,应考虑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结合工作内容展开相应的扶持[1];从信息建设方面来讲,应同步落实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效率。

2.积极搭建激励与发展的协同平台,充分激发辅导员工作潜力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其自觉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激励与发展的协同平台,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辅导员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2]。

首先,要搭建激励平台。需要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机制,紧密围绕辅导员工作要求、职责和发展目标,优化和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采取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及单独评审等办法,形成激励措施,同时,还应从薪酬福利、政策等多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尊重、关注和关爱辅导员,适当给予其在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扶持,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要搭建发展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建立辅导员校内轮岗制度、深入就业实习基地制度、外出进修与参与科研制度,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实践工作能力,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多方支持与保障。还可以定期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奖励,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助推高素质、高技能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3.通过“内培外引”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内培外引”措施,加强对在职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并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这不仅有助于壮大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整体水平,还可以实现以新带旧、以新促旧,利用新兴力量带动辅导员队伍创新发展。

首先,要加强在职辅导员专业培训。学校可以搭建辅导员专业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学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为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奠定基础;可以鼓励辅导员定期参与外出进修、教研教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不断提升其教科研能力,形成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可以组织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网络培训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岗前培训班、在职提高培训班与专题培训班等,将重点放在帮助新任辅导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方面;可以精心打造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学生工作素养、基础履职能力、前沿工作方式方法与综合能力的培训[3]。其次,要调整和完善辅导员薪酬福利、晋升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条件,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主动投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要通过严格选拔、培训,筛选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为辅导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壮大辅导员队伍。

4.通过“立根铸魂”提高辅导员政治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新格局,把握新机遇。高职院校应以提升辅导员政治站位、政治素养为核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辅导员理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第一,可以举行政治理论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四史”知识等,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排名评比活动,以提高对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第二,可以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拓宽政治理论学习渠道,打破古板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以提升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目的,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制定相关主题活动和具体实施方案,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以切实提升其组织管理能力、宣传辅导能力、沟通能力及心理问题解决能力等[4]。第四,可以明确要求辅导员进学生寝室、进图书馆、进食堂,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第五,可以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工作成效评价体系,综合考核辅导员基础知识认知、原理掌握、学以致用能力等情况,以体现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效果。

5.引進阶梯式、职级式工作模式,科学分配工作任务

在辅导员管理中,高职院校应引进阶梯式、职级式工作模式,科学设置辅导员岗位分工,以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辅导员胜任力情况,将辅导员科学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并按照不同级别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其科学分配工作任务,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

初级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包括队伍管理(党、团、班),信息管理(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生涯规划信息),日常规范管理(寝室规范与班级规范),事务管理(签字管理、学生权益保护、奖学金管理)等。中级辅导员除了负责指导初级辅导员开展日常事务性工作外,还需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咨询服务、个体谈话指导、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一对一”帮扶等工作。高级辅导员则专职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学生工作,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专科人士”。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不仅有利于年轻辅导员快速掌握职业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逐渐成长为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全科型优秀教师,还可以将“专家型”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其职业能力,在阶梯式的工作模式下逐渐提升能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6.完善辅导员准入与准出制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为扩充辅导员队伍,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辅导员准入与准出制度,既要使辅导员数量达到配比要求,又要确保辅导员素质过关。首先,在辅导员选聘过程中,应执行辅导员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明确辅导员应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等职业能力特征,只有符合职业标准才能将其纳入辅导员队伍,从源头上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应紧密结合辅导员年龄结构、综合素质、责任意识与绩效考核等情况,完善辅导员转出机制,畅通出口关,时刻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总而言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突破现实发展困境、推动教育和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之路。面对职业院校部分辅导员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以及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现状,高职院校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解读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各方面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保障,积极搭建激励与发展的协同平台,通过“内培外引”加强队伍建设,通过“立根铸魂”提高辅导员政治能力,引进阶梯式、职级式工作模式,完善辅导员准入与准出制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切实提升辅导员工作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敏,高建平.形势、困境与策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内涵化建设[J].喀什大学学报,2022,43(04):78-82.

[2]杨亚男,雷喆.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演进特征与实践创新[J].科教导刊,2022(18):13-15.

[3]王一凡,孙垦.新时代全员育人视域下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1):54-58.

[4]李瑞平.专业化建设: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升的新路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05):40-43.

Exploration of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New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nselor Team in the New Era

Xie Yu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6,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selor team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eet the new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it is also a practical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counselor work.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themselv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in problems with the counselo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unclear job responsibilities, need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literacy, incomplete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insufficient st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s, actively build collaborative platforms for 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nal training and external guidance", improve counselor political abilities, introduce ladder and rank work models, and improve counselor admission and admission system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 teams.

Key words: mew era; counselors; team building; incentive platform;"internal training and external guidance"; political ability; admission and exitsystem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新时代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