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礼雪,李玉红,张玉东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非稳态负荷(AL)是由MCEWEN 和STELLAR 于1993 年首次提出,是指机体长期暴露在反复或慢性应激环境下各生理系统承受的累积磨损[1-2]。AL 作为衡量慢性应激的客观指标,包含了心血管、代谢、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应激调节系统的生物标志物,在探索应激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3-4],并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国外对AL 的研究起步较早、文献较多,已发现AL与广泛的健康结局有密切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癌症、牙周病、情绪和焦虑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5-9]。然而国内AL 研究相对较少、范围较为局限。故本研究旨在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AL 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今后AL 研究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TS=(allostasis)) OR TS=(allostatic load)) OR TS=(allostatic loads)”为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2-12-01。文献筛选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经过双人独立检索得到结果。文献纳入标准:(1)国外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2)研究内容为AL 的文章;(3)研究对象为人类。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2)来源于会议和报纸的文献、信件、新闻报道等。
CiteSpace 软件在我国较为常用,同时支持外文文献的分析,功能较为丰富[10]。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文献的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以直观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按CiteSpace 软件操作要求进行数据的清洗去重,点击“Remove Duplicates”,筛除可能存在的重复文献,然后将去重后的数据导入软件中。以国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作为文献节点,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图谱绘制。时间切片为2004—2022 年,切片年数选择“1 年”,阈值设置为“TOP 50”,修剪方式选择“Pruning”以简化网络结构突出重要特征。根据上述内容进一步分析自建库起至2022 年的研究热点及前沿。
共检索到文献2 186 篇,对文章题目、摘要和全文进行筛选后排除明显不符合主题的文献1 677 篇,最终纳入509 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及分析流程图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and analysis flowchart
2004—2022 年共检索到AL 相关研究的文献509篇。自2004 年起AL 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加。根据增长趋势划分为两个阶段:2004—2008 年为迟缓期,发文量先增长后下降至与初始年份持平;2009—2022 年为快速增长期,发文量从4 篇突增至62 篇,在2020 年达到了发文数量的峰值。近8 年(2015—2022 年)AL领域研究发文量占2004—2022 年发文量的70%以上(372/509),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图2)。
图2 AL 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变化趋势Figure 2 Trends in the publication volume in the field of AL
2004—2022 年国际上共有487 位作者、337 所机构参与了AL 的相关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作者(表1)中,有3 名学者的发文量≥10 篇,分别是JUSTER(23 篇)、SEEMAN(16 篇)、KARLAMANGLA(12 篇);在被引频次方面,LUPIEN(13 379 次)、SEEMAN(11 925 次)、KARLAMANGLA(8 730 次)位居总被引次数前3,结合h-index 的数据,说明这3 位学者的研究论文在AL 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受到学术同仁的广泛认可。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机构(表2)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卡罗莱纳大学(Carolina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均位于美国,发文量超过总文献数量的20%。
表1 AL 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作者Table 1 Top 10 authors in terms of publication volume in the field of AL
使用CiteSpace 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Country”,绘制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图谱(图3),共有52 个节点,92 条连线,509 篇文献共来自47 个国家/地区。表3列举了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地区,其中发文量排名前5 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315 篇)、加拿大(61篇)、英国(56 篇)、德国(25 篇)、意大利(25 篇)。中国发文量共24 篇,排名第6 位,中心性为0.01。综合发文量和中心性,美国和英国是研究AL 的主要国家,同时还与其他国家合作紧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表3 AL 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地区Table 3 Top 10 countries/regions in terms of publication volume in the field of AL
图3 AL 研究领域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图谱Figure 3 Mapping of national/regional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n the field of AL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运用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4),共474 个节点,3 179 条连线。除“allostatic load(AL)”“allostatic load index(AL 指数)”“allostatic score(非稳态得分)”“allostasis(非稳态)”“allostatic overload(非稳态超负荷)”“allostatic load score(AL 得分)”与检索策略相关的关键词之外,出现频次位居前20 位的关键词详见表4。其中频次居首位的关键词是“stress(应激)”173 次。“association(联系)”“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hronic stress(慢性应激)”“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pituitary adrenal axi(垂体肾上腺轴)”“1st episode psychosis(首发精神病)”“adaptation(适应)”“disease(疾病)”“depression(抑郁)”“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不良童年经历)”“age(老龄化)”“3rd national health(第3 次国民健康)”“cardiovascular disease(心血管疾病)”“bipolar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cumulative biological risk(累积生物风险)”“self rated health(自评健康状况)”的中心性均>0.1,说明这些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至关重要。
表4 AL 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20 位的关键词Table 4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AL
图4 AL 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ping in the field of AL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采用LLR 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即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集成一个“簇”(即聚类),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作为这个“簇”的聚类标签,本研究共形成17 个聚类,聚类图谱(图5)中模块值(Modularity Q,简称Q 值)=0.749>0.3,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简称S 值)=0.875>0.7,表明次聚类结构显著且结果令人信服[11]。对17 个聚类标签进行归纳总结发现,AL 研究主要围绕以下3 个主题:(1)AL 的影响因素:#1immigration(移民)、#3socioeconomic status(社会经济地位)、#9chronic stress(慢性应激)、#12psychosocial stress(心理社会应激)、#13african immigrants(非裔移民者)、#14relative income(相对收入)。(2)AL 研究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及重点关注人群:#0cohort study(队列研究)、#8adolescent health(青少年健康)。(3)AL 在个体生命进程中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影响:#2risk factor(风险因素)、#4cardiovascular disease(心血管疾病)、#5schizophrenia(阿尔茨海默症)、#6disease(疾病)、#7physical impairment(躯体损害)、#10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11cumulative biological risk(累积生物风险)、#16cumulative risk(累积风险)。
图5 AL 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Figure 5 Keyword cluster mapping in the field of AL
2.5.3 关键词突现分析:在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图6)。图中“Strength”代表突现的强度,“Begin”“End”分别代表突现开始、突现结束的时间,与图中红色部分的长度相应。图6 展示了AL 研究领域前29 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blood pressure(血压)”;突现时间最长的是“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从2005 年持续到2018 年,跨度达13 年;“association(联系)”“biological dysregulation(生理失调)”“exposure(暴露)”“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营养调查)”“symptom(症状)”从突现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未来有可能朝着与这6 个突现词有关的方向继续发展。
图6 AL 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图Figure 6 Mapping of keyword bursts in the field of AL
2004—2022 年国际上关于AL 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发文量上来看,2004—2008 年发展缓慢,后逐渐增长,2018 年是AL 研究文献突然猛增的一个拐点,这也说明该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共有487 位作者、337 所机构、47 个国家/地区参与发表了AL 研究的文章,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JUSTER,共23 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共39 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地区是美国,共315 篇,从发文量亦或是中心性上来看,美国在AL 研究方面较多,且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的研究合作也较为紧密。我国发文量位列第6 名,共发表了24 篇文献,未有任何研究机构进入前10 位,且中心性仅为0.01,说明中国AL 相关研究机构较分散和多样,提示我国学者在AL 研究领域中还需加强研究团队间、国际合作研究,拓宽研究的广度,注重研究的深度,未来可开展AL 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影响AL 的暴露因素研究及AL 的干预性研究等。
结合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目前AL 研究主要聚焦于影响因素探究、与多种疾病的关联性研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选取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如一般人群(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特殊人群(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癌症、抑郁症等患者和妊娠期女性)。
3.2.1 AL 的影响因素研究:AL 是慢性应激暴露累积反应的表现,近年来AL 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多为探究AL 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地位[12]、相对收入水平[13]、性别[14]、种族差异[15]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日常生活事件[16]、健康行为和应对策略[17-18]等。
3.2.2 AL 与多种疾病的关联研究:MCEWEN 和STELLAR 的AL 理论为解释慢性应激与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提供了科学框架[1-2]。该理论阐明机体长期暴露于慢性应激时,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激活,导致应激激素的持续分泌,会削弱机体的保护能力,各生理系统经历不同程度的磨损,即代谢(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腰臀比等)、心血管(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免疫(如C 反应蛋白等)系统相关参数达到亚临床水平,多个生理系统失调达到一定程度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死亡[1-2]。因此,许多研究还探讨了AL 与健康状况及结局的关系[19],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病[5-9、20]、早产[21]、疼痛[22]、死亡率[23]。
3.2.3 AL 的测量方法研究:SEEMAN 等[24]的一项探究老年人AL 与机体衰老的关联性研究(成功老龄化研究)是继AL 理论提出后的第一项实证研究,该研究证实了AL 升高可有效预测老年人认知和身体功能下降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此研究也为AL 的操作性定义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使用以下10 个生物标志物作为AL 指数测量指标:12 h 尿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输出、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总收缩压、舒张压及腰臀比。随着AL 领域的研究内容广泛,研究人群多样,研究目的不同,研究者们针对AL 的测量方法也不尽相同,选取的AL 指标存在差异[25-26],使得不同研究中AL 指标的数目、组合和评估方法均具有异质性[27]。SEEMAN 等[24]的成功老龄化研究首次创建了AL 的测量方法,但该研究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测量指标是否适用于其他年龄群体有待进一步探究。ACCORTT 等[26]针对孕产妇的AL 研究发现将维生素D缺乏纳入AL 指数中会增加AL 与孕产妇围生期健康结局的关联性。因此,面对不同研究对象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生物标志物作为AL 的测量指标这一问题也正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
3.3.1 研究人群的变化:相关研究已经从最开始关注老年人AL 与衰老的关联[24]逐渐发展到成年人[12]、儿童/青少年[28-30]、妊娠期女性[26]、不同职业工作者[31](如医务人员、教师等)和不同疾病患者[7-8]。针对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女性所形成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着眼于探索在个体AL 与身体功能、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28-30]。虽然目前相关研究尚少,但也体现出未来研究将会针对更多不同群体进行深度探索,进一步明确AL 在个体生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3.2 不同人群AL的测量规范:随着AL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对象多样,研究内容和目的不一,学者们对于AL的测量方法存在差异。总体上来看,关于AL 的评估缺乏“金标准”,未来研究应着力于探索适合不同群体的AL 测量指标,形成标准的AL 操作性定义,使AL 的测量评估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统一化,提高AL 研究的证据质量,以便对不同的AL 研究进行比较,形成强有力的循证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3.3.3 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探讨:2022 年AL 研究的主要突现词是“blood pressure(血压)”“biological risk(生物风险)”“cumulative biological risk(累积生物风险)”。一直突现至2022 年的词有“association(联系)”“biological dysregulation(生理失调)”“exposure(暴露)”“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symptom(症状)”。目前研究仅发现AL 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密切关联,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32]。从突现时间段可以看出,未来AL 领域研究可继续更深一步地探索从AL 发展至疾病阶段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机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AL 的干预性研究,从而减缓因慢性应激所致的身体功能衰退进程,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综上,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软件,对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期刊源AL 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在AL 领域研究文献发文量尚可,但还应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提高研究证据质量。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中文数据库的AL 研究文献极少,文献分析的可行性较弱,只选取了外文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总之,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AL 的价值在于可揭示慢性应激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些复杂机制,AL 研究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贡献:丁礼雪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负责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图表制作、文章撰写及修改;李玉红负责文章的最后修订与审校、研究的质量控制,对文章整体负责;张玉东负责文献检索。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