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老师:
最近,我发现我家孩子偷偷从我的钱包里拿钱出去花,我很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将来“学坏”了。为此很苦恼,我应该怎么办呢?
陶桃
陶桃:
你好,很多孩子都有过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低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行为。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确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长大后也会消失。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钱,不能假装不知道,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这件事,在钱的使用上和孩子达成共识,还要让孩子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及时改正。
有些家长在金钱使用方面对孩子管得非常严格,从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会对孩子说:“你想买什么跟我说,只要合理,我都给买。”这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的“合理”或“不合理”,是由家长来判断的,根本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有时会有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家长说,比如某个同学过生日,孩子想送一个小礼物,如果他手里有一些零花钱,就不会为此为难。
对孩子管控太严,实际上是不信任孩子。信任并不会让孩子变坏。相反,家长看管得越紧,孩子越容易找机会偷钱。如果孩子没“偷”钱,仅仅是因为家长把钱看管得非常紧,不让他有机会拿到,那么家长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至少失败了一半。孩子如果能在自主消费上和父母取得共识,他就不需要偷偷摸摸。没有一个孩子天性喜欢干偷偷摸摸的事。
给孩子零花钱的细节也很重要,可体现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或不信任。在给孩子零花钱时,最好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到抽屉或父母的钱包里取出需要的钱数,不要检查,也不要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孩子是否多拿了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
另外,家庭收入要如实告诉孩子,但并非一定得让孩子知道存折上的具体数额,而是要坦然地让孩子知道家中的财务状况。至于具体数额让孩子知晓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家长自己。注意要提醒孩子,家庭财产数额是家庭隐私,不可以讲给外人听。孩子往往乐于和父母共同知道一桩自家的“秘密”,这样他会有当主人翁的感觉和被尊重的快乐。无论如何,切不可用谎言来欺骗孩子。
对孩子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长自我心理的一种投射,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家长需要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准备是完善自己,在财富教育方面也一样,不但要求家长有好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有好的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