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1243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 *

2023-12-13 19:14:09马睿玲赵粉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诊断学评价课程

马睿玲 赵粉琴 刘 凯 李 赟 伊 琳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石课程和桥梁课程,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诊断学内容涉及广泛、知识琐碎,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诊断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对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的训练不足,缺乏学科的整体观。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将知识模块、逻辑思维及人文沟通有机结合?根据国家导向、时代需求更新教学理念[1-3],在“互联网+”模式下,从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因学利导、因课制宜;在“能力导向学习”教学理念指引下,甘肃中医药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诊断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形成了基于OBE理念的“1243”模式,具体如下。

1 一个中心理念指引教学

以一个中心为理念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4,5],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反向设计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服务具有岗位胜任力的专业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围绕学生实现课程的学习成果开展,并及时评价、反馈、调整。

2 两个课程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 理念,结合诊断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内容,以专业预期“学习产出”为目的,通过反向设计,提出两个课程目标。

2.1 情感思政目标具有坚定的爱党、爱国情操,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关怀服务的意识,树立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具有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医德;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与思想。

2.2 知识能力目标具备通过问诊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正确运用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的能力;具备对常见症状、体征的识别,及恰当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的知识与能力;具备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结合掌握的知识、技能,分析、评价、整理出合格病历,并提出初步诊断的综合分析和临床诊断思维的能力。基于诊断学的知识框架,建立学科的整体观,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

3 四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实施教学

3.1 润物细无声式的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诊断学中的思政素材,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古今中外医学前辈的光辉事迹以“隐形嵌入”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医学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及交流,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家积极的防控措施及一线捍卫生命的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等,用实际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熏陶,让学生树立医者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实训课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扮演患者,感知其就诊心态,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教师示范专业的手法,在言传身教中强化和渗透人文关怀,在问诊、体格检查等多个细节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如触诊检查和用听诊器听诊时,要注意手及听诊器体件的温度,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在问诊时要态度和蔼,与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医生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通过实践环节中的细节教育,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互联网+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随着智慧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将在线资源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建立“互联网+教育”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6,7]为主的多种方法模式。

团队联合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典型案例导入课堂内容的同时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授课内容,发布任务、提出问题,布置以病例分析为主体的课前预习、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或进行翻转课堂;用思维导图梳理诊断思路,纵向融合诊断学四大模块内容,横向融合基础与临床课程,促进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提高,建立学科整体观。

结合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的现状,团队对诊断学常见症状中的情感症状内容启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分组自主查资料、制作课件,选派代表讲授并互评。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教学课堂亮点频出:有的以自身经历或所见真实案例作为开场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有的PPT 制作精美,标题新颖,比如在讲解抑郁症时取名“这个杀手有些冷”;还有学生从书本的情感症状拓展到妄想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目前,已经在4 个年级的10 个班级中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让学生对困扰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达到并超过了预期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灵活运用于课堂,保证师生、生生的互动不受限制,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并且语言表达、沟通、演讲、查阅资料、制作PPT的能力等均有了很大提升。

3.3 理实结合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实践实训的应用在实践实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临床真实案例,学生通过扮演患者就医,角色互换,感知患者的就诊心态,更好地培养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不仅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建立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与意识,使自身逐渐符合临床需求。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其主动了解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增强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时调整,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

3.4 双语教学与中西汇通拓展为了让学生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针对西北地区学生的英语,尤其是口语能力弱的情况,在诊断学教学中推进双语教学。考虑到学生外语程度参差不齐,故仅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了双语教学,概念、课堂总结等内容用英文解说,且课堂多媒体课件中英文同步展示,并随时就所学内容提出若干小问题,督促学生用简单的英文回答,促进其在学习诊断学内容的同时,提升英语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基于本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地将诊断学内容与中医内容相结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布置相关的小论文作业,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将中西医学融会贯通,促进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4 三类评价多维度验效

在新的模式下,基于多种信息化平台,采取三种基本评价方式,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反馈并及时改进。

4.1 课堂内外的互联网+形成性评价体系依据课程的目标,充分应用多种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学生于课堂前后在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学习平台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测试及启发式教学,观察学生反应、参与度、课堂气氛、注意力等,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做出及时调整。利用课堂内外的互联网+形成性评价体系,教师可把握学习轨迹、量化学习效果、分析反馈信息并持续改进完善,在下一阶段前及时调整授课进度与侧重点,形成“课程目标-产出评价-分析-持续整改”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成教与学的融合。

4.2 OSCE 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评价验效实践教学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的基本思路,对诊断学实践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模式;结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并基于考试点,对诊断学课程涉及的实践技能及理论知识做出形成性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活动,客观评价总体教学效果。对学生初步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有益于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充实与提高自己。

4.3 终结性考试评价以传统的笔试为考核方式,以考核学生发展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发展综合、分析、创新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形式为主,选择题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为主,部分选择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结合诊断学内容,以A1、A2、B1 型题为主,既可以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又可与学生毕业后的资格考试接轨;论述题以临床案例为主,涵盖诊断学三大模块内容,考核学生知识点融会贯通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临床诊断思维能力。

5 实践效果及持续改进

5.1 学生受益 成绩显著学生的知识掌握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执业医师通过率逐年升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技能、沟通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人文情怀培养初见成效;学生在团队成员的带领和培训下参加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取得优秀成绩,并多次在“挑战杯”“科技立项”中获奖。

5.2 教学相长促进教学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也使教师受益,通过“传帮带”,促进教师“再学习”。诊断学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并申报建设了省级一流课程。团队获批校级教学团队,内科教研室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团队中青年教师多次获得校、省、国家级教学比赛的奖励。

5.3 编著书籍 丰富学生自学资源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该团队主导编撰了《中西汇通症状学》一书,丰富学生课后学习资源,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中西融合,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6 结语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甘肃中医药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中成绩优秀。团队将继续总结不足,并积极改进。

(本文责编:王 莹 本文校对:张秋菊 收稿日期:2022-03-03)

猜你喜欢
诊断学评价课程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