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树 黄雪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毫无疑问,人的思想政治修养高度是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核心标志,而思政课教师在培养人的思想政治修养中,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则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素质的重要性,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也就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尤为迫切的一项工作。本文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新时代背景,从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出发,深入探析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时代必要性和提升路径,即思想再塑、自我重塑、制度再塑、物质环境再塑,及其现实意义。
在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里仍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因此,作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铸魂”“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但进入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师德师风状况”也受到国内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感弱化,“为党铸魂”的政治信仰虚无化,培育时代新人的政治立场摇摆化,这些消极状况不可避免动摇了教育强国“铸魂育人”的根基。因此,新时代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以掌握马列经典著作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政治导向能力,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起到“铸好魂”“育好人”的实效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无疑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能够实现连续性教育具有的价值。然而,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非常不均衡,特别是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不多、教学水平不高,这就直接影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协同发展,即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目的相通、内容联通、思想融通,合力“铸魂育人”。为此,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教育,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全面加快构建大中小思政课教育教学一体化、均衡化发展长效机制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呈现出:一是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专职思政教师人数占比太少,而兼职思政教师人数占比较大,导致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素养不够,这就造成思政课缺乏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二是整体素质偏低。部分思政教育教师存在学历低、专业知识薄弱、年龄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这就使得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讲而不实”“讲而不透”“讲而不活”的现象。三是从事思政课的教师阅读功利化,对马列经典著作缺乏系统学习,导致理论功底浅薄、知识背景有限。四是思政课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现象突出,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将学界最新学术前沿科研成果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去,以促进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服务教育的整体素质是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的国家需要。
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造就一支有信仰、有使命、有担当、有情怀、有思想、有德行,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做新时代又红又专的楷模,有助于充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思政课教师作为大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水平及创新教学能力,以其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学术实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赢得学生;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可以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核心素养,尤其是大力增强业务素养、新媒体素养与信息素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转化”,即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实现教学空间从传统课堂向新媒体课堂转化、实现教学教育手段由单线(线下)向线上、线下复线教育转化,尤其是通过微信、微博、QQ、教学在线平台和易班社区等新媒体空间,实现新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改革创新,无疑将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思政课教师肩负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责任,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来提高思政课教师思想素质,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方针,自觉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过滤陈旧迂腐的思想和坚决抵御不良风气。其次,应加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教育强国重要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最新前沿知识储备。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等方式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者的理论素养。最后,应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与担当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对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进而从内在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达到思想再塑,同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力量保障。
进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投入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即需要对自身进行“自我重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要以“六个要”,即“政治上要强、情怀上要深、思维上要新、视野上要广、自律上要严、人格上要正”来进行核心素养的自我重塑与提升。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修正、勤于调研等方式,大力培育自身“六大核心素养”,即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德行素养、业务素养、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具体指“坚持思政课意识形态性,掌握经典著作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确立创新思维和广阔视野,确立高深情怀并严于律己” 。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重塑提升的具体路径:一是“以学促教”“以学促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二是“人格德化”“守正创新”,培育高尚师德。三是做到由他律转为自律,将道德再塑内化为自我的需要,才能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更为出色,增强“铸魂育人”的效果。
思政课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衡量评判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期末教学评价为依据,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考评德行素养的专项培育制度。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监督,如学校领导可以根据教务部门提供的日常教学安排,采取随机随堂听课的方式,观察思政课教师上课精神面貌、工作态度、校园行为举止等,全面检验思政课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二是建设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进修基地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动交流制度。目前,同一部门、同一群体平台内部思政课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并不充分。鉴于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拿出一定的经费建设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进修基地这一交流平台,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学者讲学和传授经验,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主题师德教育学习研讨班,互动分享教学育人经验。三是借用网络考核平台优化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发动学生、家长通过网络考核平台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师德师风考评委员会则要及时将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进一步帮助思政课教师制订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案,督促其调整,进而形成“网络考评—结果反馈—提升改进—监督管控”的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质量考核管控体系,促使思政课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四是设立思政课教师奖惩制度。一方面要发挥好荣誉激励作用,加大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考核占比,如对于热爱学生、爱岗敬业、表现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表彰大会、物质奖励、颁发证书等形式,促使思政课教师提高工作热情和坚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思政课教师要进行处罚,不护短、零容忍。无疑,制定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可以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主体培育活力。
满足物质需要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现实基础和持续动力。每位思政课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满足自身的物质成就感和精神成就感缺一不可,这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和精神动力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教师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导致教师理想与现实形成较大的落差,国家可以通过适当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倡导社会尊师重教,提高教师职业自豪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鼓励教师,促使教师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和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德育工作得到新的发展。
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为此,通过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纯洁的人文环境、包容的学术环境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核心素养培育环境,以此强化整个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肯定和支持,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增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助力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倡导教育强国“铸魂育人”视域下,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是提高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人才队伍、加快推动我国思政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