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林 王亮
当前,随着军事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以高技术手段为打击方式的新型作战样式使战争突发性更强、战场节奏转换更快、作战对抗更激烈,官兵精神心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打造过硬心理素质,提升部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增强部队战斗力、维护部队安全稳定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政治心理是官兵对战争性质的根本性认识。政治心理优良,就可以把积极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转化为强大的心理能量,对抗敌方政治心理打击;反之,就会出现政治情感偏移、政治追求转向和政治立场动摇。智能化战争时代,武器装备的自主程度越来越高,参战官兵数量越来越少,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些官兵政治心理防护不到位,在敌方进行攻击时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偏移,就会对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威胁。为此,一方面要巩固思想防线,及时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关于作战的命令指示统一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官兵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用政治思维分析把握军事问题,用政治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确保以清醒政治头脑和敏锐政治眼光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管控,对于外部来源的消息及时进行筛选甄别,迅速找出敌方政治心理的攻势信息,采取严格措施削弱和切断敌方信息攻势,使官兵心理上始终保持免疫状态;对于内部散播的消极消息,第一时间严控传播范围,斩断传播源头,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置核心涉密岗位等重点人员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个别人员临战动摇或投敌叛变。此外,还应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采取“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疑点大家帮”等形式,帮助官兵明晰强敌霸凌遏压、侵权挑衅等事实,进一步消除模糊认识、拉直心中问号,提升思想觉悟、强化内在认同。
战斗精神是官兵在自身心理力量支配下体现出来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官兵行为和战争进程。过去,我军凭借“钢少气多”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现在,虽然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人仍然是战胜一切强大对手的关键。智能化战争时代,参战官兵直接面对的将是敌方奇异样式的机器人、类型不一的无人机、种类繁多的飞行器等,战争进程或将从“瞬时摧毁”直接发展为“即时摧毁”,更加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锤炼过硬战斗精神,使广大官兵既具有坚定意志又具有顽强作风,还具备过硬心理素质。为此,一是要更新思维理念,站在科学精神基础上,客观分析战争正义性和参战合法性,使广大官兵清醒认识到战争失败的严重后果和个人利益的巨大损失,依靠理性认识从内心深处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从而赢得战场上的积极主动。二是要完善奖惩机制,针对参战、参训、参加重大任务官兵,区分任务类型、岗位性质、专业类别等,建立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特殊任务等津贴补贴制度,根据备战打仗任务、危险风险系数、生活条件情况等科学确立补助金额,从物质待遇上关心官兵,激发士气;同时,健全相应惩罚机制,对惩罚的具体情形、条件标准、批准权限、实施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让官兵知惩而后止、知罚而勇进。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优化社会环境,协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办法,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切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断激发官兵尚武自豪感;优化军营环境,彻底摒弃备战打仗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一切不正之风、不实之弊无处遁形,使备战打仗成为响彻整个军营的时代风尚;优化家庭环境,下大力解决官兵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托入学、老人赡养照顾等实际问题,从源头上解决影响战斗精神生成的实际困难,提升官兵奋勇杀敌的勇气和决心。
心理训练是和平时期磨练官兵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平时的心理训练越客观逼真,战时官兵的心理素质就越高。智能化战争时代,作战领域多维一体,作战任务复杂多样,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广大官兵既要面临破坏力超强的智能化武器对抗,又要面临变幻莫测的心理考验,更加需要具备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训练,战时就会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心理,甚至导致畏战、怯战、厌战等应激反应,从而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为此,一是要紧盯战场训练,着眼智能化战争中敌我心理对抗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预测不同作战行动、作战阶段、作战样式中不同类型作战部队、不同层次作战人员、不同任务参战官兵可能会出现的主要心理反应,运用先进的训练设施和技术手段,反复进行刺激性心理训练,使官兵提前体验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考验,掌握应对措施方法,提高心理稳定性和承受能力。二是要强化模拟训练,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等智能化技术手段,设置险象环生、犬牙交错的战场环境,模拟智能化战场上可能引起官兵心理不适、内心恐惧的战斗场景,使官兵快速获取在残酷激烈战场环境中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同时,也可结合所承担使命任务,利用模拟场景开展针对性胆量锻炼和士气激励训练,使官兵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反复接受各种心理刺激,锤炼遇险不惧、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三是要注重日常训练,利用重大演习、野外驻训等时机,针对官兵在训练任务中因课目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而出现的紧张畏难、压抑苦闷等心理困境,组织以战场心理承受力、心理免疫力等为重点内容的经常性训练,让官兵在提高军事技能的同时锤炼过硬的心理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此外,还可通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强化对官兵心理行为管控,培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信念意志,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心理调适是避免和化解官兵面对紧张残酷战争情况产生消极心理反应的有效手段。加强心理调适,可在最短时间内让官兵恢复到正常心理状态,使部队最大范围内保持精干作战力量。智能化战争时代,作战样式更加复杂,作战阶段转换更加快速,这种变换容易造成官兵心理上的障碍和各类精神疾病的产生,进而引发各种不稳定因素。为此,一是开展心理激励。满足参战官兵心理需求,将敌方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弱点、缺项和我方应对智能化战争的优势、长处,通过网络媒体、营区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及时宣传出来,帮助官兵克服由“平时备战”转向“战时打仗”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此外,还可采取传统的齐唱军歌、战场动员与网上签名表态等方式,把参战官兵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战斗状态,确保随时准备战斗。二是加强心理疏导。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参战官兵心理状况进行精准分析,建立“数据化”“模型化”的官兵心理健康档案,研判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查找心理素质与战场环境不相适应等行为,利用战斗间隙组织专业的心理服务人员,深入前沿阵地和战场一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消除战争对官兵心理带来的影响,增强战场心理适应力和抵抗力。三是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战时官兵个人的心理恐惧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防止个体问题转变为群体问题,引起群体性惊慌失措,削弱部队战斗意志;对于战后可能产生的群体适应性心理障碍,组织精神医院专家、心理保健医生等,采取专题报告、辅导讲座等形式,讲清应对心理障碍的自我调适技巧,传授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帮助官兵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助推各项使命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