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权
【摘要】为使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后继有人,推动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促进苗族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需要对苗族芦笙文化展开深入研究,探索科学长效的传承路径,激发川南苗族芦笙舞的文化华丽,使之作为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文章从川南苗族芦笙文化与芦笙舞本身的特点与价值出发,围绕其传承现状,为其传承路径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川南;苗族;芦笙舞;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1-0049-04
一、引言
在川南苗语中将芦笙叫做“哽”,配合铜黄片、杉木、竹子制成乐器,集音乐、礼仪、宗教、体育、舞蹈为一体,形成苗族芦笙舞,体现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等。苗族芦笙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苗族千百年文明的象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二、川南苗族芦笙舞特点与价值
(一)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1.民族性
苗族芦笙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本质特征,川南苗族芦笙舞在语言上具有独特的乐曲和词语,实现对苗族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的深刻反映。在地域上,凡是有苗族人居住生活的地方,都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此外,芦笙舞作为苗族文化的象征,通常围绕其社会生活的祭祀、娱乐、爱情、教育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以不同的展现形式体现其喜怒哀乐,通过芦笙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展现其稳定的心理意识,促进芦笙文化发展,使之成为苗族人民的精神财富。
2.群众性
从苗族芦笙文化发展整体的角度看,其分布范围极广,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苗族聚居,都会吹芦笙、跳芦笙舞,体现其显著的群众性特征,此外,川南芦笙舞作为苗族人民的特色艺术,当特殊节日来临时,苗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在民族活动中汇聚一堂,不约而同吹笙跳舞。从参与人员的层面分析川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可以发现苗族芦笙文化节会期间,参与人员众多,从数千到数万不等,甚至还会达到十万人,除了苗族人民和本地人外,还可能吸引汉族、侗族等其他族群与外来人员的参与。苗族芦笙舞作为芦笙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苗族原生态文艺范畴,是广大苗族群众均可掌握可从事的一种文娱活动,在文化层次上具有普及性特点。
3.艺术性
为准确、深刻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苗族芦笙舞不仅可以表达其思想感情,还能通过词、曲、舞融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苗族特色文化。在川南苗族芦笙舞中,主要包含钩、翻、跨、踢、别、立、走的基础动作,结合美观的芦笙造型,使芦笙舞可根据音乐的起承转合具有更丰富的层次[1]。川南苗族芦笙舞的艺术性特点主要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体现出来,基于川南铿锵有力的芦笙,加之奔放激昂的乐曲,结合优美动人的舞姿,使之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川南苗族的各种节日活动中,跳芦笙舞已经成为苗族人民心照不宣的事,伴随华丽的苗族服饰、精致的苗族工艺、使苗族芦笙的艺术魅力更加强大。
4.社会性
川南苗族芦笙舞的社会性特征主要通过团结凝聚、放松娱乐、文化教育、人际交流等社会功能体现出来。在川南地区苗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只要吹响芦苇,人们就会聚集起来,载歌载舞。特别是在劳累之后、亲朋来临、特殊节庆等场景下,吹上一支芦笙曲,舞上一段芦笙舞,缓解身心劳作的压力,与好友在吹笙跳舞的过程中共抒情怀。随着川南苗族芦笙文化的发展,许多芦笙词中融入了丰富的生活知识与道理,促进川南苗族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芦笙舞在人际交流中的社会性特点通常以男女青年的情感交流为主要表现形式,苗族未婚小伙在芦笙节中多以《赠物定情歌》表达自己的爱意。
(二)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价值
1.教育价值
芦笙舞将苗族人民精神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凝练成一个个基础的芦笙舞技术动作,展现苗族特色民族文化的同时,帮助受教者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在芦笙舞的传承期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立足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价值功能,阐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芦笙舞的教育本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价值。以芦笙舞服饰的教育价值为例,从芦笙舞服饰的造型上,挖掘其整体的美学价值,围绕其线描式、单线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为现代服装设计环节提供参考。围绕服饰制作的剪裁型、拼合型、缝制型、织制型、编制型5种形制,梳理清晰的服饰发展历史层级关系[2]。在服饰用色方面,苗族人民善用蓝、黄、红、白、黑五种色彩,通过厚重且浓郁的颜色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服装整体颜色艳丽。苗族芦笙舞融合艺术与思想,现实与向往,使受教者对苗族生活加深认識,在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完成美育教育。
2.文化价值
苗族人民将世世代代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感悟等融入芦笙舞中,从芦笙舞中不仅可以看出苗族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等,还能解读其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川南苗族芦笙舞服饰大多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物象取材,使其语言、支系、族类等可通过服饰加以区别。受这种物象记录方法的影响,现代专家也将苗族芦笙舞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在苗族芦笙舞的舞蹈动作中,通过吹芦者的站位、舞者的动作和舞步等,展现苗族人民团结友爱、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在一年一度的苗族节庆活动中,基于其盛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力,吸引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其参与活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传播特色的苗族文化,实现苗族精神的洗礼,使之对苗族的民族文化产生更深的认同感。芦笙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为乡民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因此在苗族文化传播与传承方面具有更高价值。
3.经济价值
基于文化及经济相互之间的制约性和影响力,芦笙舞作为苗族的文化产物,在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为苗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从此可以看出,川南苗族芦笙舞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作为苗族的特色文化,芦笙舞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是芦笙舞表演活动的必要基础。与简约的现代舞蹈服装相比,苗族芦笙舞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体现苗族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服装制造宣传苗族文化,推动苗族经济发展[3]。在芦笙舞现阶段的传承发展中以教育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相关教育过程可以为更多芦笙舞传承人和苗族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促进芦笙舞表演行业的发展,强化苗族芦笙文化传播效果,提高表演艺术者的收入水平。
4.健身价值
苗族芦笙舞在古代通常以苗族儿女对大自然、祖先、神灵的崇拜与敬畏心理为基础,通过跳芦笙舞的方式完成祭祀祈福,将之作为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祈求身体健康、风调雨顺,相信其具有祛疾避祸的作用。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调芦笙舞驱鬼治病的认知发生较大转变。在跳芦笙舞的过程中,通过基础舞步与旋转动作灵活组合的身体表现形式,使人们在有规律地参与芦笙舞的过程中,塑造优美的形体,起到一定矫正形体的作用,使之具备强身健体的价值。此外,在4/4拍的芦笙曲调伴奏下,将舞蹈与音乐融合起来,开展规律性、合理性的运动,可使人们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表情、音乐、舞蹈等释放出来,实现娱乐身心的目的。芦笙舞的完成对人数并未提出严格要求,既可一人边吹边舞,也可多人共同参与,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吸引男女老少积极参与。
三、川南苗族芦笙舞传承的困境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推动落后村落生产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川南苗族的民族语言逐渐替代为普通话,不论是生活的村落建筑,还是绚丽的民族服饰,都逐渐失去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特别是集体参与的民族文化活动,也逐渐走向消亡。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川南苗族的青年群体纷纷在其他发达地区谋出路,导致芦笙舞的传承缺乏充足的年轻群体,大量芦笙舞蹈与曲目随着传承人的逝世而失传,限制了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与发展。
(二)现代艺术的冲击
交通道路网络的完善打破了原始村落与外界的隔阂,使之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导致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面临较大挑战。受开放思想的冲击与新鲜事物的吸引,川南地区苗族村落的青年群体更倾向于接受并学习现代文化,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在社交渠道多样化发展,地域交通便利化建设的基础上,苗族乡村的青年在打工潮中向外出走,并带回大量流行的艺术文化,对当地传统的芦笙舞造成一定冲击,再加上现阶段青年对本民族文化学习与传承的减少,使芦笙舞等传统文化活动逐渐减少,无法引起现代社会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4]。
(三)旅游开发的破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川南地区乡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加强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旅游业作为当地第三产业的主要内容,基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美好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使当地村民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在机械开发过程中也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破坏,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缺乏重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以现代流行舞蹈替代传统芦笙舞吸引大众目光,使旅游资源缺乏民族魅力。
(四)价值观念的变迁
人们的价值观念通常在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时代背景下存在一定差异,从此不难看出,价值观念形成受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影响。在现阶段的川南苗族芦笙舞传承与发展中,当地很少有学校将芦笙舞作为一门单独的民族特色课程,虽然部分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提出了相关课程的开设,但受其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使该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影响芦笙舞的教育成效。在教育体系中,人们通常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核心,体育活动课程开设数量相对偏低,导致川南苗族芦笙文化意识逐渐消失。
四、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路径
(一)联动大众传媒
为推动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可拓展更多川南苗族芦笙舞传承渠道,围绕当地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切实保障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发展机制的创新。川南苗族芦笙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传承路径中加强与现代大众传媒体系的深度融合,使民主传统体育文化进入大众视野,使之在传播过程中引发更强烈的社会反响,吸引人们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喜爱与关注。在近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有较多的体育文化与大众传媒融合案例可以为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提供帮助。在电视媒体中,可以选择适宜的真人秀节目等多种节目类型,加强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播与传承。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特色,拓展网络平台的传播渠道,选择体育竞技类综艺节目,建立网络传播体系。立足川南苗族芦笙舞本身的娱乐性与表演性特征,结合现代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基础,选择微信、微博、短视频用户基数较大的平台,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与项目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呈现其鲜为人知的独特魅力,使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融合流行元素
虽然现代艺术对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播与传承造成一定冲击,但同时其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在传承川南苗族芦笙舞的过程中,还可结合现代艺术形式与特点,对传统的芦笙舞进行创新。在传统芦笙舞中融入流行乐曲文化元素,使之兼具流行、时尚、民族等多种特点,在使其自身民族文化韵味得以保留的同时,推动现代民谣、舞曲、摇滚等元素的继承发展,迎合当代大众喜好[5]。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结合大众需求与时代变化,促进川南苗族芦笙舞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同时鼓励人们将流行乐曲用芦笙吹奏,在芦笙舞的基础舞步中融入当代流行舞步,丰富芦笙舞编排创作的思路与形式,使之为更多群体所认可与接受。
(三)加强地方重视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通过经济扶贫与产业优化等多种手段,提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使更多年轻群体留在乡村地区,通过在家乡务农创业的方式,平衡个人生存发展与鄉村经济水平之间的矛盾。在传承川南苗族芦笙舞中按照上述思路,地方相关部门要先提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将芦笙舞作为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保证农村年轻群体在家乡务农创业经济收入覆盖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之有余力投入苗族芦笙舞的学习与传承中,积极组织系统的芦笙舞教授活动,开展多样化的赛事与娱乐活动,引起当地群众对芦笙舞的重视,鼓励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展现民主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作用。
(四)创新舞蹈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在广场舞热潮的影响下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借助当前全民健身的基础条件,可围绕芦笙舞的健身价值,使之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通过群众团队组织、基层社会性体育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不同规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队伍的组织,以大众广场舞、团体操的形式展示苗族芦笙舞,突破传统芦笙舞形式的限制,创建大众广场芦笙舞形式,推广宣传芦笙舞文化的同时,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提升全面身体素质。
五、结论
综上所述,芦笙舞作为一种民族性、群众性、艺术性、社会性的文化形式,其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文化、经济和健身价值,为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展现其文化特色,要深入分析其继承困境,探索科学的继承传播路径,推动苗族文化艺术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阳.试析川南兴文苗族“挤芦笙”的艺术特征[J].文艺生活,2021(05):148-149.
[2]张琳洁.川南苗族芦笙舞价值与教育活态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6):137-140.
[3]许子吉.论芦笙对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蹈风格形成的影响[J].艺术评鉴,2022(02):66-68+90.
[4]巫连心.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传承危机与传播策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3):35-39.
[5]吴慧敏,陈玉凤,康乐,等.荔波县芦笙舞生存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0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