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佳铭
有人说,当我们认为某些事“当然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反而是危险的。我认为,厘清固执己见与坚持自我的区别,才能规避危险,创造价值。
在我们说“当然应该是这样”时,表明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十分确信。这其中包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以及个人的价值判断。“应该”可以是对想法的肯定,也暗含对于本心的坚定追求。
当提及对事物的认识时,囿于认知水平和环境限制,时刻坚信自己所思即真理,必然会走向危险的深渊。人们试图对事物进行了解时,往往会面对多个渠道的信息,筛选信息过程中的下意识遵从的“自由心证”原则会导致误区的产生,而从一隅以图窥得全貌的急躁又使人们无法摆脱对事物的片面化認知,最终思考却都归入谬论。加之身处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洪流中,比起客观事实,人们常常被裹挟在诉诸情绪的趋势里,在无意间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陷入虚假构成的莫比乌斯环而不自知,可悲。
但在周身环境的纷乱之中,若不坚定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势必会引起内心秩序的混乱。“当然应该是这样”的呐喊在此时即是逆流中坚挺的表现。在原本认定的正确的前方受到意料之外的冲击而轰然倒塌后,就此自我怀疑、摇摆踌躇才是一种危险。因所传之道不被天下接受,而与弟子们一同流落荒野的孔子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考验弟子,颜渊所做出的应答“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正是他在信仰遭到否定后仍坚定不移的体现。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一度陷入内心世界的混沌,于是作《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方式自我开解,寻求精神的解脱。把光明捧在手里的眼科医生陶勇,在原本每天握着手术刀的手被重伤后,并没有颓废放弃,而是与时间赛跑,重回一线,践行医者仁心。他们曾有过迷茫,但比起持续犹疑,更坚持“当然应该是这样”,最终得以本心不渝,以更昂扬的姿态面对暂时的困境和余下的变数,这是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精神内核。
由此可见,“当然应该是这样”的认知是否弊端无限,在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理性对待眼前亟待我们做出判断的事物。揆诸当下,偏听偏信的症结在网络中被成倍放大,而这也正是人们在本心面前愈发轻易动摇的原因所在。只有分而视之,构建内心秩序的堡垒,不轻率下结论,才可能更接近真相,更坚不可摧。
投外界以细致目光,给自我以坚定信念。将所感所得化作力量,方可远离危险的旋涡,寻得通往当然的彼岸之船。
评点:余音
文章极具理性特征,开头便从“当然应该是这样”中从现象看透本质,即“厘清固执己见与坚持自我的区别”,观点鲜明。接着,作者强调人们常易被情绪裹挟,掩盖了客观事实。接下来,阐述了内心秩序的混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此处以孔子、苏轼、陶勇作为人物论据,极具合理性。最后,作者以“投外界以细致目光,给自我以坚定信念”作结,观点深刻,思想深邃。
(指导教师:曾宪一/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