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怡,吴义平,吴云,张霞
(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立德树人”是高校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20 年5 月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皆有涉猎。徐兴华等[1]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全新的探索、思路和理念,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并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张博[2]则主张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各类课程回归到育人价值的本源,推进三全育人总格局的构建。鄢显俊[3]则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以课程为载体,在所有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之具备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尽管国外没有“课程思政”的说法,但在专业课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这主要表现在以“课程育人”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来开展相关概念的教育。新加坡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通过品格和公民教育来对抗外来文化入侵,并将公民德育教育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推进[4]。英国和美国则在校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设,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纳入升学和毕业的考核指标,渗透式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在遵循教学规律、课程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全新的课堂教育改革,实现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目标[5]。这一目标不能简单地将“课程”与“思政”进行叠加或拼凑,相反,需要细致把握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并与教学紧密融合,以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方式和角度,也是在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任务。
当下,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其中一个重点是工程教育认证,因此各专业需要主动对接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探索面向专业认证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构建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思政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和评价方法。以合肥学院普通化学课程为例,本文立足于该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基于OBE 教育理念,在对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以配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并在组织实施中不断完善。
我校普通化学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机械电子等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唯一一门化学类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简明阐述当前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并能将这些原理理解与当今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以及土木工程专业联系起来,去认识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中的重大而又贴近生活的相对独立的课题。旨在让非化学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初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掌握初步的化学知识,以便于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徐端均等修订的《普通化学》(第7版),该教材包含10 个章节:热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污染、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等,知识体系庞杂且概念多,涉及公式较多,信息知识量大,但课程只有24 学时的理论课时和8 个实验课时。由于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需要,多数教师只能采取填鸭式授课和选择性教学,导致课程思政案例较少。因此,如何结合专业需求,探究普通化学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分配各章节时间、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目标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当下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努力旨在为非化学类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一般而言,普通化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此阶段学生正在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因此,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深入地进行教学研讨,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引入具有时代特色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相关内容。此外,还需要梳理知识培养和品德教育间的共通点和关联点,从而实现优化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结合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该课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普通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贯彻落实以上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生互动和参与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修养进行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成长,为其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化学是培养新工科人才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元素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修养、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三个层面凝练课程思政目标,如图1 所示,并以此为主线,将世界观、价值观塑造、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认识化学与当今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品质。
(2)能力培养目标
目标1:通过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对工程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表述和计算能力,为工程实践中所碰到的相关化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目标2:通过学习化学与材料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中的重大而又贴近生活的相关课题,能够为评价和理解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标3:通过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具有技术理解能力、问题凝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
将思政教育、工程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程师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也需要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仰,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培养目标将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落实和体现,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如图2 所示。立足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基于OBE 教育理念,在对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战略、科学前沿、社会热点、实际应用等方面相结合,搜集素材、提炼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方式,形成可执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在组织实施中不断完善。
本文聚焦课程思政目标,以专业特点为基础,围绕课程知识点选择符合认知科学要求的资源,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为此,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等5 个方面,建立了课程思政素材库,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而言,通过挖掘化学史、身边的化学、学科前沿以及传统文化等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化学教育。这些素材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德准则和人文关怀、爱国主义情怀所代表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显现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支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进步信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观念。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能够更好地挖掘并应用这些素材,在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的提高。普通化学部分课程章节思政素材库[6]如表1 所示。
表1 普通化学部分课程章节思政素材库
在教学设计上旨在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线上线下、个别化与合作学习,强化研究型、项目式学习等手段,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全面发展和价值塑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和课外拓展资源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设置了具有思政意义的课堂讨论题,并引入相关案例,如介绍制备氟气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学生勇于科学探索、敢于实验和勇攀科学高峰。教师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讨论选择何种消毒剂更为合适预防新冠肺炎等当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思政元素在普通化学专业课学习中的应用。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 理念。通过细化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思政素养的综合型人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合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前四章作为教学内容,该专业普通化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如表2 所示。
表2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
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及评价的多元化,如增加章节小测试、课程小论文、专题讨论、探究性作业等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评价、总结和反馈,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的调整、改进与提高,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和强化。同时,通过增加非标准化、尊重个体化差异、发扬正面个性的评价机制,在各个流程中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投入程度以及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设置如表3 所示,分为随堂测试、章节作业、与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小论文或思政小论文、讨论交流等方面。通过随堂测试、章节测试、在线抢答、在线讨论,教师可及时掌握学习进度,便于调整教学方式。通过与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小论文或思政小论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了解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潜力、思想动态等。只有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教师才能对学生精准辅导,对教学精准改进。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合理性、进步性,值得探索研究。
表3 普通化学课程评价方式
本文通过探讨普通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详细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探索思路。具体如下:首先,实现“专业基础+ 能力培养+ 价值引领”的融合,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课程体系,强调应用和价值引领,夯实学生基础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其次,实施“专业发展史+科学思维启发”的引领,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发展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代新人。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普通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隐性的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自我价值肯定等。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细化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思政素养的综合型人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考核评价中,充分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及评价的多元化,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