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莹
张金友在做实验数据分析
石油,被喻为“工业的血液”,油田的连续性开发是关系能源安全的大事。2018年大庆油田党委决定向古龙页岩油进军,当时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种陆相高粘土含量的泥级页岩,只能生油,不能大量产油。开采古龙页岩油,属于世界级的难题,不满35 岁的张金友主动请缨,啃起了这个不被看好的“硬骨头”。
搞科研就好比打仗,第一枪第一炮打在哪可能会决定战局的走向。上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第一口井该部署在哪里?”“要打泥岩裂缝”“要继续在泥里找砂”……仅仅是这十几厘米的井眼,张金友团队7 个人就产生了诸多不同的意见。经过慎重研究,张金友大胆地在凹陷深部位的纯页岩区,部署了第一口直井,取心整整473 米,却没有看到一点油星。
面对国内国外质疑,张金友并未放弃,他带领团队用人类肉眼分辨的极限0.1毫米,开展精细的岩心描述,单是岩心记录卡摞起来就有半米高。他背着岩心跑到北京、青岛、成都,用十几种型号的显微镜反复做实验,终于在只有头发丝1/500的纳米级孔缝里找到了石油。回到大庆油田后,张金友快速部署了古页油平1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陆相非常规油气资源新类型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一口井高产能代表一个大油田的发现吗?非常规油的场面到底有多大?怎样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张金友深知,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意味着中国油田的连续性开发时刻会被质疑,甚至被“卡脖子”,张金友加快了理论创新的步伐,“跑起来”搞研究,白天在井场跟踪钻井,晚上扎进实验室做分析。在长时间的摸索中,他们在不同地区部署了39 口取心井,取了8000 多米岩心,采集了庞大的数据证明,古龙非常规油含油性好、连续含油,几纳米的小孔隙也含油。经过246 个日夜的持续攻关,张金友团队不但找到了古龙非常规油能够富集高产的核心证据,还创新建立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常规砂岩油藏的原位成藏理论,落实百亿吨以上石油资源量,提交了12.68亿吨规模石油预测地质储量。
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指引下,新一代大庆石油人肩负着“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张金友带领平均年龄35 岁的团队,以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了可能,瞄准“发展接续力量”这件大事勇毅前行,向着年产油100万吨的目标迈进。
在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道路上,广大科技工作者从未止步,为大庆油田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年油田的广阔蓝图正在龙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