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在石油工业战线的生动体现

2023-12-12 05:30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
奋斗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会战大庆油田大庆

■ 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

在2019 年大庆油田发现6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国务院发来贺电。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石油工业战线的典型代表。大庆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核心内容。具体地讲,就是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1959 年大庆油田发现时,无经验、无技术、无设备是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转年7月,苏联援华专家全部撤走,援建合同被撕毁,大庆油田真的如他们所说,开采难度极大,只有搬到赤道才能开采吗?中国人无法自主开发这样大的油田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石油工业部决定以打歼灭战的思想和办法,组织石油会战,一路路大军从祖国大地奔赴萨尔图地区。会战队伍不服输、不信邪,他们坚定地表示: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开发好大油田。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激发了会战队伍的战斗力,与国外同类油田相比,美国拿下东德克萨斯油田用了9年,苏联拿下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 年,而大庆油田从第一口井喷油到探明长垣面积只用了1 年零3个月。仅仅用了3 年时间,就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正如时任石油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余秋里所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正是凭着这三股气,会战队伍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开发建设了这个世界级特大油田,挺起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让世界石油领域从此有了中国地位。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精髓。周恩来同志曾说:“毛主席在井冈山时就讲自力更生,1962年我去大庆,那真称得起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范。”石油会战赶上了自然灾害,加剧了原本存在着粮食供应不足、住房紧缺的问题,大庆会战工委号召家属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一号召得到了职工家属们的拥护。1962 年的春天,职工家属薛桂芳、吕以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荣扛上铁锹到15公里外的地方开荒种地,仅用3 天时间就开了5 亩地。在她们的带动下,家属开荒的队伍逐渐扩大,当年喜获丰收。后来,这里成为家属开荒种地的基地,取名创业庄,她们这种壮举也被誉为“五把铁锹闹革命”。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鲜明精神标识。

1971 年6 月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工业学大庆》

尽管石油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逐步改善,但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不丢,艰苦创业的激情始终不减,依然是“头戴铝盔走天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无论是在炎热干旱的沙漠,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北疆草原,即使在远离故土的海外,大庆石油人始终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状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在石油工业战线留下拼搏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谱写了艰苦奋斗、海外创业的新篇章。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石油会战期间,职工们常说:光有干劲,不讲科学,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那就是一股子虚劲,不是实劲,就会好心办坏事,产生严重的后果。在1960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大庆会战工委强调了一定要尊重科学,重视实践,把立足点放在大量的充分的第一手资料数据上,提出了每口探井从打井到开发过程中“四全四准”的具体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尊重规律、严细认真的作风和科学态度,在会战队伍中蔚然成风,涌现出了许多高度革命精神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事迹。“万里测温”就是其中的一个。

大庆地处高寒地区,原油的凝固点又高,要把原油运出去就得在油库给原油加温。这就要求弄清大庆原油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油温和沿途风速、气温的变化。执行测温任务的蔡升和张孔法,在没有任何保温措施的油罐车内,每隔1 小时,就轮流探出身测量一次,每到列车停车,又爬到油罐车顶上测油温,车顶毫无遮挡,每测一次都冻得浑身麻木。他们往返于大庆到大连,行程达一万多公里,记录了庞大数据,掌握了油温变化的规律,通过科学地设计,解决了原油外运问题。

1977年4月20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在大庆举行开幕式

正是像他们这样千千万万的大庆石油人,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严谨的求实精神和自我加压的工作态度相结合,不断“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让大庆油田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科学求实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大庆油田在古龙页岩油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上,实现历史性重大战略突破,发现了巨量页岩油资源,设立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在川渝探区探明首个千亿方整装大气田,展现规模增储大场面;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建设“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创了稳油增气、多能互补、内外并举、创新发展新格局,展现了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的广阔前景,坚定了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祖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每一个大庆石油人执着的追求;为国家分忧,为祖国加油,这是大庆石油人始终不变的情怀。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贯穿于石油会战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国家既缺油,又缺钱的情况,男女老少齐上阵,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大家下了班就卷起袖子挖土打夯,挑水和泥,脱坯抹墙,一起建房子。经过120天的日夜奋战,全油田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在荒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批新的村落。建造30 万平方米干打垒只投资了900万元,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需要6000 万元,在1960 年国家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

干打垒精神感动了国人,《人民日报》报道大庆油田时这样深情地写到:“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看到了延安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从“听话要听党的话”到“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人人自觉奉献;从“五把铁锹”开荒种地,到“要人给优秀的,要设备给成套的”支援大庆油田建设,事事主动奉献;从住地窨子、瓜菜代充饥,到十几年住干打垒、“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六十多年如一日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国企的应有担当。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在大庆精神引领下,石油战线各企业培育形成了“磨刀石”精神、塔里木精神、“种子队”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在石油工业战线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石油精神,汇聚成了石油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百万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强大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充满着石油人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庆油田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提出的新要求,以“石油工人心向党”的赤子情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持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

猜你喜欢
会战大庆油田大庆
李大庆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库尔斯克会战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