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梨
(会理市融媒体中心,四川 凉山 615100)
在5G 时代背景下,信息传输更加高效、稳定,受众群体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促使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朝着信息求证者、组织者、汇聚者等方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记者的编辑意识、媒介素养、应变能力等均需要升级,需要先做好角色定位,然后进行全面转型,从而保障广播电视新闻能够健康发展。
在5G 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是信息接收者、传播者,接收与传播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要求记者不能只做信息采集者,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成为求证者。身为求证者,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分辨、校准,规范舆论秩序,正确引导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坚持通过具有深度、权威的新闻传播正能量。同时,面对海量信息,要利用专业采编技能和科学思维进行甄选,引导受众群体从真伪难辨的信息中看到本质。以《人民日报》为例,其推出了“求证”专栏,为5G 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记者转型成为信息求证者提供了借鉴。当前,各类平台充斥着众多新媒体,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真假难辨、断章取义的新闻。大部分普通受众并不具备分辨真伪的能力,所以需要记者主动积极介入,通过各种方式求证,始终站在公正立场进行新闻报道,让受众看到真相[1]。
政府与受众群体之间沟通桥梁的之一是广播电视新闻。在5G 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全面崛起,受众群体仅凭手机、电脑等载体便可以了解天下事,而新媒体更能够为其精准推送他们所感兴趣、关注的信息,所以受众群体可能就是某些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发声人。客观来讲,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一些新闻事件,也是受众群体传播到公众平台的信息,而记者需要追踪报道、深入挖掘,这就意味着记者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者,而应该成为信息组织者。当发生某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之后,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会第一时间传播事件。同时,这类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广播电视新闻热线也会非常繁忙。不过在5G 时代,最先接触事件的人,往往会利用各种平台发布事件的画面等。当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发现事件时,或许各大平台已经充斥了大量的相关信息。曾经记者需要做好“第一时间记录”,在5G 时代背景下,原本的工作必须做好,还要做好“第一时间核实信息以及组织信息”,进而快速给出权威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减少鱼龙混杂的自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5G 时代背景下,记者完全掌握新闻源头已经不可能,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曾经不可能拿到的信息,例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现在通过各种渠道拿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记者要从原本的信息传递者转变成为信息汇聚者,善用各种渠道尽量获取相关信息,并快速梳理捋顺,整合出真实的信息并呈现给受众。信息汇聚者与信息组织者有差异,区别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二次加工的结果。虽然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但是信息是否真实难以保障。例如,某些大V 抓住受众群体的猎奇心理,盲目传播、转发一些与民生有关的信息,诸如“某某城市楼市价格进入寒冬”“某某考生因为带有金属牙套而无法过安检”“流浪汉拾到XX 万元主动归还”“老人碰瓷小学生”等,虽然这些信息是有一定热度的,受众群体也爱关注这些题材,往往还会跟风评价、分享、转发,以此引发更多新的信息,但是真假难辨,部分信息甚至会影响到舆论导向。所以,记者要做好信息汇聚者,用专业知识办专业事,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和谐环境[2]。
1.树立融合意识,调整采编心态
在5G 时代背景下,虽然改变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责从未改变。记者属于一线新闻人,任何时候都要让头脑保持清晰,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牢记记者是为民众发声的话筒,所以需要满足受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期待与要求,通过多角度、多元化、多样化地思考问题,对社会事件发展走向进行追踪,善用各种渠道、平台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组织、编辑等经验都是比较丰富的,虽然5G 技术催生了很多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但是还有一些媒介形态并不成熟,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例如基于5G 技术的沉浸式新闻。同时,考虑到还有一些新记者经验相对匮乏,在稿件采写、处理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特别是稿件终审把关,可能会因为各种复杂信息的影响出现而主观性、片面性判断。基于此,在记者转型过程中,应该坚持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所形成的职业意识以及新闻价值标准,在5G 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坚持导向正确、全面真实、客观公正等工作原则。记者需要树立融合思维,将优秀的传统内容与新兴技术融合,转变观念与方式,对新闻报道形式做出改进,从而快速形成跨界思维模式,不仅能够加快转型,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闻生产空间[3]。
2.吃透稿件要求,锤炼自身“真功夫”
所谓吃透稿件要求,主要指的是吃透地方台的稿件要求,力求给出满意的新闻作品。新闻记者要关注地方社会热点、民众关注的焦点,始终将新闻内容作为深耕细作的对象,再通过短视频制作、图文推送等方式,利用手机进行首发,比如尝试VR 体验、H5 等新闻产品,可以将地方媒体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个性的品牌。
从央级、省级媒体层面来看,对于约稿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文字,逐渐升级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一体化,这就对于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台也同样如此。因为5G 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不再是单运营、单兵作战的模式,需要采编发运做到一体化。例如,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主题宣传,无论是央级媒体,还是省市级媒体,均在寻求创意,以期望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新闻产品与内容。以“人民网”为例,其推出了5G 时代背景下的一次非常成功的融媒体报道,即“70 年70 问”。报道采用的播出方式是全网同步进行,包括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视频等手机端、PC 端、客户端。同时,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全面传播。此外,还有很多自媒体转载与分享,形成了极大的传播力量。为了能够拉近与受众群体的距离,以微博为载体,设置“70年70 问”话题互动,主题内容从记者的笔端流向了网民的键盘,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达到了超出预期的传播效果。对于地方台而言,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新闻融合方面进行深耕,由记者撰写高质量内容,通过多种渠道、平台、方式进行传播,特别是要善于借助地方优质的新媒体,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从而正确引导舆论[4]。
广播电视新闻是国家的喉舌,记者必须严格遵从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媒介等级信用评级机制,以此为基础,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主动践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准则,创新编辑意识,避免虚假、有偿新闻,实现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转型。
1.转变工作方法方式,创新编辑意识
在5G 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会不断加深,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编会涉及众多融媒体技术,包括采集、传输、播发、制作、覆盖、监测、接收、重现等。同时,还要加大5G 技术的利用力度,对报道内容、报道模式、传播速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广播电视传播渠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过程中,记者需要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共享,并进一步衍生更多形式多样的新闻产品。5G 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发布依然考验记者的专业能力,有着严谨、完善的程序与步骤。同时,在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支持下,新闻生产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精细整合,而且可以快速分享、共享各类资源,能够提升新闻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此外,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媒体平台海量数据进行挖掘、收集、整合、梳理、提炼,结合有价值的数据判断受众群体的需求、习惯、爱好等,从而进行精准推送,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在5G 技术的支持下,媒介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会更大,但是现阶段还存在着不系统、碎片化等问题,这就需要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加强相关技术的学习,主动积极适应融媒体环境。同时,建议记者能够融入新社交媒体,有利于及时了解各大平台的新闻动态、受众群体关注话题等,可以为新闻生产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从而产出有广度、有厚度的新闻产品。
2.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大胆探索、敢于突破
如今,5G 智慧电台已经在部分地区全面实施,完全突破了传统广播的主播播报方式、节目编排等,智慧电台内部设置有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结合需求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编排以及智能直播。同时,还可以智能化生成路况播报、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对简单重复的劳动予以替代,而记者可以将精力放在更有价值、更加核心的工作之中,从而保障新闻质量。在5G 智慧电台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主动积极寻求转型,一方面,需要夯实现有的采编技能等;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学习、探索以及创新,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技术与理念,例如无人机航拍、极清电视、裸眼3D、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在线包装等。在5G技术的支持下,这些技术将会日益成熟,其应用价值以及应用空间很大,可以为受众群体提供“沉浸式新闻”,这样才能让地方广播电视台以及融媒体中心占据优势,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新闻服务[5]。
3.改变传统采编意识,提高采编创新能力
在5G 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要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加强学习,而且还要不断了解与学习政治、经济、心理、教育、卫生、法律等知识,力求能够将不同领域知识的壁垒打通。5G 时代对直播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善于深入现场,通过精心的策划以及巧妙的安排,为受众群体呈现更多具有融入感、沉浸感的新闻报道。此外,除了要保障新闻信息的可读性、时效性等外,还要注重视频编排、文字排版、照片拍摄角度等,尽可能为受众群体带来更加真实的视听体验。
在5G 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更要做到敏于行动,无论是深入现场报道第一线,还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均需要练好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快速整合、梳理信息,进而第一时间为受众群体呈现新闻内容。对于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而言,想要及时采编社会热点信息,记者就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沟通时,一些因素会影响到现场采访效果,又或者是被采访对象会因为一些敏感词而出现不配合的现象。为了应对这类情况,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且还要提升自己在人际关系网中的活跃度,这样才能尽快获得第一手信息,并在采访过程中灵活、有效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在5G 时代背景下,受众群体对广播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媒体团队加强团结协作以及创新创造。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而言,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采访制作,需要认清自身在整个新闻链条中的职责、价值,与其他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员加强合作,才能第一时间发挥团队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网的作用,为受众群体呈现精品新闻节目,从而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和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已经有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尝试打造共同主体,由地方媒体牵头组建融媒共享联盟,通过对合作方式进行创新,能够将互联网新闻融合的触角成功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可以进一步探索省域、市域主流舆论传播新格局,这是一种极具现实意义的尝试与探索。融媒共享联盟能够将省市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乡镇街道、重点企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加以充分汇集。同时,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内容资源等进行系统性整合,可以让各个参与主体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对于一些小地方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而言,可以尝试以地方融媒体中心为基础,组建小型的融媒共享联盟,尝试探索本地一体化、一张网的现代传播格局。这种探索符合5G 时代背景下受众群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需求。同时,记者也需要主动积极提升自己。例如,可以尝试构建属于自身的新闻数据库,对海量采访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将其转变成为随时可用的信息,有利于保障新闻质量,增强受众群体的黏性,从而提升媒体的竞争力[6]。
综上所述,5G 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提供了技术、资源、理念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也必须面对受众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影响以及制约记者转型的因素比较多,包括跨行业知识储备、职业道德标准、专业知识与技能、持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等。另外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正在从小新闻朝着大传播的方向不断迈进。因此,记者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信息求证者、组织者、汇聚者,并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创新新闻报道;创新编辑意识,提升职业胜任力;创新合作方式,打造共同主体等策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提升新闻质量,推动媒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