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框架模型下的课堂互动平台运用*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3-12-12 13:59:57
江苏教育 2023年39期
关键词:教养同伴框架

李 惠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激发出更高效、更灵活的教学活动。其中的关键点是围绕学习者的“学”而展开,取线上与线下的优势,或是利用网络技术与数字工具为“学”创设丰富和有力的支持环境。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传统课堂和技术可以进行怎样的融合?教学之后如何进行反思?被称为有效混合的框架——对话框架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抓手。

一、对话框架的构成

对话框架将学习分为知识概念学习与运用实践两个层面,即“所知”与“所行”,通过四个循环推进混合学习发生。

1.教师沟通循环

目标是让学生和教师掌握同等的知识、概念或是实现教学目标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其典型的表现为教师讲授知识,而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通过评论、提问或是再次进行讲解进一步回应学生,如此循环直至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概念。其中的难点在于,学生的基础、学习方式各有不同,要在集体教学这个场景中做到让大多数学生都掌握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是有较大难度的。

2.教师实践(示范)循环

教师将自己的所知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行示范、实践。具体来说,教师根据知识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任务或是模拟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当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有误,对此教师需要进行讲解示范或是展示正确的操作过程。

3.同伴沟通循环

同伴表达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听者有疑问、困惑或是新的理解可以反馈出来,同伴继续进行解释、说明,如此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学生就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同伴沟通循环。

4.同伴示范循环

首先需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有相应的实践行动,然后向同伴展示,并观摩其他同伴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借鉴和使用同伴的方法进而调整自身行动。同伴互评活动一般会包括同伴沟通和同伴示范循环,在同伴互评中不仅要观摩其他同伴的做法,还要根据相应的评价标注对其作品进行评估,有时候评估时也需要向对方解释为什么我这样认识,也会涉及同伴沟通循环。

二、对话框架的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关键点是围绕学习者的“学”展开,对话框架正是把握了学习过程,用图示的形式将学习过程可视化,让教学过程更清晰地显现出来。每个教学步骤均可对应对话框架中的某一根线条,让教学过程显性化,易于学生把握。可从宏观系统角度展现教学过程,提供把握全局的抓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而另一主体(同伴)的作用是否发挥出来也可借用图示进行展现。在布局完教学线条后可以思考要实现此过程可使用的方式,以此来帮助教师发现一些被人忽视的教学细节。此外,对话框架作为一个工具还可以帮助教师检视、反思教学,从知识概念层面来讲,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从实践能力角度看,学生的能力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提升的过程是否可以借用同伴的力量来实现;等等。

三、对话框架下的混合教学探索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对话框架运用于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家园共同体建构”专业选修课中进行实践。

1.找到混合点

此门课程立足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为具有相应的家园共同体建构意识,掌握家庭、家庭教育开展的相关知识,熟知家园共同体建构的基本方式,具备一定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组织开展相关家园共同体活动的能力。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家庭及家庭教育系统的,二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建构家园共同体需具备的能力,基本的建构方式以及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互动沟通的内容。由于课时量有限,课堂时间没有办法较为系统、完整地呈现家庭教育的内容,因而借用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在中国MOOC上开设的“家庭教育”作为线上学习的内容。课程中除采用混合教学外,在指向学生建构家园共同体“所行”时,借用相应的数字媒介工具,例如课堂派收集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派是一个教学管理平台,可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共享、作业上传与批改、在线讨论等,还可以随时随地收发信息,让教学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更方便、更高效。总体来说,本门课程采用混合教学的类型是以面授为主、慕课为辅。

2.理清混合的流程

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课程目标,结合课程性质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课程中线上学习部分的内容主要指向学生的“所知”层面,因而回归到面授课堂时主要指向“所行”。

课前线上学习主要有三步:一是引导学生观看慕课视频进行学习;二是完成相应的知识点自测;三是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

面对面授课的环节首先是线上内容的重点回顾,而后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以及深入理解,基本理解知识概念后,便开始设置相应的任务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最后是提供较为复杂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对策。

3.混合教学中的应用

教养方式属于家庭教育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预设此部分的课程目标为学生能理解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能运用教养方式及之前的相关内容分析案例,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关于教养方式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的环节。为实现课程目标,通过线上学习教养方式的相关概念,线下课堂着重指向能力。

如图1 所示,结合本门课程的混合教学流程,在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观看慕课“家庭教育”父母养育行为中的“鲍姆林德关于父母教养行为的研究”这一节视频内容并完成相应的课程问题讨论,对应学习的对话框架中的线条a 与b。此过程a 即新知识的讲授过程,b 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反馈,形成一个教师沟通循环。

回到面授课堂,首先是重点回顾的过程:通过陈述与提问的方式回顾慕课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并展现简单的指向内容的思维导图。此过程可对应学习的对话框架中的线条1。通过陈述、提问,请学生表达对课前所看内容的回忆与理解,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鲍姆林德关于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以及不同的类型与儿童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主要也是在教养方式此知识点上,力求教师与学生大致具有相同的理解。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地进行慕课的学习,在课堂上同伴表达对知识点的理解、回答问题对这部分同学来说是实现了一次知识概念在同伴之间的传递。

在知识层面对教养方式有所理解后,提供支架进一步加深理解。从鲍姆林德划分教养方式的爱与回应、规则与要求两个维度入手,板书画出图示,借助工具理解四种教养方式的特征。讲解完之后,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此内容的掌握程度。此过程仍旧是在“所知”层面进行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循环,学习的对话框架中对应线条2。

学生基本理解四种教养方式,开始转向实践层面,面授课堂的第3 个环节为模拟展示不同教养类型,将所学的概括性较高的表述转化为具体的教养行为,图示中线条3 表示的是此环节。教师设置情境任务,此为指向学生“所行”的实践,需要同学经过交流然后合作模拟展现不同教养方式在任务情境中的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而后请四组同学分别展示,同学进行点评,教师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反馈。教师布置任务,最后进行反馈点评属于教师实践循环;同伴之间沟通关于任务情境中家长与孩子的表现涉及同伴沟通循环;同伴表演以及同学间的评价形成了同伴示范循环。

最后一个为用时最长的环节——运用所学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案例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具可感性,教师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按照“观察—分析—回应”的思路,首先观察,在观察互动事件的基础上,从教养方式划分的维度判断出视频中母亲的教养方式,同伴自行交流补充结果;其次分析视频中母亲高要求与低情感回应教养方式产生的原因,学生自己讨论结束后,请同学进行回答再由教师进行原因分析;再次引导学生沿着“如何提出合适的要求,以及进行适当的情感表达”即教养方式划分的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教师进行提炼总结。此为第4个环节,学习对话框架中线条4均表示此环节中的行动。其中涵盖了教师发布任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策略的提出及回应等均属于示范循环;同伴之间在提出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讨论评价过程,此属于同伴沟通循环;同伴间提出相应的策略并互相分享,这当中涵盖了同伴示范循环。其中所涉及的循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回答、讨论呈现出的实际水平进行调整,图示中呈现的为基本的情况。

综合课前与课堂中在学习对话框架中的图示来看,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讲授与反馈、总结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概念,把握住教养方式这一内容中的重点与关键;同时也可以从同伴处活动相应的概念的理解,也能学习到面对不同角度问题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中亦有相应的话语权。教师与同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相应的发挥。学习的对话框架中四个循环一步一步搭建的过程是为学生提供脚手架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让学生不管是在“所知”还是“所行”层面均获得发展的过程。

因授课时间以及授课教师精力有限,借用对话框架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初步探索,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将此框架运用到其他课程中进行半翻转或是翻转类的混合教学,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混合动机,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混合学习的评价机制都是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教养同伴框架
框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教养方程式
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 02:19:48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WTO框架下
法大研究生(2017年1期)2017-04-10 08:55:06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1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