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明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三庄镇农村工作局,江苏 泗阳 223707)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 mm,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 h。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水稻生长,这极大地促进着宿迁市杂交水稻产业发展。杂交水稻种植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是穗颈瘟、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各类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时若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将会对水稻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绝产,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穗颈瘟是宿迁市泗阳县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最为常见的一类病害,该病也被称之为“叩头瘟”或“掐颈瘟”。该病常见于杂交水稻孕穗期,受害稻田可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甚至会绝收。穗颈瘟会对杂交水稻的穗颈、穗轴、枝梗产生较大的危害,受害稻穗颈部出现大量的水渍状病斑,颜色为淡褐色,然后病斑逐渐延伸至多个部位,后期病斑呈现黑褐色,受害稻穗发白,产生大量的秕谷,千粒重明显降低,稻米品质也下降。枝梗、穗轴发病后,会形成灰白色的病斑,有的呈褐色,受害的水稻后期极易折断,成为白穗,空秕率高,潮湿环境受害部位会出现灰色的霉层[1]。
杂交水稻穗颈瘟的发生,和气候、品种以及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当稻田温度达到20℃~30℃,湿度超过90%时,该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多雨、低温、光照少的情况下,病菌快速繁殖侵染,则水稻穗颈瘟发病率升高且危害加重;若所选择的水稻品种不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大面积种植后,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极易导致穗颈瘟的发生;防治时间不适宜,错过破口期及齐穗期,会弱化防治效果,增加穗颈瘟的发病可能性;水稻中后期栽培管理不当,滥用氮肥,会导致水稻徒长,抗病性下降,此时水稻穗颈瘟呈现出高发趋势。
科学选种,优先选用高抗穗颈瘟的水稻品种并定期更换,增强水稻的抗病性;针对有发病史的稻田,需将有病稻草清理烧毁,减少稻田内的越冬菌源数量;重视稻种消毒工作,播种前建议使用咪鲜胺等药剂浸种消毒,防止种子携带病菌,有效预防穗颈瘟的发生;加强水肥管理工作,结合水稻需肥规律和计划,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肥料管理方面要做到增施底肥,重施叶肥,巧施穗肥,水分管理方面要做到有效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无效分蘖期适时烤田;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层,抽穗开花期保持4 ~6 cm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浅水勤灌,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水稻破口时可以用75%三环唑20 g兑水20~30 kg/亩喷雾,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5%咪鲜胺、40%富士一号、40%稻瘟灵等药剂,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2]。
稻曲病亦是宿迁市泗阳县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极为常见的一类真菌性病害,该病也被称之为“青粉病”或“稻乌米”,发病稻田可减产20%~30%,大规模流行时危害更重。稻曲病会对杂交水稻的穗部产生极大的危害,尤其是穗下部危害最重,受害的稻穗上形成稻曲球,颜色为墨绿色,有的为黄色。稻曲球为粉状颗粒,数量不等,大小不一,表面有龟裂。水稻谷粒受害后,会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随着菌丝块的不断增大,导致块状孢子座外漏。初期孢子座为黄绿色,后期变为橄榄色,有的呈墨绿色,将颖壳完全包裹,形状为球形,后期孢子座表面逐渐龟裂,散发出大量的墨绿色粉末。有的稻曲球后期会侧生出1 ~3粒菌核,受到风雨的影响后菌核在田间脱落并越冬,次年继续产生危害[3]。
稻曲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病率最高,此时水稻植株生长较茂盛,若遭遇高温及降雨,尤其是温度处于26℃~28℃之间时,极易导致稻曲病的发生;水稻施肥时肥料配比不科学,滥用氮肥,导致水稻徒长,抗病力下降,则会加重病情;水稻品种选择不当,所选择的水稻抗病力弱,成熟时间晚,则发病率高且发病重;水稻后期水分管理不当,稻田积水严重并超出其限定值,导致病菌快速繁殖传播,也会增加患稻曲病的可能性。
提高选种意识,优先选用高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合理选地整地,坚持水旱轮作倒茬,减少田间菌源积累;播种前做好水稻种子处理工作,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拌种后,再用多菌灵、石灰水浸种,提升种子的抗病性;制定完善的施肥方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搭配氮磷钾肥,切记不可滥用氮肥,后期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预防稻曲病的发生;合理控制密度,不可过度拥挤,保持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条件;中后期做好晒田工作,增强水稻植株的长势;水稻收获后应当及时将杂草及残留稻株清理干净,防止有病菌残留;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4%井冈霉素A 水剂、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4]。
稻纵卷叶螟是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极为常见的一类害虫,也被称为“刮青虫”,广泛分布在宿迁各县区。该害虫不仅会危害水稻,同时也会对小麦等作物造成较大危害。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藏匿在水稻叶片内取食叶肉,受害的叶片仅留下表皮,形成白色的条形斑点,水稻秕粒数量增多,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水稻后期产量。幼虫一般在水稻分蘖期时才爬入心叶、嫩叶叶鞘内啃食,将其啃完之后再爬至老虫苞内继续啃食。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需经历多个时期,包括二龄、三龄、四龄、五龄等,相比较而言,四龄至五龄期的幼虫啃食量占总啃食量的95%,所以此时的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性最大。稻纵卷叶螟的食量是随着虫龄不断增加的,虫龄越大,则食量越大,危害也就越大,平均每头幼虫可危害水稻植株6 ~8 片叶片。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要提高中后期施肥管理意识,确保施肥科学性,增施腐熟有机肥,控施氮肥,配合追施微量元素肥,有助于提升水稻的抗病性;做好水分管理工作,稻纵卷叶螟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 ~3 天,可将其杀灭;科学选种,优先选用抗虫性强且优质的高产水稻品种,并使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拌种,可预防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重视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如:赤眼蜂、蜘蛛等,均是其天敌,将其释放在稻田内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推广应用性信息素,吸引稻纵卷叶螟,影响其交配繁殖,减轻其危害;推广以菌治虫技术,如: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杀螟杆菌等,在初孵幼虫期使用,可起到显著防治效果;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25%杀虫双水剂、4%阿维菌素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乳油,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3 次。喷施农药时,应当优先选用低毒、高效、低刺激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及浓度,防止产生药害,同时也避免造成污染[5]。
水稻螟虫,也被称为“钻心虫”,是宿迁市杂交稻区常发性害虫。水稻螟虫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被大螟危害的水稻,极易形成枯心苗及白穗。被二化螟危害的水稻,会形成死孕穗、白穗,瘪粒数量增多。被三化螟危害的水稻,孕穗期易形成死孕穗,抽穗期则形成白穗。螟虫主要通过啃咬水稻茎秆、叶鞘的方式对水稻产生危害,受害的稻田可减产10%~30%,甚至更多。水稻螟虫的发生,和气候、品种、栽培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等密切相关。若所选用的品种抗病性差,耕作方式落后,栽培技术应用不当,会极大地增加水稻螟虫的发生率。
防治水稻螟虫时,要认真做好虫害预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稻田虫情,统计水稻螟虫发生时间,分析发生规律,将虫情信息整理后反馈给稻农,指导其认真做好螟虫防治工作;水稻机械化收获后,建议在入冬之前深耕深翻1 次,并做好秸秆还田工作,实现对土壤的改良;做好稻田除草工作,防止螟虫在杂草上栖息和繁殖,减少螟虫数量;重视对品种的选择应用,优先选用抗虫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在播种前使用杀虫剂拌种,预防水稻螟虫的发生;坚持轮作倒茬,减少稻田内害虫数量;强化水稻栽培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栽植时间及密度,避开害虫高发期,同时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提升水稻植株抗病性;化蛹高峰期可采取深水灭蛹法,减少螟虫基数;推广灯光诱杀技术,尤其是在大规模稻田中,建议进行统防统治;重视对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如:使用水稻螟虫性诱剂,对螟虫可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不会发生螟虫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可提升水稻螟虫防治水平;稻田螟虫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30%唑磷毒死蜱乳油、20%杀虫双水剂、5%杀虫丹颗粒剂,每间隔1 周用药1 次,连用2 ~3 次[6]。
稻飞虱在宿迁市杂交水稻稻区亦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稻飞虱对杂交稻的危害甚大,大流行时可导致水稻减产减收10%~20%,严重的可减产40%以上。稻飞虱属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具备较强的隐蔽性及突发性,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发现时已大规模流行。稻飞虱是利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会严重干扰水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进而影响水稻各类营养物质的输送,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加速水稻植株衰老。受害的水稻植株会干瘪,秕谷数量增多。不仅如此,稻飞虱在吸取汁液的时候还会分泌一些唾液,这种唾液具有较强的凝固性,会对水稻伤口愈合产生阻碍,并影响水稻输导组织活动,受害的水稻叶片往往会因丧失水分发黄,基部逐渐腐烂,遇风雨后逐渐倒伏、枯死[7]。此外,稻飞虱还是各类病毒的重要携带者,极易导致病毒类疾病的发生。稻飞虱的排泄物若长期滞留在水稻植株表面上,极易引发煤烟病,加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危害。
防治水稻稻飞虱时,应当提高选种意识,优先选用抗虫性强的早熟杂交稻品种,避开稻飞虱的高发期,确保水稻良好生长;根据土壤及品种因素合理控制水稻栽植密度,确保稻田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保证水稻健康生长,降低稻飞虱发生的可能性,为水稻高产创造有利的条件;科学合理追肥,切记不可盲目地滥用化肥,防止稻田水质富营养化而引发各类病虫害,要增施腐熟有机肥、生物肥,确保氮磷钾等肥料比例的合理,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提升水稻抗虫害能力,预防稻飞虱的发生;要合理管控稻田水分,适时做好晒田工作,防止湿度过大引发虫害;做好除草工作,一旦发现稻田内及周边有杂草,应当及时将其清理干净,防止稻飞虱在杂草上栖息和繁殖;做好害虫天敌保护和利用工作,如:绿盲蝽、蜘蛛等,均是稻飞虱的天敌,将其释放于稻田内,即可诱杀稻飞虱;重视对青蛙的保护,增加稻田内青蛙数量,利用青蛙杀灭稻飞虱;推广稻田内养鸭技术,发挥鸭的作用:鸭能捕捉稻田内的害虫,而且还能够除掉稻田内的杂草;推广杀虫灯杀虫技术,如:太阳能杀虫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夜间将灯开启,白天将灯关闭,引诱稻飞虱,进而将其杀灭,减少稻田内的稻飞虱数量,从而减轻其对水稻的危害;稻田内稻飞虱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呲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用2 次[8]。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化学农药时,应当合理控制好浓度,并交替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而且在喷药时应当对准水稻的患病受害部位,将药液均匀喷施至患处,保证喷药效果。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在宿迁市泗阳县得到了广泛种植,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保障宿迁市泗阳县杂交水稻产业安全稳定发展,要高度重视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杂交水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病因病原,制定完善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杂交水稻生产安全,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及质量,以获取更高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推动宿迁市杂交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经济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