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娜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1]。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审美修养的重要手段,同时它注重和谐、平衡与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价值。因此,要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合唱活动。但过程中也面临诸如合唱团员的选拔和训练、作品的选择、指挥如何排练等多种问题,笔者将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整理,以期为校园合唱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合唱是一种多人多声部的声乐演唱形式,较独唱而言,合唱的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对演唱者的音准、节奏、气息等歌唱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合唱的艺术价值在于和声、音色、歌唱状态的高度统一,评判合唱的三个标准包括多人多声部、歌唱状态和谐统一、和声准确。此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形成了强大的艺术和精神的力量,比如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了人民群众的共鸣,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抗日精神。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唱活动或比赛,产生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推动了合唱艺术的发展。
校园合唱活动的优势在于大众性和集体性,相比其他音乐类别而言,不需要重金购买乐器等,参与的成本是音乐门类中比较低的。这个优势使得校园合唱活动可以面向人人,每个班级都可以组成合唱队,学校音乐天赋好的学生也可以组成合唱队,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自发组成合唱队,活动覆盖面广。合唱排练强调共性,因此在日常排练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合唱训练的歌曲也是选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开展校园合唱活动,要在开始排练之前引导学生建立对合唱的正确认知。这个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关于合唱的正确审美,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多听,了解合唱的艺术价值,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二是强调合唱的集体性,在合唱团建立之初就要让团员明白,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要彼此适应,共同提高,在演唱合唱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自己的个性服从团队的共性,为今后合唱团的日常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基础训练阶段
主要训练内容是音准、节奏、气息,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形成条件反射,养成科学的发声习惯,让音色好听。歌唱状态、音准、节奏是合唱团的三大基础,在合唱团的日常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要让团员通过基础训练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意识,形成条件反射。同时通过基础练习进行正式排练前的热身,将身体调整到适合唱歌的状态。
2.和声训练阶段
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多声部是合唱的重要标准和艺术价值,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和声可由简入繁,从简单的三度音程开始,由单音扩展至简单的旋律,在演唱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听觉的作用,让学生根据听觉随时调整演唱状态。还可以依靠和声训练来确定学生的站位,将音准好的学生放在声部交界的地方和声部的中间位置,然后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听觉向好的声音状态靠拢。
3.作品排练阶段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具备一定的和声演唱能力之后进入作品的排练阶段。在此阶段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作品的排练,在做好各声部歌唱状态、音色、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之上,强调歌唱表演的重要性,带着情绪和表情,有感情地进行合唱作品的演唱。合唱是用人声表演的艺术形式,表演是其最终的呈现方式,在合唱排练的过程中要强调表演,注意歌唱的情绪,做到“以情动声”。用情绪和表演让音乐富有流动性,让合唱音乐极具变化和感染力。
合唱时,呼吸尤为重要,不仅要为接下来的乐句准备足够的空气,还要找到口腔打开的状态准备歌唱。气息训练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吸气的方式,歌唱的吸气要做得稍微夸张一些,用口和鼻一起呼吸,面部保持微笑,同时膈肌向外扩张,让肺部尽可能多的进气;其次要注意气息状态的保持,在歌唱中要做到首尾一致。可以用长线条的气息训练来练习气息的保持,用跳音的训练来练习气息的弹跳与爆发力。
口腔是声音的最后一道“关口”,口腔的状态直接影响音色和声音位置,在歌唱中好的声音是圆润饱满的声音,而不是尖和亮的声音。因此,在声音的训练上就要追求相对圆的口腔,要让声音在口腔内集中,而且要强调口腔状态的保持。
在掌握了气息和口腔的相关要点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不带音高的发声练习,在发声练习时要强调起声的感觉,是硬起声不是软起声,要用呼吸的状态带出声音,发声是在有气息准备下的发声,而不是张嘴就来的发声。在做好起声的时候开始练习假声,假声的演唱对于合唱团至关重要,通透空灵的假声是合唱团追求的声音状态。
音阶训练是合唱团提高音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让学生演唱不同调式的音阶,从七声音阶开始,以七声音阶为基础进行三度音程的构唱,逐渐扩展至五度音程,在七声音阶的训练中还可以进行二声部的音阶轮唱,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旋律感。
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旋律的练习加强学生对音准的控制和音乐的律动感。旋律可以选择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进行上下的模进练习,培养学生对于调性的感觉,增强学习合唱的兴趣。在歌唱的语言中,母音的训练非常重要,“a、e、i、o、u”五个母音的练习需要经常进行。此外,歌唱的语言训练强调一步到位,松掉字头的感觉,轻轻咬字,并保持歌唱语言的发声状态。
合唱指挥对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合唱指挥是一位歌唱家,需要有声乐技能和相关声乐理论的储备才能完成声音的训练;合唱指挥是一位文学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在排练时要能够向团员准确表达歌词的写作意图、情绪等,才能让合唱作品富有表现力;合唱指挥是一位作曲家,必须具备丰富的和声、曲式、调式调程等作曲知识,掌握总谱读法,在排练时才清楚乐谱的和声、曲式结构,以及乐曲的流动性怎样表现;合唱指挥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懂得怎样将枯燥的排练过程变得有趣;合唱指挥是一位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和领导者,作为合唱团的核心和灵魂,指挥需要了解每一位团员的特点,包括专业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合唱指挥引导合唱团演唱作品主要靠手上的拍点来完成。在指挥图示的基础上,要根据音乐的旋律、情绪、声部进行等做适当的改变,既能让团员富有激情地演唱作品,又能让指挥变得更加艺术,能让指挥这个“背影”的艺术更具有观赏性。指挥要做到“稳、准、省、美”四个字,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强调预备拍的作用,预备拍能有效地提示合唱团准备好歌唱状态,也能有效地提示合唱团准备结束,所以在合唱指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预备拍。指挥时要引导团员在拍点上发声,在点前要抢节奏,在点后要拖速度。
在指挥手势中,点和线是两种最常见的指挥方式,线一般用于长线条比较舒缓的旋律,点一般适用于节奏性比较强的旋律,在指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乐谱,如连音线、跳音记号等来确定指挥的方式,力度和表情记号也可通过点和线的运用来表现。
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核心,是不允许犯错的职业,肩负着将乐谱变成流动的音乐的使命,要对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所以在合唱排练前,指挥的案头工作非常重要,拿到合唱乐谱之后,首先应当做好预习,包括和声曲式结构的分析、旋律力度和速度的构思、作品难点和重点的分析,熟悉各声部进口等,只有指挥做好案头工作,才能够保证合唱团的高效率排练。
指挥在为合唱团选择合唱作品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合唱团的音域,在合唱团舒服的音域内演唱会达到很好的排练效果。二是合唱团的构成,分为两方面,首先是人员构成,如果是学生合唱团,在合唱作品的选择上应当以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为主,展现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年龄特点,而不宜选择成人化的作品;其次是声部的构成,根据日常排练声部的组成选择合适的乐曲进行排练,不能盲目加减声部。三是合唱团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难度,如果合唱团音准不太好,那么建议选择简单的合唱作品,在展示声音的同时激发团员的兴趣和成就感。四是合唱团员的身体机能,这里的身体机能指的是合唱团员的体能、气息、歌唱状态保持的时间等,如果合唱团员的身体机能很好,在选择合唱作品时可以适当考虑时间长一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