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究
——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2023-12-12 04:18刘梅英
高教学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校史理工大学纲要

刘梅英,夏 璐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具有历史学属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虽然是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又不同于普通的历史课,不单是传承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的课程,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纲要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将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将校史有机融入纲要课中,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期帮助学生从百年校史的脉络中增进对国情和国史的了解,实现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共鸣,对纲要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校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理论、知识与信息,还需引领价值取向、铸塑灵魂以及帮助学生修炼思想品德。目前高校纲要课迎来了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人群,他们收获信息的渠道更为宽阔,但由于辨别分析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存在价值认同弱化、理念信念不坚定的问题。浙江理工大学百年的校史,既蕴含着师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学校自强不息的发展沿革,也记载着爱国人士的爱英勇事迹。为此,将校史融入纲要课程中,可以带领学生领略“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感悟“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办学传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党爱国情怀,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二)有助于增强课程的理论性

理论性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规定,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讲清知识的本质、规律和逻辑,用理论知识说服学生。纲要课侧重于通过理论角度阐述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理解。浙江理工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与国家和民族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学校的历史沿革汇聚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百年校史从一定角度来看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生动缩影。为此,通过讲述学校在革命中的立场和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功,促进学生增强分析辨别能力、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在校史脉络中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四个选择”的理性认识。

(三)有助于增强课程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人文特质,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注重人格魅力、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还要求教育内容具备“温度”和感染力。纲要课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发展成仅讲历史的历史专业课,只对课本的历史知识做理论性的阐述,甚至只对着课件照本宣科。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和显性教育,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内心诉求、降低了师生交流互动和情感沟通。在将校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鼓励教师反思当前的教学困境、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学生也能随之感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以及理解友善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在纲要课中加入校史的学习,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爱校之情,还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助于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向指导,要求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遵循不同教育对象的成长规律。目前不少学生反映纲要课的部分内容跟初中、高中阶段所学的历史课和政治课有重复之处,导致对课程的新鲜感不足。加之,高校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对课程内容创新的期待更高。故而纲要课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年校史作为学校的独特资源,是学生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校史资源中的生动案例,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进刻板的理论说教,丰富教学内容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 校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实现路径

(一)紧扣教材内容,把握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纲要课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实现校史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统一。以2023 年版纲要课程为例:例如在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和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通过介绍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的创办背景和办学宗旨,带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蚕丝业面临的困境以及在经济和科技上的衰落,启发学生对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苦难进行反思,感知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重要性。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展示浙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校友姚勇忱先生的图片,讲述其在辛亥革命中的英勇事迹,引领学生了解不同社会力量为救国救民所作的接续努力。在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介绍我校杨贤江、吴先清、朱学锄和夏衍等在五四运动中积极响应的故事,学习“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介绍学校在土地革命时期面临重重困难,经费拮据,经历多次易名却坚持办学的事迹,以及讲述史量才先生坚守正义,通过报业表明“爱国、民主”的坚定立场而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故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在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展示学校在抗战期间为躲避战火而进行西迁的路线图,介绍学校师生在坚持上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的故事,与学生共同领会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讲述蚕学馆(现浙江理工大学)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杭州,在一片废墟之下重建校园,积极复课的不懈努力。在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介绍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对教学体系进行的不断探索。在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阐述学校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校风建设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在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引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做的不懈努力。

(二)利用多方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纲要课教师应该利用多方资源,将校史的学习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根据实践场地不同,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形式。

第一,利用数字科技开展课内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发布课前预习作业,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强国、超星学习通app、微信小程序、慕课和数字档案馆等网络资源主动搜集校史故事;在课中用小程序进行师生互动,分享相关观点、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课后学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发布对于校史融入纲要课程的心得体会等形式的课后作业。第二,挖掘校园资源进行校内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浙江理工大学校史馆、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等校内固有的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与讲解员的介绍,让学生对浙江理工大学的史迹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的校园活动中展示所掌握校史内容,如在戏剧社中进行沉浸式校史人物的角色扮演,在校庆活动中编排一场有关校史故事的音乐剧。第三,走出校门迈向社会实践。纲要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位于西湖曲院风荷公园内的蚕学馆办学旧址、古荡老和山麓的办学旧址、临安徐家坞友谊蚕种场旧址、孤山路林启纪念馆和双峰村史量才墓等场所。学生在参观完返校后,可以通过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检验学习收获、通过分享心得体会加深情感认同。此外,纲要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周围社区、中小学校园内进行校史、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宣讲,将理论知识和心得体会传播出去,灵活应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

三 校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关键问题

(一)不断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因素。为此,纲要课教师在将校史融入课程的创新实践中,需要随之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

第一,教学认知能力要求教师需要做到全面了解本校校史,在对本校校史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向学生传播知识。一方面,学校纲要课小组可以召开以校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校史的学习。在充分掌握校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纲要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加以融入。另一方面,纲要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地方和学校档案馆搜集史料,参与校史的编写,参与挖掘、丰富校史的工作。第二,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检验创新的实践教学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由于各教师对校史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为此本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重要作用,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学习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通过获得多视角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以满足不断推动教学创新的需求。

(二)坚持双边性的教学规律

一节成功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为此,要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中双方的任务,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双边性教学规律。第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组织者,需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纲要课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校史资源中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校史故事、校史人物和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校史案例进行价值引导,启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重大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引领其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时代主题,将学校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第二,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需要充分重视其在课堂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挖掘、整理校史资源,领略校史所传递的积极能量。

(三)采用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在要求。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度,选取的校史案例需真实且经过证实的,避免割裂史实、史论。例如对于选取的校史人物以及校园大事记应该从多方面加以考证,对于所展示的图片、学校大事件、人物事件、校址变迁历程和校名沿革等都需加以研究辨析,从而可以进行严谨的阐述。第二,不可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效果而对校史资源进行加工改造。部分学生可能基于前期的知识储备,对于课堂上所要介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基本了解。授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主观选择过度渲染历史事件或夸大历史人物的贡献。例如,纲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引入对校史人物的介绍。教师首先要在厘清校史人物的范围,校史人物既包括我校历届的校友,也包括为我校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其次需要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的事迹、生平、影响加以客观的评析。第三,避免形式大于内容。过分追求形式,就会导致忽视理论内容的讲授和学习,基本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从而陷入主次不分的境地,便不能使学生领略真正的要义。例如,避免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实践活动中,需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表现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史作为每个高校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蕴藏着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丰富内涵。将校史资源中生动具体的内容融入纲要课,将会是别具一格的课程改革创新,对于增加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紧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编排加强理论教学,以及利用数字科技、校内资源以及校外大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则为充分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提供了实践路径。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能力、坚持双边性的教学规律、采取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这为校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创新探索提供了重要保障。

浙江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校,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形成了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丰富校史资源。教师通过结合纲要课程讲述校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风貌、教育理想和爱国情怀,学校百年历程中所坚持的办学宗旨、价值追求、教育理想和历史贡献,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理清社会发展的规律上筑牢政治站位,自觉抵制数典忘祖的行为,还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勇于担当使命,培养学生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因此,对百年校史资源进行梳理与总结,充分挖掘其德育功能,有机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文脉传承与纲要课程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有益探索。探析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教学运用,是推进纲要课程教学创新的积极探索,以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校史理工大学纲要
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昆明理工大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