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媛,孟媛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各教育领域纷纷开始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例如,有学者探讨了核心素养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契合度,认为幼儿园健康教育具有培养幼儿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1]本文主要从关联性与倾向性两方面出发,分析幼儿园音乐游戏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讨论幼儿园音乐游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改进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点,如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点。[1]该框架面向的是中国学生整体,并未进行学段划分。尽管如此,该框架仍然可以为发展幼儿核心素养提供参考依据,间接指导教育实践。
音乐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游戏活动,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深入分析后发现,核心素养与幼儿园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属于艺术领域。《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总体目标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在感受与欣赏方面,包括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两个目标;在表现与创造方面,包括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两个目标。[3]从中可以看出,艺术领域的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存在共同之处。
在核心素养中,审美情趣这一基本点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2]在《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包括感受、欣赏美的事物,在感受与欣赏中提升审美。[3]可以发现,两者目标契合,都指向幼儿的审美提升。音乐游戏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
在核心素养中,乐学善学这一基本点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浓厚的学习兴趣。[2]而幼儿音乐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其初衷便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形成积极正向的音乐感受与体验,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核心素养中,珍爱生命这一基本点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2]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让音乐活动从静态走向动态。无论是韵律活动还是体态律动,幼儿都能够进行含有位移动作的运动。在这种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幼儿经过长期的身体活动,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身体运动的各种方法,积累适合自己的运动经验。因此,音乐游戏可促进珍爱生命素养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这一基本点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2]而音乐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排解情绪,抒发情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有表现与创作的机会,可以借此表达个人的情绪、情感。这也是核心素养与音乐游戏具有关联性的表现之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渗透在不同课程、不同领域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见到成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一定倾向性。在艺术领域,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主要倾向于审美情趣这一基本点。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2]而音乐游戏能够多方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首先,审美情趣体现在对艺术知识的积累上。音乐游戏并非幼儿的自主游戏,而是在教师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教师会在游戏中渗透相关的音乐知识,如节奏要素、旋律乐句等。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潜移默化地积累艺术知识。
其次,审美情趣体现在对美的感知与欣赏上。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知觉感知音乐之美,在长期的音乐浸润中学会欣赏音乐。例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游戏、奥尔夫音乐游戏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知觉,使幼儿从多个维度体验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最后,审美情趣体现为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意识。音乐游戏的重要特征是游戏性,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在音乐游戏中,并非一切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幼儿有一定的即兴发挥空间与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的即兴活动中,幼儿可以即兴演唱、即兴问答、即兴表演,这给幼儿创造了展现创意的机会。幼儿在体态律动活动中用身体表现音乐,这正是艺术表达的具体展示。
随着教师儿童观的改变,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不断尝试将游戏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游戏深度融入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理念传播至幼儿园,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存在对教学理念领会不足的问题。程英发现,当下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存在幼儿“被游戏”、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缺乏把握音乐与设计音乐游戏的能力等问题。[4]杨科苹发现,幼儿园音乐游戏忽视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活动内容单一,活动过程忽视个别化指导。[5]这些问题的实质都指向教师对相关教学理念领会不足,因此在组织音乐游戏时会出现无法延伸音乐内涵、设计音乐游戏能力欠缺、忽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音乐游戏的形式化与低效化。
《指南》对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制定了总体目标以及年龄阶段目标。但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存在活动目标割裂的问题。杨科苹发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设置往往是根据幼儿每天的在园表现而确定的,缺乏整体性。[5]例如,上一次的活动目标与下一次的活动目标无关,或本学期音乐活动目标与下学期音乐活动目标之间缺乏递进关系,不能够螺旋上升式地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此外,幼儿园音乐游戏还存在活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对活动目标的设定过于笼统。王梦玲等人通过分析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发现,音乐活动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难以操作的问题。[6]例如,将幼儿音乐活动目标错设为“感知音乐节奏”“让幼儿感知音乐”“知道音乐的玩法”等。正确合理的活动目标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过程与内容都是围绕目标展开,若目标不科学、不清晰,活动效果会受到影响。
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学前教育阶段并没有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在《指南》的引领下,由各园所自行安排,艺术领域的课程内容也是如此。在无指定教材的情况下,幼儿园的音乐游戏难免存在活动内容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高枫博发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内容来源较为单一,活动内容缺乏丰富性与多样性。[7]这些问题会导致音乐游戏的游戏性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朱雨梦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会直接在网上搜索优秀的音乐活动教案或视频资料,直接套用。[8]网上搜索的活动教案虽然有可以借鉴的部分,但是与幼儿园以往的音乐活动缺乏科学关联,难以形成体系化的活动内容。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其神经发育特点为兴奋大于抑制,但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往往是静态活动居多。杨楠发现,幼儿园音乐游戏存在活动过程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教师倾向安排音乐欣赏、歌唱或在原地拍拍手动动腿等非位移性身体动作,同时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时间较多,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少,活动略显枯燥。[9]由于教师对音乐游戏缺乏深入研究,缺乏如何开展动态的音乐游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组织动态的音乐游戏存在一定困难。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流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幼儿园音乐游戏存在活动评价低效的问题。王飞发现,幼儿园音乐游戏中评价目标不清晰、评价指向错位、评价功能偏移等问题造成活动评价低效。[10]评价是音乐游戏中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回应方式,合理有效的评价对活动的实施有进一步的深化教育功能,而评价的低效则影响了音乐游戏的有效实施。
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展并不少见,但要想科学有效地设计具有创新性、能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音乐游戏,还需要采取一些改进策略。
教师对相关音乐教学理念的领悟程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教学行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的音乐教学理念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在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重视“声势”,辅以奥尔夫乐器,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之美,积累音乐知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通过阐述身体与音乐的哲学关系,让幼儿用身体表达音乐,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觉的融合,多维度体验音乐。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致力于发扬民族音乐,通过音乐振奋民族精神。这三大音乐教学理念各有特点,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渠道,如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等,帮助教师充分领会相关的音乐教学理念,便于后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针对音乐游戏目标不科学的问题,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应确定一体化的活动目标。第一,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与上一次或下一次的目标相关,可以是上一次活动目标的深化,也可以是下一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例如,以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为整体目标,可以在第一周将目标确定为“开始”与“停止”指令的准确执行,在第二周将目标确定为四分音符时值的掌握,在第三周将目标确定为二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掌握“开始”与“停止”指令是后期进行音乐游戏的基础,二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则是第二周活动目标四分音符时值的扩大与缩小。三周的活动目标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第二,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做到具体明确。例如,应将目标设为“幼儿能够用身体表现出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长度”,若目标表述为“幼儿能够打出简单的节奏”则不够具体明确。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内容不能随意选择,而是应合理统筹安排。第一,活动内容的设计不能单纯依靠网络上的教案、教材上的教学设计,应有一定的标准和大纲范围,在此基础上参考网络上的教学设计,吸取可以借鉴运用的部分融入互动内容。第二,活动内容的选择不仅可以来源于教材,还可以从幼儿的在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有趣且能够和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拍蚊子”是将生活中常见的“打蚊子”场景与音乐巧妙结合,设计出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幼儿往往对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会更加容易,学习得来的新经验也更加牢固。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动态的音乐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与游戏的结合更有利于幼儿体验音乐,让幼儿动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组织动态化的音乐游戏。第一,教师应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理解让音乐游戏“动起来”的价值。例如,奥尔夫音乐游戏强调“声势”,倡导让幼儿用身体表现节奏;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体态律动强调让幼儿用身体表现音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这类教学法,将其用于音乐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第二,在组织动态化的音乐游戏时,教师不能过分追求“花哨”“热闹”而忽视活动目标的完成,也不能为达到目的将游戏工具化,让幼儿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应坚持让幼儿动起来的原则,遵循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多维度地用身体表达音乐,最终达到让幼儿获得音乐知识、激发音乐兴趣、提升音乐审美的目的。
进行游戏活动评价既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也是为下次活动开展打下基础。第一,教师应明确评价什么。例如,是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能否表现出创造力或与众不同的想法,还是评价幼儿有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第二,评价对象既包括班级整体幼儿,也包含幼儿个体。例如,对表现活跃的幼儿给予肯定,对积极性不高的幼儿给予鼓励,对有创新性表现的幼儿给予及时表扬。第三,活动评价的功能应是让幼儿对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游戏过程,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开展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使幼儿深度参与到评价之中。
总之,核心素养与幼儿园音乐游戏具有内在关联性,在音乐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合理组织音乐游戏能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存在的问题,需要幼儿园提供相应渠道,帮助教师充分领会各种音乐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体化的活动目标、设计系统化的活动内容、组织动态化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活动评价,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