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颖,苏 畅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分教育类型的理论根基,更是保障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目前,产教融合改革已由破冰期迈入了深水期。那么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更深层次的实践,如何将职业教育系统外部即来自产业系统要素和信息输入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并在职业教育系统的内部通过有效的再整合从而产生预期成果,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仓分析模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职业仓[2]是由孙善学教授提出的一种从职业到教育的分析模型,是通过广泛调研,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的众多职业进行类别和层级划分,从而得到与某个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的分类分级模型。建立职业仓是职业教育分级制度逻辑起点理论的具体体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目前职业院校基于职业仓分析法开展专业对应的岗位分类分级研究与探索还寥寥无几。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得知,与职业仓分析法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有:2017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课题组发布的《IT 智能终端产品客户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白皮书》,2013年辛秀兰在《北京教育》(高教版) 发表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改革实践》,以及2020年孙艳秋和郑力在《船舶职业教育》上分别发表的《基于职业仓的分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和《基于职业仓分析法的课程建设与实践》。
职业仓分析法作为确定职业教育专业范畴、开发职业教育分级标准和教育内容的基本方法,正逐渐被广大职业院校所借鉴和应用。
首先调查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摸清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和基本规律,然后从众多的职业岗位中提炼出典型职业岗位,再根据“横向分类、纵向分级”原则,绘制出专业职业仓模型[3-4](见图1)。
图1 职业仓模型示意图
横向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按照工作性质、管理职能、技术类别;纵向分级可以按照技术、技能或者管理的层次来划分。
为了调查清楚高职动漫设计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本课题研究团队通过调研问卷、专访、集体访谈、网络调研、国内外权威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整理等方法,并实地调查了20 余家企业,摸清了这类企业职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要求,构建了动漫设计技术专业职业图谱。
经过反复梳理、归纳分析,从职业图谱职业岗位中提炼出29 个典型职业岗位[5]。
1.典型职业岗位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调研分析
对29 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进行调查后整理,得出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调研分析汇总表(见表1)。
表1 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调研分析汇总表(部分)
2.典型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6-8]
对29 个典型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后整理得到典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汇总表(见表2)。
表2 典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汇总表(部分)
对经过提炼产生的典型职业岗位,按照动漫设计技术专业的职业发展系列划分出平面设计类、二维动画制作类、三维模型动画制作类、影视频处理类4 个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对典型职业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能力需求的分析,结合各岗位成长路径的实际现状,在纵向上将能力水平需求划分出自下而上3 个级别,即1 级(初级)、2 级(中级)、3 级(高级)。
将4 个职业分类方向落入横坐标,3 个级别落入纵坐标,从而形成动漫设计技术专业职业仓模型(见表3)。表中编号“1201”即指第一个专业方向的职业教育2 级所对应的第一个职业岗位。
表3 动漫设计技术专业职业仓模型
职业仓中平面设计类包含了3 个级别7 个典型职业岗位;二维动画制作类包含了3 个级别6 个典型职业岗位;三维模型动画制作类包含了3 个级别8个典型职业岗位;音视频处理类包含了3 个级别7个典型职业岗位。
总之,动漫设计技术专业职业仓模型,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完整全面的该专业分级分类岗位群。职业院校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与整合,逐步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突破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调研不充分、职业能力分析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层次对应关系不清晰等瓶颈问题,为职业院校优化契合层次定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专业学生规划职业岗位成长路径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