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 李彤彤
2021 年以来,隆尧县在持续推进教科研立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精心建设“双师课堂”,以此作为实现教科研立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作为主讲端学校,带动三所听讲端学校,积极组织“双师课堂”授课展示、联合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确保教研联合体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我们每学期根据主讲端学校与听讲端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双师课堂”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教研联合体沟通协调机制、“五统一”集体备课机制和校本研修保障机制。
1.联合体沟通协调机制。作为四个“双师课堂”教研联合体学校之一,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沟通协调小组。每学期初,集体研讨本学期“双师课堂”授课展示、联合教研活动的时间、学科、内容;每次活动前,分享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作业设计,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每次活动后,相互交流活动的效果达成情况,商讨改进策略。
2.联合体“五统一”集备机制。教研联合体学校,实行“五统一”集体备课,做到“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办法统一”。学校间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深挖教材,让课堂实现高参与度、高效率化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3.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教研联合体学校,从时间、场所、设施等方面营造宽松的环境。每周二下午语文教研,每周三下午数学教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师每次教研备下一周课,下周教研课先进行总结反思,然后再备下一周课,以此循环。
教研联合体的四所学校,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有不小差距。我们特别注重各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方面接轨。
1.教材解读的接轨。教研联合体学校的同学科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不断加强理念更新和教材解读能力。主讲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反复钻研教材,进行课前解读教材,使参与教师能够领悟主讲教师的教学思想,准确理解教材重点难点,体会主讲教师的设计意图,才能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自己的助讲教案。
2.教学方法的接轨。为了实现主讲教师预设,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助讲教师主动研究主讲教师的教法,为主讲教师和学生架设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讲教师的教法,跟上主讲教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学习能力的接轨。助讲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接轨。由于三个薄弱学校的学生在知识拓展应用与能力训练上较弱,很难达到主讲教师预设的要求。因此,助讲教师就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前补上这一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轻松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4.学习方法的接轨。每位教师教学的特点各不相同,学生要能适应不同教师的教法。三所听讲端学校的助讲教师平时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这些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具备适应不同课堂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双师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确保“双师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容量和课堂生成。
1.课堂容量的处理。一篇讲读课文要2—3课时才能完成教学,如果教师不顾及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教学内容不作取舍,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教师不是遥控器的操纵者,仅仅从形式上完成教学过程,必然造成学生理解出现“夹生饭”现象,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双师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合理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时间的长短和教学内容的多少,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去读书、去探究、去讨论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课堂生成的处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可能都沿着主讲教师的预设进行,出现分歧是正常的现象。
这时候,我们的主讲教师不会采用强行入轨的方法,把学生硬拉到自己预设中来。主讲教师会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变一个课堂的分组学习为多个学校的分课堂学习,由助讲教师充当听讲端学校的“学习组长”,汇总学生的意见。然后,从学生的生成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进行取舍,适当引导,达成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
两年来,学校立足教科研立体化,借助“双师课堂”技术赋能,不断规范操作程序、优化创新引领、注重以强带弱,“双师课堂”服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评价
隆尧县教科研中心: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实现认知领域的拓展”的过程。我县第三实验小学精心打造“双师课堂”,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双师课堂”教学开展以来,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励了思想火花,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县域教科研立体化发展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