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曼海姆时期的艺术歌曲

2023-12-11 12:06:27李文浩
艺术大观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莫扎特

李文浩

摘 要:莫扎特在曼海姆停留时一共创作了两首法语艺术歌曲,分别是《鸟儿喜欢换地方》和《在寂静的树林里》。这两首受曼海姆乐派影响创作的法语艺术歌曲,标志着莫扎特通体歌艺术歌曲形式框架的开启。本文将莫扎特曼海姆时期创作的两首法语艺术歌曲为重点研究對象,通过对两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分析两个方面来总结了曼海姆乐派对莫扎特的影响,希望可以让演唱者将歌曲中独有的风格和演唱结合起来,更完美地演唱这两首法语艺术歌曲。

关键词:曼海姆乐派;莫扎特;法语艺术歌曲;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2-00-03

古典主义代表作曲家莫扎特创作了许多体裁的音乐作品。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歌剧、协奏曲、交响曲、艺术歌曲等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艺术歌曲的比例相对比其他的题材创作要少很多,但是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和其他类型的音乐一样展现了他的创作天赋,尤其是艺术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结合展现了莫扎特独特的直观性。

莫扎特于1777年离开了萨尔茨堡去巴黎寻找工作。在途中停留在曼海姆寻找工作的莫扎特创作了两首法语艺术歌曲《鸟儿喜欢换地方》和《在寂静的树林里》。这两首歌曲莫扎特没有采用一贯使用的分节歌形式,而是用通体歌形式进行创作。特别是《在寂静的树林里》受到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展现歌曲戏剧性内容的同时,也很好地展现了莫扎特对音乐和剧情的把控力。

一、古典主义时代背景和音乐特征

(一)古典主义时代背景

莫扎特出生在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古典主义时代。18世纪后期是欧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的主导权开始从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阶级,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一时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是特别明显的。七年战争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卢法战争等促进了欧洲各国社会制度的改变,康德、伏尔泰、卢梭等哲学家的文学作品也使人们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变化。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在科学领域,如氢气、氧气的发现,以及紫外线和磁感应的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也带动了工业革命。古典主义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思想的启蒙、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开启。在音乐史上古典主义是指1740年到1810年以维也纳为中心的音乐时期。18世纪末,音乐家主要为了宫廷、城市或教会工作,但更多的收入则来自演奏、委托作曲活动或出版等方式。随着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听众的要求,作曲家创作了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这个时期,海顿和莫扎特、贝多芬是听众们最喜欢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也成了代表古典主义时期的模范音乐[1]。

(二)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音乐时代的代表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ndel)以复调音乐开启了巴洛克风格的黄金时代,但在他们的晚年却掀起了追求新理想的运动。一般称其为以海顿(Franz Joseph Haydn)、莫扎特、贝多芬(Ludwigvan Beethoven)等为中心形成的1770年至1825年的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但也可以将1750年巴赫去世时诞生的音乐视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开端。直到19世纪30年代左右为止,古典主义音乐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作曲家的音乐活动来看,古典派音乐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19世纪初的约80年间。古典主义音乐不是当代作曲家们自封的,而是后世人们用来与浪漫主义音乐形成鲜明对比而使用的。巴洛克时代的社会、国家体制虽然一直处于绝对的王权之下,但随着新兴市民阶级的兴起,出现了追求理性和文化启蒙的自由主义浪潮。艺术领域也开始摆脱过去只有宗教贵族才能享有的范畴,音乐接受变得更加广泛。这延续了人们对古希腊艺术的憧憬,并开始追求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和谐音乐。音乐在旋律的进行或结构上扎根于功能性的和声,其结构上也不像巴洛克旋律那样自由奔放,而是形成独立的乐节的性质、规律。对应的伴奏也不是对位法的方法,而是更加和谐的和声伴奏。追求均衡、有规律的形式美,其形式也追求简洁、坦率,并且所有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音乐形式被称为古典音乐。

在这个时代,相对于对位法的音乐,人们更喜欢单纯明快的旋律和声音乐,比起充满个性的歌唱音乐,器乐音乐则更受欢迎。在这个以单纯明快、重视人性音乐为主的时代,宗教音乐领域在音乐史上首次面临了停滞。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和声音乐、奏鸣曲形式,以及器乐独奏、重奏,各种室内乐曲、协奏曲、交响曲等演奏形态[2]。

二、曼海姆时期的莫扎特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艺术歌曲虽然不占重要位置,但这些作品却能让人们通过他的音乐对剧情有更直观的感受。他为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诗歌谱曲,通过他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控,哪怕是平凡的词汇在他的歌曲中也能感受到不同的魅力。他经常说“诗歌就像是音乐的孩子”,这句话在他的歌曲和歌剧中也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他最早的艺术歌曲大多都是旋律优美的分节歌性质的民谣,这种歌曲类型主要是为了家庭娱乐,在低音乐器的配合下更加具有旋律感。无论这些歌曲的规模有多大,莫扎特都不允许自己创作不满意的歌曲。但是这些分节歌并不能代表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水平。1775年以后莫扎特的大部分艺术歌曲都是通体歌形式,开始表现出了歌剧的特征。1777年在曼海姆用法语创作的《鸟儿喜欢换地方》和《在寂静的树林里》成为他创作通体歌艺术歌曲的开端。在他的通体歌形式艺术歌曲中最著名的便是《紫罗兰》,这首曲子将歌德的诗歌以小歌剧般的形式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莫扎特一生一共创作了39首艺术歌曲,大多数艺术歌曲都是德语创作,而法语艺术歌曲只有两首,并且都是在曼海姆时期创作的,所以了解曼海姆时期的莫扎特对学习这两首法语艺术歌曲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曼海姆位于内卡河上游的北部区域,这座城市于18世纪登上音乐历史的舞台。当时的皇帝爱好艺术,对于音乐非常推崇,于是在曼海姆召集了优秀的音乐家组成乐团。这一时期活跃在曼海姆宫廷乐团的音乐家们,在音乐史上被称为“曼海姆音乐家”,或“曼海姆乐派”,这一时期也是莫扎特从宫廷作曲家转变为自由音乐家的阶段。莫扎特在1777年之前主要居住在萨尔茨堡,创作了很多的弥撒曲和沙龙音乐,但是因为宫廷教会的约束使其感到不满,于是1777年秋天莫扎特开始了他的巴黎之旅,旅行途中被曼海姆当地的音乐文化所吸引,于是曼海姆便成了他巴黎之旅的中转站。曼海姆是当时欧洲音乐最繁荣的地方,特别是管弦乐队在欧洲史上是最受瞩目的管弦乐队之一。曼海姆的地理优势使得它结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减弱了意大利巴洛克音乐在欧洲的主流地位,并且努力确立以奏鸣曲形式为中心的多乐章形式,与其他古典乐派并列取得巨大成功。以小提琴等旋律乐器为中心的合奏风格,单簧管的引进以及管乐器作为管弦乐队的重要因素等,这种乐派的倾向在其他音乐城市,如巴黎和伦敦等地也大受欢迎。莫扎特在曼海姆停留时期,他的管弦乐作曲技术达到了顶峰,众多优秀的演奏家使他作曲时不必在意演奏难度。这一时期莫扎特与曼海姆作家韦伯的堂妹阿洛西娅·韦伯(Aloysia Weber)相遇并产生好感,此后,莫扎特作品中逐渐有了细腻清秀的女性形象,作品也开始以爱情为主题。最开始的巴黎之旅是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确保收入,虽然通过《巴黎交响曲K.297》在巴黎获得成功,但1778年母亲的去世以及其他的困难使得莫扎特难以在巴黎生活,最终在1779年结束了这次旅程。虽然回到了萨尔茨堡,但是曼海姆乐派的影响也很好地融入他的作品中。莫扎特在这次旅行中收获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拓宽了对音乐的认识范围。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我现在可以作曲任何形式的音乐了,可以说已经没什么可害怕的了。”1777年他创作了曼海姆风格的《四重协奏曲》(K.285,K.285a)和《协奏曲》(K.313,K.314)、《奏鸣曲》(K.309)、《幻想曲》(K.311)。唯二的两首法语艺术歌曲《鸟儿喜欢换地方》和《在寂静的树林里》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3]。

三、莫扎特曼海姆时期的艺术歌曲

(一)《鸟儿喜欢换地方》

在曼海姆莫扎特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欧洲著名长笛手本德林(Johann Baptist Wendling)给了莫扎特很多帮助,他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使得莫扎特对于长笛具有的艺术功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1778年莫扎特还为温德林创作了交响协奏曲中长笛独奏部分。温德林的妹妹奥古斯特(Elisabeth Auguste Wendling),也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将自己家中的法语诗集送给了莫扎特,莫扎特则选择了其中法国诗人安托万·费朗(Antoine Houdart Ferrand)的诗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轻快活泼带有趣味性的通体歌形式艺术歌曲。经过分析得出,该曲式为单三部曲式结构,主要调性为C大调,2/4的节拍,主要由引子、呈示段A段、中段B段、再現段A段、尾声构成,共56小节(见表1)。

这首歌中写道“鸟儿们只有在花季才可以相爱,当花儿凋谢时,便去别处寻找花季,只为了可以一直相爱”,这是一首令人向往的质朴爱情歌曲。莫扎特使用装饰音表现了鸟儿的翅膀,通过三连音来表现鸟儿飞行的模样,在表达诗意的同时莫扎特也注重音乐氛围。象征爱情的鸟儿在B部分的第四节登场,伴奏和人声部分的三连音充分表达了鸟儿对爱情的渴望,与A部分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节奏速度变得更加轻快,但是演唱时唱得轻柔更能体现出鸟儿寻找爱情的轻盈。尾声部分由10个小节构成,对前面的材料调性进行了总结,与前面的引子和连接部分形成呼应,保持了音乐的整体性,最后属到主的完全终止,完美地结束了全曲。整首歌的氛围因为主要节奏型附点节奏显得轻快,所以演唱时要注意节奏速度的把控[4]。

(二)《在寂静的树林里》

这首艺术歌曲也是献给奥古斯特的,以法国诗人莫特(Antoine Houdart dela Motte)的诗为基础作曲,这首曲子也展现了法国歌曲的优雅。特别是在这首歌中,奏鸣曲形式和曼海姆乐派的音乐特征表现得很好。由于歌词的戏剧性,莫扎特加入了很多歌剧的元素,非常巧妙地将音乐与诗歌结合起来。这首歌曲是一首速度较快的艺术歌曲,4/4拍子,bA大调(见表2)。

经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这首曲子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主要调性为bA:大调,4/4的节拍。首部包含两段,A段共6小节,B段共9小节;中部有三段,C段共14小节,D段共12小节,E段共16小节;连接部为5小节;再现部则是首部的变化再现。

这首歌具有明显的戏剧性表现,节奏也多次发生改变,歌曲的氛围也在不断变化。而且这首歌中曼海姆乐派的代表音乐特征“渐弱”贯穿整首歌曲,尤其是展示部和连接部尤为突出。歌词表达的故事中,从最开始女孩看到爱神,然后惊醒爱神,最后被爱神惩罚,随着歌词场景的变化演唱的感情也要发生改变,尤其需要注意歌曲中出现的强弱对比,为了展现这首歌曲中的戏剧性要素,与伴奏者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5]。

四、结束语

曼海姆宫廷乐团代表了当时欧洲最高水平,曼海姆也因为曼海姆乐派的影响,成为对音乐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城市。而莫扎特在曼海姆停留期间受曼海姆乐派影响创作的这两首法语艺术歌曲成为莫扎特通体歌艺术歌曲形式框架的开端。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强弱对比的使用,明显体现了曼海姆乐派对莫扎特的影响。相对于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他的艺术歌曲数量并不多,但是艺术歌曲题材在他的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受曼海姆乐派时期的影响后莫扎特后期创作的音乐作品中逐渐有了细腻清秀的女性形象,作品也开始以爱情为主题。因此,曼海姆时期的创作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简单归纳,了解曼海姆时期莫扎特创作的这两首艺术歌曲背景,可以让演唱者将歌曲中独有的风格和演唱结合起来,更完美地演唱这两首法语艺术歌曲。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呼潇.浅谈学习莫扎特艺术歌曲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J].青春岁月,2013(19):113.

[3]甄小溪.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点阐析[J].戏剧之家,2021(31):73-74.

[4]丁晨朝.浅析曼海姆乐派的风格特征[J].黄河之声,2016(03):60.

[5]李晓颖.18世纪的曼海姆音乐生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02):54-57.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莫扎特
封面:倾听莫扎特
万松浦(2023年6期)2023-04-08 11:57:16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艺术启蒙(2021年5期)2021-08-03 02:12:19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8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莫扎特“卖艺”
快乐语文(2019年11期)2019-06-14 09:31:32
向古典主义致敬
商界·时尚(2017年12期)2018-01-02 16:57:07
轻浅不是莫扎特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古典主义绘画技巧对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影响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