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体验等问题,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出发,提出借助“八桂教学通”开展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策略,使现代诗歌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八桂教学通” 现代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8-0100-04
现代诗歌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然而此类课文的教学向来是一个难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研究现代诗歌的著作较多,但聚焦现代诗歌教学的论著相对较少。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八桂教学通”让现代诗歌教学充满活力,值得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运用“八桂教学通”开展现代诗歌教学的背景
(一)文献综述
通过知网搜索可以发现,与小学现代诗教学相关的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侧重农村小学的现代诗歌教学研究。周莹基于农村学生生活贴近自然的实际,提出了基于农村学生需求的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策略。李雪华、李永侠以云南七所农村小学为例,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测验模式三方面探究,提出了整合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等策略。二是侧重朗读与现代诗歌教学结合的研究。王筱雯基于儿童本位论提出了儿童诗诵读原则,包括总原则和分段原则,倡导儿童诗诵读应由情感体验到想象延伸再到领悟感受,层层递进,逐步在诗歌的意蕴中绽放思维的花朵。余映潮提议要设计充满诗意的教学活动,他认为诗歌的课堂教学存在“四容不得”,要将朗读与背诵、想象、品析、写作、演读等相结合。三是侧重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李雅美呈现并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诗歌教学的模式,认为其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李雪华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教学的效果放大,将学生同诗歌情境的间隔缩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还提出从视、听觉的角度感受诗歌情趣的建议。
从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当前业界的研究多是从教师如何教入手,探索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另外,多数研究者将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进行笼统概括,并运用于各学段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本文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借助“八桂教学通”开展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容分析
现代诗歌也称为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由胡适等人极力推崇,并发展至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包含古典诗词之外的全部诗歌,如儿童诗、现代歌谣等,它与古典诗歌相媲美,可根据创作时间、诗人所生活年代、诗中反映事物等进行判断。本文研究的现代诗歌集中在小学3—4年级语文教材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研究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了然于胸,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通过梳理教材,笔者发现现代诗歌是根据单元主题来编排的,部分单元主题页上呈现了对应单元主旨要素的现代短诗,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田园生活”,配文为“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以主题引领单元内容,以文质兼美的文本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可见统编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
相较于过去的苏教版语文教材,统编教材所编选的现代诗歌数量有所增加,由此可知现代诗歌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年级教材中的现代诗歌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尤为凸显。该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共六首现代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现代诗的特点及抒发的感情,并通过诗歌去看世界,最后进行诗歌创编,落实本单元训练要素。
统编教材所选的现代诗歌主题丰富,具体可分为心系祖国、家庭生活、热爱自然、真挚情感四类。教材对这些篇目的编排位置也是用心良苦,如《瀑布》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的阅读链接中,有助于学生聆听多种声音后,跟随作者叶圣陶去欣赏瀑布声,从而感悟大自然因为有了这些美妙的声音而变得美不胜收;《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该内容的进度正处于“六一”儿童节前后,诗中的孩子们从“溪边垂钓”到“水中嬉戏”,再到“林中采摘”。短诗虽寥寥数字,却展现了三幅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图。
教材中的现代诗都附上了精美的插图,每一张插图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白桦》一课的插图,整体氛围幽静,意境唯美,通过看图恍如身临其境,让人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一幅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诗中的情境,它把文字变成色彩缤纷的图画,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内心,提高学诗的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进入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文的讲授,既忽视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又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轻视现代诗歌,认为古诗教学更为重要。造成这样的现状是因为有的教师对新版课程标准不够了解,不能准确理解中年级学生需达成的学习目标;有的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对现代詩歌的专业知识知晓甚微,不理解现代诗歌的深层内涵,不能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二是部分教师对现代诗歌关键词句的讲解过于机械。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注重对关键词句的讲解,但只是机械地讲解其意思,不擅于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显现词句的含义,也没有联系诗歌的情感进行深入讲解,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源头活水,如同一口枯井。
三是部分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较为单一。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通常为了节约时间而让全班齐读诗歌。殊不知,每个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将读诗歌变成死读书,就会与学生的学习需要背道而驰,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读诗歌等现象。
四是教师营造的现代诗歌教学氛围效果欠佳。有的教师不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为了赶进度而取消了一系列课堂活动,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的教师不习惯使用信息化工具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干脆放弃使用。
(二)学生层面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年级学生对现代诗歌兴趣较浓,但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匮乏,参与预习诗歌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只关注现代诗歌的内容,忽视了现代诗的背景和诗人的信息。
有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普遍会选择背诵的方式来复习现代诗歌,忽视了课后习题包括生字复习与现代诗歌的仿写、续写;部分学生认为现代诗歌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对课后复习不够重视。
一些学生学习完现代诗歌后,没有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这是因为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整理。
三、“八桂教学通”背景下小学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机统一,如果把他们孤立起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笔者根据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借助“八桂教学通”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教”的角度:授之以渔
1.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中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概念,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无形、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有趣,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氛围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诗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例如,教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阅读链接《瀑布》一诗时,考虑到有的学生未见过瀑布,教师可以借助“八桂教学通”呈现瀑布图片和气势磅礴的瀑布音效,把瀑布景观变成画卷,使瀑布的场景一瞬间铺开在学生眼前。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对诗歌语言有所感悟,心灵也受到触动。
2.使课堂趣味纷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诗歌往往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想象丰富,要想让学生对诗歌学习“从陌生到熟悉”,甚至是激发情感共鸣,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诗歌仿写创写、配乐朗读、“配音达人秀”等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池子与河流》时,教师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中的动画功能,设计“配音达人秀”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角色表现池子与河流对话的场景。事实证明,学生呈现的作品各具特色、妙趣横生。在趣味纷呈的活动中,学生乐从心生,以乐促学。
3.斟字酌句品味诗情
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他们对较难理解的词句仍会心存疑惑,这就需要教师将现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讲解透彻。一般而言,诗歌在遣词用句、意象、意境、修辞手法方面独具匠心,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解读关键词句,往往能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鉴于诗歌情感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教师可使用“八桂教学通”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领会诗句的情感表达。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中反复出现了“追寻”一词,聚焦这一词语可以发现,人们追寻的是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历程以及深厚可贵的延安精神。学生将情感带进诗中去朗读,将关键词语反复咀嚼,就可以感受诗中的力量和意境。“八桂教学通”提供了优质的数字教材资源,教师可以巧用课后练习,从语文要素着手,指导学生品读诗中的关键句,或者利用课后习题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并由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中习题自带的评判功能直观快捷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高效地完成检测,提升教学实效。
4.用朗读体悟诗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现代诗歌教学同样具有参考作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既能领会诗中的意境美,又能提升自我文化品位。朗读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也可以运用“八桂教学通”中数字教材的朗读示范功能,让学生聆听清晰优美的范读。朗读有助于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读音,找准诗歌的节奏。在学生认真倾听范读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近距离反复接触诗歌,达到了以读促悟、以读悟情的效果。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天晴了的时候》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等诗句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读。在学生自由读后,引导学生关注“炫耀”和“胆怯”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些地方需要强调事物所具备的个性特点。接着,用上朗读示范功能,使学生透过婉转的音调感受雨后初霁的自然美景。最后,在学生有所启发后,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要求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诗歌中的意境。
(二)“学”的角度:学思并重
1.通过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第一,预习写作背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现代诗歌也如此。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八桂教学通”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例如,在《繁星(一三一)》中,冰心之所以能借遼阔无垠的大海来抒发自己对大海的无限热爱,是因为她从小受到大海的陶冶。初次来到烟台是在她三四岁的时候,直至1911年,她才告别这座滨海城市。这里的海,让她细腻柔软的内心变得丰盈,让她奇幻无穷的想象更加充实。诗人同大海结缘,大海亦变成她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在课堂上就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诗人从体验生活到创作过程,更注重的是诗人灵魂触角与现实生活的某种交合,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与顿悟。”充分的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前与诗人进行交流。借助“八桂教学通”,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信息,知晓诗人曾经写过的篇章及其写作的缘由。
第二,预习诗歌内容。预习内容包括课后的注释,课文中不懂的汉字、词语等。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诗歌能够初步明白诗歌想要表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八桂教学通”提供了生字的读音、笔顺、结构和字义等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一功能提前预习生字。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绿》一课前,可让学生先浏览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然后通过“八桂教学通”的查找功能,了解诗歌当中蕴含了哪些绿。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在复习过程中锻炼能力
一是复习生字。中年级学生需要认识2 500个字,为了达成识字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复习现代诗歌的同时复习生字词。比如,让学生运用“八桂教学通”中学科工具的汉字卡片功能,按照笔顺练写生字(平台能及时进行校对),提高书写的准确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要,借助资源中心的基础诊断、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三个维度的检测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
二是背诵诗歌。中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经典诗文50篇。背诵现代诗歌是一个培养语感、积累优美语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学生可以借助“八桂教学通”中数字教材的插图和视频动画功能背诵现代诗歌,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储备,不断加强记忆文字的能力。
三是仿写续写。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书面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数字教材资源的课后练习,对现代诗歌进行仿写、续写,使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让学生续写或仿写《花牛歌》,同时通过“八桂教学通”向学生强调无须担忧诗歌的格式和韵律,只需要回归内心、自由地表露心声即可。这样,学生既与现代诗歌拉近了距离,又在提笔落笔间感受到写诗的乐趣。
3.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目标要求。让学生收集相关主题的诗歌,既可以丰富已学诗歌的内涵,又可以将课内外诗歌学习联系起来,延展知识的广度。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时,教师通过“八桂教学通”展示与童年相关的现代诗歌,让学生将喜欢的词句摘录下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大量好词佳句。长此以往,就会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事实证明,通过“八桂教学通”开展小学中年级现代诗歌教学,能优化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促进现代诗歌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蒋成云,王海燕.现代诗,我们应该教什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4):6-8.
[2]周莹.基于体验发現,重构农村小学现代诗教学模式[J].新教育,2016(14):33-34.
[3]李雪华,李永侠.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以云南省七所小学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79-82.
[4]王筱雯.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儿童诗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5]余映潮.说说小学现代诗歌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67-70.
[6]李雅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75-176.
[7]李雪华.滇西地区边远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云南省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91-192.
[8]戴达奎.现代诗欣赏与创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9]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一国.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初探[J].新课程(上),2015(5):116-117.
[11]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彭永帆,孙杨帆.例谈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有效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5(23):39-41.
[13]朱江辉.现代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4):11-12.
[14]刘丽敏.小学生儿童诗歌创作“三段六步”教学法探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15]叶榕锋.小学诗歌分阶段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6]许娟.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7]张伟伟.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8]白建平.用心点亮诗歌之灯:现代诗歌教学浅说[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426.
作者简介:黎媛(1995— ),广西柳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