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课例比较研究

2023-12-11 18:26:11黄必辉覃凤娇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匆匆特级教师课例

黄必辉 覃凤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薛法根、孙双金、支玉恒、何捷四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散文课例进行研究,以期更多教师能够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智慧,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课例 散文 课例比较 特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8-0068-06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培训活动方式,可以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轨迹,具有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等作用。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促进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要丰富多样。《2022年版语文课标》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但是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文体意识。鉴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尚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等现状,本文以薛法根、孙双金、支玉恒、何捷等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一课为例,总结提炼他们的课堂教学精髓,多维度分析他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片段中是如何体现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的,以期为抒情散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课例的背景

(一)《匆匆》课文简介

1. 《匆匆》文本分析

朱自清于1922年3月写下《匆匆》一文。当时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政治环境十分恶劣,新的社会制度尚未建立。朱自清作为知识青年陷入彷徨、苦悶之中,却又不甘沉沦,于是写下这篇散文。在文中,他不断对自己进行追问、反问、责问,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状态感到不满,不甘心虚度光阴,希望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文章开篇运用一个排比句揭露自然万物循环往复的特点,后接四个反问句提出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通过与自然万物的对比,作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通过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文章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作者就提出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设问灵巧,扣人心弦。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时光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作者忧伤惆怅,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最后一段,作者再次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回扣题旨,首尾呼应。

朱自清的散文注重语言的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大量单音节词以及叠字、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亲切自然,通俗易懂。例如,“枯”“青”“谢”“开”等单音节动词具有文字的节奏感。除此之外,代词、助词、语气词等也是《匆匆》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使文章通俗易懂。叠字、叠词的使用是文章口语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头涔涔”“泪潸潸”“斜斜”“默默”“伶伶俐俐”等不同形式的叠词的使用,增加了文章音韵的和谐性,也使得情感递进更加强烈,语言更加亲切自然;活用流线型修辞,巧用比喻,把针尖上的水滴比作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再把时间的流比作浩瀚的大海;在排比句“洗手……过去”中,运用对比手法,告诫人们,世间万物皆有循环,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

2. 《匆匆》在教材中的定位

《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围绕“感悟”这一主题进行编排。课文突出通过对生活中平凡小事的感悟,以获得人生道理的启示。课后习题是编者意图的重要体现,本课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指向朗读,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题指向语言形式,让学生体会文中一连串问句的表达效果;第三题指向阅读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不难发现,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思考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并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写一段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的话。

(二)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的课例概述

1.薛法根执教《匆匆》的课例概述

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致力于“组块教学”的研究,他于2013年4月执教的《匆匆》课例,是“组块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欣赏叠词,感受叠词的节奏美。教学伊始,薛法根先询问学生的预习情况,再相继板书“悤”“怱”两个古体字,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个古体字的意思来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既丰富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然后由“匆匆”一词引出叠词,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头涔涔”“赤裸裸”“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变化来感受叠词的美感,通过对比“赤裸”和“赤裸裸”,让学生领悟叠词节奏的优美。最后,让学生带着对叠词节奏美的体会朗读课文。整个板块聚焦“体会运用叠词的好处”,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教师示范分析到位,学生实践练习充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彰显。第二个板块是联系生活,理解“匆匆”。这个板块主要以两个主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会突然发现时光匆匆而逝;二是为何作者会有这种强烈的“匆匆”的感觉)来展开。薛法根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散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的时候。然后,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找出作者感觉时光匆匆而逝的两点原因。同时,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一段和第四段,感知时间一去不复返和作者感受强烈的原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感情。全文仅有600多字,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理解其中的情感,这一板块的设计以最少的时间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第三板块探究文章写法奠定了基础。第三个板块是探究写法,体会作者如何把时间写得具体。这一板块的主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写时间的”。薛法根先让学生自己发现作者是如何写时间的,再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并朗读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时间是怎样过去的,探究作者选取起床、吃饭、睡觉这类俗气的写作素材的原因。

2.孙双金执教《匆匆》的课例概述

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了“情智语文”主张,他于2012年11月执教《匆匆》课例。在该课例中,孙双金使用“猜词导入”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并间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征。孙双金引出课题“匆匆”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匆匆,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形象化,即如何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进而揭示学习美文的四个步骤:读出情感、提取中心、品味文采、写出形象。孙双金首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体会作者情感。他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时提醒学生聚焦“但是”“三个‘再字”“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及一连串问句,以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他指出,朗读是一门艺术,要通过声音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同时也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提炼文章的中心句,明确作者写文章是有思路的,即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问自己,问读者,问世间万物,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呢?之后,孙双金引导学生整理出文章脉络:一去不复返—空虚—匆匆—徘徊—一去不复返。梳理了文章脉络后就要品味文采,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孙双金以“直线型”的设计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段分析、体会文采,品读文章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好处,品味文章朴素自然的语言,学习作者写法上的特点,感受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最后,孙双金通过写话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写得形象、具体。

3.支玉恒执教《匆匆》的课例概述

河北省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于2008年执教《匆匆》课例。相较于上述两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他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支玉恒的课堂导入简洁明了,他先是询问学生是否紧张害怕,再抛出问题。他在抛出问题之前,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到底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接着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与之前的说法截然相反。这一问题设计得非常巧妙,使得学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问题。一次提问就是一次机会,支玉恒提示学生要珍惜机会。这与《匆匆》的主题不谋而合。支玉恒认为“读”是教学语文最简单的法子。在本课教学中,支玉恒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首先,让学生自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播放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再次,分段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同时深度探究文本内容——两个“赤裸裸”所代表的含义。经历了三个朗读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便不自觉地感叹时光匆匆。最后,支玉恒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要求学生写一个简单明了的句子,也可以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价值有所感悟。

4.何捷执教《匆匆》的课例概述

福建省特级教师何捷主张“生动的语文”,他于2010年10月执教《匆匆》课例。在《匆匆》一课的教学中,何捷秉持“生动的语文”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意蕴,体会作者情感。何捷的课堂导入简单直白,上课伊始直接点出本节课所学课文,并询问学生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接着,何捷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散文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与思考”。紧接着,他播放名家朗诵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做批注,整体感知作者情感。这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考验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品读文本部分,何捷按照段落顺序引导学生逐段品读。在第一段的品读中,学生先说对这一段的感受再读出自己的体会,将说感受与读文章结合起来。学生沉入文字与作者心意相通之后,把这种感受融入文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品读第二段时,何捷顺利抓住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8 000多个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一夸张而又形象的描写。从一滴水的特点与8 000多个日子进行对比,到这渺小的一滴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地滴落,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害怕,相机指出作者对这一感受的描写(头涔涔而泪潸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作者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多维度比较四位特级教师执教的《匆匆》课例

(一)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只有以课标为指导,才能在宏观上把握教学方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影响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明确了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笔者对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匆匆》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异同比较(如表1)。

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课标要求,在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的。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目标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及《2022年版语文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该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尽管四位特级教师执教时间距今已有十几年,但是他们确立的教学目标皆符合这一要求。不同的是,薛法根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孙双金侧重培养学生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支玉恒侧重培养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何捷侧重培养学生品读关键词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选择的。因学生学情和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不确定性。有学者认为确定教学内容,要依据课标、编者意图、学段和文本体式和具体学情来確定课程的边界、文本的核心内容、学科的必备知识及教学内容。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时所依据的课标、单元语文要素等都大同小异,且都是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对学生都是相当陌生的,只能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学情。在教学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四位特级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同中有异(如下页表2)。这就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

由表2可知,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却有着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来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品析字词来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同一文本,四位特级教师依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自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展现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的重要桥梁。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此,四位特級教师都选用了朗读法和讲授法,但是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四位特级教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本,感悟情感。

1.朗读法:促进情感体悟

薛法根采用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将文本解读寓于个别朗读和默读中,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叠词的美感,通过朗读体会时间无声无息、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将燕子、桃花、杨柳这三个意象与时间作对比,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启发学生通过提取关键词来解读文本。在朗读中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和写作手法,感受时光匆匆。例如,朗读第三段时启发学生抓住“挪移”“跨过”“闪过”等一系列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来体会时间之快。

孙双金使用的朗读方式有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等,以提中心、理文脉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例如,在学生读完第一段后,孙双金让学生找出此段的中心词是什么,让学生围绕找到的中心词“一去不复返”,理解“去—来”“枯—青”“谢—开”这三组词语的意蕴。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世间万物皆可重来,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更加容易体悟作者当时的情感。

支玉恒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但顺序与前面两位特级教师有所不同。支玉恒同样将朗读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他通过以读促讲的方式解读文本,使学生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在初读课文时采用评读、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确定文章每个段落的感情基调。他十分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细读,比如对课题的解读、对文本中“赤裸裸”等词语的品味,都是从语言的细节中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使学生能够更准确、深入地体会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何捷采用的朗读方式与上述三位特级教师的朗读方式大同小异,主要有倾听诵读、学生默读、个别朗读、自由读等。何捷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做批注,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语言联系起来,读文章说感受、说感受读文章。比如,对文章第一段的品读,让学生分享对自己有感触的字、词、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拨正学习方向

讲授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四位特级教师在执教《匆匆》一课时灵活运用讲授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四位特级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薛法根的讲授注重引导学生聚焦“板块”核心问题,使教学进程更集中更顺畅。比如,对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一板块,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再链接作者生平,理解作者感到时光匆匆的原因。薛法根的处理简单明了,以最短的时间引导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理解文章思想。

孙双金注重小结,在每一教学流程结束时都有总结,让学生牢记于心。这种做法能让课堂讲授更加有条理。例如,他指导学生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和句子并板书(一去不复返—空虚—匆匆—徘徊—一去不复返):第一段作者提出问题;第二段反问自己8 000多日子留下了什么,什么也没留下;第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时间匆匆;第四段反思自己,做了一些什么,什么也没做;收尾反问“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这篇文章的脉络。

支玉恒的讲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比如:通过齐读、自读、开火车读、个别读、听音频、泛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分析解读文本,体悟作者感情;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让学生听音频朗读,再说一说自己听出了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最后,他通过第一段中燕子、杨柳、桃花这三个意象的循环往复与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强烈反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矛盾、忧愁。

何捷的讲授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适时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不偏离轨道。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清晰,循序渐进,且其间穿插着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例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有学生认为作者把8 000多个日子比喻一滴水,非常夸张、形象,何捷顺势展开深入指导——过去的8 000多个日子就像这滴水一样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地流逝了,这滴水十分渺小,可作者却觉得这一滴水让他害怕,怕得头涔涔而泪潸潸。

教师适当的讲授和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控制好讲授的时间和讲授内容的深度,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四位特级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基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无论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还是讲授,都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教学效果

面对同一篇课文,四位特级教师制订了同中有异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情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各有不同。但无论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最终都指向学生,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1.薛法根:板块学习,训练学生能力

对薛法根的课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他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两个核心问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猜字导入,以课题“匆匆”的古体字将学生引入课堂,既丰富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又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开启新一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让学生对比“头上流汗”“眼里流泪”和“头涔涔”“泪潸潸”两组词语,体会运用叠词的好处,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2.孙双金:品味语言,体会文章写法

通过对孙双金的课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教学视角十分独特。他认为学习本文不仅是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悟,还要关注到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得形象化的。他在课堂初期就提出了学习美文的四个步骤:读、提、品、写,他的课堂也是按照这四个步骤相继展开的。在带领学生提取文章脉络,品味文本语言之后,通过一个写话练习(我看到风在飞扬,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从而感悟文章的写法。

3.支玉恒:以读促讲,感悟作者情感

对支玉恒的课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教学过程中留出了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体悟作者情感,使学生通过课文朗读获得對文章的独特体验。《匆匆》一课文质兼美、语言质朴,学生需要不断地朗读,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琢磨,才能体会其中的用词精妙。支玉恒便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不断品味文章字词,领悟文章语言的精妙传神。在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支玉恒能针对文中一连串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使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读到这篇文章,脑海中便会再现这篇文章的情感。

4.何捷:读中悟情,学习品读方法

对何捷的课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又要让学生学会鉴赏情感的方法和手段。在《匆匆》一课的教学中,何捷用心指导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通过范读将学生带入作者当时的情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感悟。在师生共同品读的过程中,何捷潜移默化地传授品读方法——倾听、思考、对话。

三、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课例的启示

(一)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1.重视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师语言能力的标准之一。语文课的重点是通过文本传递知识,教师只有认真、反复研究文本,才能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收获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解读文本不透彻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就散文而言,深入而多样的解读尤为重要。四位特级教师执教《匆匆》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在生成的课堂情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应认真阅读文本,把文本解读放在重要位置。

2.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是语文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位特级教师能够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离不开他们平时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其次,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课例中四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即使放在当下也不过时,他们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具体学情结合起来,制订并落实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论是组块教学还是情智语文,都是他们教学智慧的结晶。最后,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情是教师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对抒情散文教学的启示

1.品味文本语言

散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散文语言不似诗歌精炼,散文因为风格不同而语言风格各异。散文语言作为作者思想的载体,学习散文应当把品味语言放在关键位置。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课例启示我们:将“品味语言”确定为教学重点,符合课标要求和散文的文体特征。《匆匆》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只有仔细鉴赏才能理解文本的美感与深意。四位特级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鉴赏文本,这种方式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他们对散文体裁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充分认识。

2.体悟作者情感

散文通常有两条主线——明线与暗线,明线即文章所体现的人、事、物,暗线即作者的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细节,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情感。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四位特级教师都是在朗读、讲授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悟作者情感:或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文章语言,感悟时间流逝;或是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意境并分析作者情感;或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作者情感;或是引导学生探究、品味文章,分析感悟作者情感。总之,他们都把体悟作者情感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并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法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章情感。就抒情散文而言,教师应该把体悟作者情感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并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这是散文教学应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蔡莹.浅析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J].语文知识,2001(7):71-73.

[3]王怡菲.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性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2):42.

[4]黄金城.形散神聚 以诗言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文本解读及教学核心价值定位[J].福建教育,2015(Z1):71-73.

[5]陈尊艳.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5):55.

[6]孙双金.我和情智语文[J].中国教师,2016,265(18):56-60.

[7]支玉恒.谈朗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1):6.

[8]林志芳.何捷教学设计思想探微[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2(12):20-22.

[9]何捷. “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及建构实践[J].教育评论,2018(12):147-150.

[10]梅倩倩.小学抒情散文教学的课例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11]吴忠豪.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评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Z1):4-9.

[12]秦富. 《祖父的园子》课例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13]张斗和.对“教学内容确定”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8(31):35-38.

[14]贺晨. 《荷塘月色》课例比较研究:以李镇西、郑桂华、熊芳芳课堂实录为例[D].济南:济南大学,2020.

[15]何捷,黄国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以提升语文素养为魂: 《匆匆》教学实录及点评[J].小学语文教学,2012(30):55-58.

[16]何捷,黄国才. 《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2011(1):51-54.

[17]雷春华,饶振辉.反思“朗读”在现代语言教学中的价值[J].语文建设,2015(29):2-3.

[18]杨斌.品味语言 体悟意境:散文教学艺术漫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7(11):24-26.

[19]胡莉萍.小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3(6):55-58.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河池学院应用写作课程为例”(2023JGB333)、河池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立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河池学院应用写作课程为例”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必辉(1975— ),广西东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育基本理论、高校教学研究;覃凤娇(1998— ),广西东兰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匆匆特级教师课例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少儿美术(2020年1期)2020-12-06 06:56:14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课例
从汉英语法差异赏析文学作品的翻译
何去何从的“匆匆”姻缘
现代家庭(2016年11期)2016-11-09 14:02:36
张培基译文《匆匆》赏析
仿写《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