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幂
提到高邮,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两位文学大家,一位是秦少游秦观,另一位就是汪曾祺老先生了。
“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古文游台位于高邮城东北,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这里只是一座30多米的高台,道士李守坚在这山上建了座东岳行宫,俗称“泰山庙”。
当年苏轼的学生秦观听说老师要来高邮,便早早地在润州相迎。苏轼到达高邮后,与本地乡贤秦观、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因而,此庙得名“文游台”,名声大作。从此,这座本来几近荒芜的庙台便开始独领风骚,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其风采。
平日里,本地人喜欢去文游台散步。一天雨后,我突然来了兴致,便到这座古典建筑里转了转。
雨后的古典小巷格外朦胧。树影婆娑,文游台便被笼在其中。穿过古文游台的三大拱门,便来到了刻有“淮堧名胜”的景区门口。初迈进这古色古香的大门,一位手持书卷仰望天空的古人雕像便映入眼帘。他便是秦少游。一袭长衫,一顶乌帽,眼神中夹杂着喜悦与坚定。
往西,是古四贤祠,祠后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而我更喜欢“映翠园”“重光亭”等古典建筑。映翠园被一堵白墙围着,一拱圆形门洞使得墙体有了起伏。路两旁是一排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缝中,挤着翠绿的苔藓和小半个人高的绿植,草与木交织着。透过洞口,首先望见的仍是一块坑坑洼洼的高石,其后便是成片成群的竹林。我于此时也终懂得了“映翠”的含义,若无这石,何得此翠?大雨过后,映翠园的竹子更显妩媚,翠色欲滴。我沉醉于雨后文游台清新的空气和静谧的环境里了。
高邮文游台,兼具了江南的灵秀和江北的豪迈,是邮城的名胜古迹,无愧于其“千古風流文游台”的美誉。它是我们邮城人民心中的骄傲!
(指导教师:刘卿)
小作者作为地地道道的高邮人,对文游台非常熟悉,为读者详细地介绍了文游台的历史典故,让读者感受到了文游台的千古风流。小作者还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文游台景色的幽静典雅,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