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媞皙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世界,从儿童到老年人都非常喜爱这个故事。为什么这部作品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且长盛不衰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成功并非受业内人士的吹捧,市场的反馈数据无一不显示着它的受欢迎程度。从问世那一天至今,它的总销量已逾5亿册,有70多种语言的不同版本,所改编的8部电影的全球总票房超过77亿美元。在英国演艺界有一种说法:演员分两种,演过《哈利·波特》的和没演过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哈利·波特》在英国的影响力。
《哈利·波特》长盛不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哈利·波特》构筑了一个宏大、立体的世界。在那个跨越1600多年历史的魔法世界中,巫师与麻瓜并存,人与家养小精灵、马人、巨人等共生,规则、律令、自然规律所代表的边界,无一不在延展着小说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无论是金庸创造的武侠江湖、刘慈欣笔下的《三体》宇宙,还是托尔金的中土世界、漫威的宇宙英雄谱系、《冰与火之歌》里的维斯特洛大陆七大王国,在这些巨著或是成系列的漫画和电影中,都有着新鲜的时空维度、可延伸的故事体系、复杂的人物关系,并遵循着一套逻辑自洽的运转规则。
第二,它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有人说,成功的儿童文学第一要素就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哈利·波特》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西方文学的经典元素,比如罗马史诗、希腊神话、狄更斯的小说,还有东方民间传奇中的精彩故事,都创造性地被转化为这部小说的组合件。
《哈利·波特》虽然是一部儿童文学,但对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群体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这个虚拟空间内,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重担,加入巫师们的冒险,借此获得愉悦体验,并在基于其上的群体社交中实现自我建构与认同。虽然我们知道这些角色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仍会对他们产生真实的感情。在这部作品中,读者既能找到温馨的童话故事,又能体验成人世界的残酷物语。在纪录片《J.K.罗琳:生命中的一年》中,罗琳本人的说法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主题是童年迷惘和冒险,在魔法和奇幻下其实藏着严肃的道德寓言——善恶、爱恨、生死。”
《哈利·波特》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首先,《哈利·波特》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英国,在书中那个隐秘的魔法世界中,读者能找到无数英国文化的元素。如今,《哈利·波特》已经和福爾摩斯、披头士、大本钟等成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无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去往英国,只为看一眼这个电影中的神奇国度。可以说,一提到魔法,就会想到英国。
其次,《哈利·波特》改变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在《哈利·波特》问世前,出版界几乎不会出版系列长篇童书给儿童。出版商认为孩子不可能自己买书,家长也不想多花钱买篇幅很长的系列丛书。但是在《哈利·波特》成为势不可当的文化现象后,粉丝会不顾一切地买续集,书也变得更厚。《哈利·波特》系列的后4本,每本都超过700页,依然卖得很好。《哈利·波特》让儿童文学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化新势力,并带动其他童书的销量也有所增长。这都是《哈利·波特》这部作品所带来的改变。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一句令J.K.罗琳一直铭记的话:“生活就像故事一样,不在乎长度,而在于质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给我们带来魔法和奇妙幻想的《哈利·波特》小说系列。
(选自2023年9月1日《解放日报》,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