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正己烷和丁酮为混合溶剂,在可见光辐照下,进行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的沉淀聚合教学实验探索。分别研究了溶剂的配比、引发剂的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当正己烷和丁酮的质量比为1:1,St和MA的摩尔比为1:1,单体质量浓度为17.5%,引发剂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120min时,单体的转化率为88.3%。与目前教材中普遍使用以甲苯为溶剂的“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教学实验相比,该实验具有绿色低毒、节能环保、简单新颖、重复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可见光;沉淀聚合;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11-0092-04
在我国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步骤[2]。实验结果可以修正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3]。因此,实验创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不能脱离基本的概念,必须和基础、经典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否则“夹生”的理解反而会妨碍学生的进一步创新。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操作训练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聚合物[4-6];通过沉淀聚合制备SMA具有后处理工艺简单方便、溶剂可直接反复利用等优点[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是高分子化学实验中的经典教学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方案进行实验几乎得不到任何产物[8,9],我院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指导老师在预实验中也多次失败。因此,本课题组在教师科研成果的基础上[10-12],以三明学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将学科前沿热点可见光应用研究技术与经典沉淀聚合方法相结合,以改进学生教学实验为目的,尝试以丁酮和正己烷为混合溶剂,在常温条件下,以LED蓝光为光源,进行St与MA的沉淀聚合实验研究。考察了溶剂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将实验研究及结果汇编成“可见光诱导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沉淀聚合”实验项目,作为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通过两届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该实验激发了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實验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沉淀聚合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实验材料与过程
1.1 实验药品与仪器装置
药品:MA、St、正己烷、丁酮、AIBN、乙醇、丙酮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220413),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ZF-6050),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长沙明杰仪器有限公司SHB-III),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DF-101S),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Q-300DB),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TGL-15B),商用蓝光LED灯带(深圳沛通光电公司5050裸板60灯)。
1.2 实验方法
1.2.1 MA的重结晶
准备一个250mL的烧杯,加入150g氯仿,并投入磁子,放置在50℃水浴锅中加热,再加入50g MA,搅拌至固体溶解,过滤后提取滤液放在冰箱冷却结晶,待析出晶体后,抽滤,收集滤渣在40℃真空下干燥,将干燥完的产品用封口袋收集,存放于冰箱冷藏室。
1.2.2 St的纯化
用碱性氧化铝柱除去St中的阻聚剂,收集纯化后的St、充氮气,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1.2.3 AIBN的精制
准备一个150mL的烧杯,往其中加入100g甲醇,并投入磁子,放置在50℃水浴中加热,再加入10gAIBN,搅拌至固体溶解,趁热将其过滤,提取滤液放在冰箱冷却结晶,待析出晶体后,抽滤,将滤渣在常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产品后用封口袋收集,存放于冰箱冷藏室。
1.2.4 St与MA的沉淀聚合
将冷藏的MA、St、AIBN从冰箱取出,放至常温后,依次称量MA、St和AIBN,装入放有磁子的10mL梨形瓶中,再加入正己烷和丁酮,用橡皮塞密封好梨形瓶,然后在冰水中依次进行抽真空和充氮气,共进行三次循环,最后将梨形瓶固定在磁力搅拌器上,开启商用蓝光LED灯带制成的直径10cm的灯圈和磁力搅拌器,常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取部分样品用于产率测试。
1.2.5 SMA产率测试
采用称重法测定SMA的产率。用乙醇稀释聚合产物,然后离心并静置,倾去上层清液,将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20h。SMA产量根据干燥产品产量和产品理论产量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剂配比对St与MA沉淀聚合的影响
沉淀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反应溶剂,而聚合物不溶于溶剂的反应[13]。SMA沉淀聚合常用的溶剂为甲苯[14],而甲苯属于3类致癌物质。因此,在本实验中探索将甲苯换成丁酮和正己烷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介质。按照上述的实验方法,调整溶剂的比例,考察不同溶剂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丁酮为单体MA的良溶剂,正己烷是MA的不良溶剂,因此当溶剂只有丁酮时,得到的是透明聚合物溶液,单体转化率仅为6.2%。当丁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8:2时,得到乳白色的聚合物溶液,转化率增加到45.2%。当丁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6:4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转化率为68.3%。当丁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5:5时,得到的是颗粒状沉淀,转化率为83.5%,易于收集聚合物。当正己烷用量进一步加大到60%时,得到的是块状沉淀,粘附在瓶壁上,不容易后处理,而转化率也没有提高。而当正己烷的量加大到80%和100%时,单体MA不溶解,为针状结晶。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溶剂的用量以正己烷和丁酮按照质量比1:1进行。
2.2 引发剂用量对St与MA沉淀聚合的影响
引发剂用量的大小在聚合反应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和其他反应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时候,自由基产生的数量多少与引发剂用量有关。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在反应时间为90min,n(St):n(MA)=1:1时,单体浓度为15%,调整引发剂的用量的大小,即AIBN的质量分数(以单体总质量计算)分别为0%、0.1%、0.3%、0.7%、1%、1.5%、2%、2.5%、3%,考察引发剂用量对SMA产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引发剂用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当其他聚合条件不变时,引发剂浓度增大,产物产率也逐渐增加。这是因为AIBN浓度越高,相同时间内光照产生自由基的数量越多,SMA的产率越高。添加0.1%的AIBN,SMA的产率为36.9%,增加至2%,SMA的产率为81.2%,继续增加AIBN的用量,SMA的产率增加不明显。综合考虑,引发剂用量以2%为宜。
2.3 反应时间对St与MA沉淀聚合的影响
在丁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1,在n(St):n(MA)=1:1,单体浓度15%,引发剂用量为2%的条件下,只改变聚合时间,即反应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180min,考察反应时间对SMA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反应从开始到100min时聚合物的产率迅速上升,SMA产率达到80.5%。反应120min后,SMA产率为83.7%,再接着延长至180min,虽然产率有所增高,但所用时间长且产率增长不是很明显。由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是一旦聚合反应开始,短时间内就可以生成大量的产物,后期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变慢。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120min进行后续实验。
2.4 单体浓度对St与MA沉淀聚合的影响
在n(St):n(MA)=1:1,引发剂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只改变单体浓度,即单体质量浓度依次为5%、7.5%、10%、12.5%、15%、17.5%、20%、25%,考察单体浓度对SMA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单体浓度为5%和7.5%时,仍然能很好地反应,这和以甲苯为溶剂的热聚合现象不一致[9]。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大,体系粘度逐渐增加,当单体浓度达到20%时,反应体系成为果冻状,难以处理。此外,从图5可以看出,单体的浓度在5%-17.5%之间时,转化率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单体浓度超过17.5%时,转化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当体系流动性好时,提高单体浓度增加单体和自由基的碰撞几率,因此转化率增加;而当反应体系不能流动时,单体和自由基的碰撞几率反而降低,导致转化率降低。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单体的浓度以17.5%较好。
2.5 单体配比对St与MA沉淀聚合的影响
在引发剂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120min,单体浓度为15%,只改变单体配比,即St与MA摩尔比分别为2:8、4:6、5:5、6:4、8:2,考察单体配比对SMA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数据可知,在St与MA配比为5:5时SMA产率达到最大值,St与MA的配比低于或者高于1:1时,产物产率有明显下降,且MA含量增高产率降低更加明显。这主要是MA和St共聚时,极易形成交替共聚物,且聚合速率远快于单体均聚。关于其机理,主要有“过渡态的极性效应”和“电子转移复合物均聚理论”[15,16]。因此,单体的配比以1:1为聚合最佳条件。
2.6 优化条件下可见光诱导的St与MA沉淀聚合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以下述条件进行实验,丁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AIBN占单体的质量比为2%,单体的质量浓度为17.5%,St和MA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120min。实验所得SMA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溶液中,单体转化率为88.3%。
3 结论
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材经典实验“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的基础上,将教师科研成果与本科生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常温条件下,以商用LED蓝光灯带为可见光光源,正己烷和丁酮為混合溶剂,进行了St与MA的沉淀聚合实验研究。在优化的聚合条件下,单体的转化率达到88.3%。与以甲苯为溶剂的热聚合沉淀实验相比,本实验具有重复性好,操作方便,环境友好,趣味性强,创新性好等特点。该实验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想象”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总的来说,将“可见光诱导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沉淀聚合”实验引入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是高分子化学实验的一种创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具有辐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翠,宋晨晨,戴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山西省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9):9-13.
〔2〕刘艳丽,陈建芳,黄先威,等.浅谈实验教学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地位[J].高分子通报,2015,28(11):83-85.
〔3〕黄浩,周欣然,唐波,等.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自主科研创新引导——以“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为例[J].高分子通报,2018,31(04):100-105.
〔4〕D?觟rr J M, Scheidelaar S, Koorengevel M C, et al. The styrene–maleic acid copolymer: a versatile tool in membrane research[J]. European Biophysics Journal, 2016, 45:3-21.
〔5〕Yao Y, Zhang X, Guo Z, et a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cyclable polymer aerogels from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alternating copolymer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5: 140363.
〔6〕Pan Z, Li L, Wang L, et al. Tailoring Poly (Styrene-co-maleic anhydride) Networks for All-Polymer Dielectrics Exhibiting 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and Charge-Discharge Efficienc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35(01): 1-8.
〔7〕Li G L, M?hwald H, Shchukin D G.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for fabrication of complex core–shell hybrid particles and hollow structures[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08): 3628-3646.
〔8〕梁暉,卢江.高分子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9〕刘廷国,刘天宝,汪新,等.低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J].分子科学学报,2017,33(02):138-145.
〔10〕罗菊香,程德书,李明春,等.可见光诱导苯乙烯的常温快速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39(04):800-806.
〔11〕Luo J X, Cheng D S, Li M C, et al. 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Maleic Anhydride with Addition of Ascorbic Acid at Ambient Temperature[J]. Advances in Polymer Technology, 2020, 2020: 1-8.
〔12〕Cheng D S, Zhao L, Guan G X, et al. Synthesis of SMA by RAFT polymerization and its dispersion of TiO2 in aqueous solution[J]. RSC advances, 2023, 13(11): 7366-7371.
〔13〕陈冬,马育红,赵长稳,等.自稳定沉淀聚合原理、方法及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20,50(07):732-742.
〔14〕祝波,杨丽艳,任红,等.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的合成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05):18-20.
〔15〕Klumperman B. 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s on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s[J]. Polymer Chemistry, 2010, 1(05): 558-562.
〔16〕Bag S, Ghosh S, Paul S, et al. Styrene-Maleimide/Maleic Anhydride Alternating Copolymer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21, 42(23):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