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凡菲 方婷
《我参与 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了解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本单元教材遵循从认知到行为的编写逻辑,教学本课时,笔者聚焦“行为”,结合“服务学习”理念,设计了“社区实践服务”学习活动。
预备阶段,发现真实问题。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而设计,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指向。
课前,教师与学校周边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社区情况,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到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出示反映社区生活中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如乱停放的电动车、公共区域宠物的排泄物、贴着各种小广告的楼道墙面等,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场景曾出现在自己生活的小区中。然后,教师请出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学生向其提问,寻找并聚焦若干项该社区文明建设方面的真实问题与困难。学生根据问题分成若干小组,课后与教师一起走进社区,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这些不文明现象的负面影响、产生原因等,并在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制定改变不文明现象的实践方案。
实践阶段,落实“行动—评判—优化—再实践”的学习过程。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案付诸实际行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在服务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审视和评估方案,核查方案对于服务者发展和被服务者需求满足的效用,让各方主体都参加到方案的优化与改进中。
以宠物在公共区域便后主人未及时清理的问题为例。学生先采取发放宣传单、给社区内遛狗的居民发放塑料袋等方法,展开第一轮实践活动。两周后,学生再次对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举措在当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有所减弱;效果减弱的原因在于通过宣传和发放清理工具,宠物主人有了即时清理宠物粪便的意识,但未能形成提前携带清理工具的习惯。鉴于此,学生在取得社区工作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在小区垃圾桶旁设计并放置了便民纸箱,居民丢垃圾时就可以随手将不要的一次性塑料袋丢入纸箱内,方便宠物主人或其他有需要的居民使用。學生还在纸箱上绘制了宣传图,再次宣传和提醒。
总结阶段,自我反思,提炼经验。在阶段性服务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撰写服务日志、实践总结、案例分析等,记录、反思实践过程,又要组织学生面对面总结实践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整合经验,集体研讨后续的服务方案。各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实践过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两轮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可能的原因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后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践日志和报告,撰写个人实践总结,进一步思考与提炼服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评估阶段,开展多维度、多主体评价。实践过程中,除教师、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外,学生也可作为评价主体,观察和评价实践行动的效果,以便及时修正、优化实践方案。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开展多主体评价,如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自评与互评,指导教师的观察性评价,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等,以检验课程实施效果。
(作者单位:涂凡菲,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方婷,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