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强,李丽丽,成宇
湖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浙江湖州 313000
2022年12月以来,COVID-19人数短期内快速增加。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1]。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比较多,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造成了医院短期内COVID-19患者激增,短时间内给整个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肺部影像学资料与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关系。
选取的病例均为湖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8日内在门急诊就诊的患者,其中选取50例血氧饱和度下降的COVID-19患者作为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3.7±20.2)岁,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19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选取50例血氧饱和度正常的COVID-19患者作为血氧饱和度正常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3±21.5)岁,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21例、糖尿病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冠心病2例,痛风1例。所有COVID-19患者诊断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2]诊断标准。
回顾性分析50例COVID-19合并血氧饱和度下降和50例COVID-19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NLR、hs-CRP水平、肺部影像学资料与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关系。所有检测操作都按照科室SOP标准进行(本实验室已通过ISO 15189认证)。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0×106/L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
血气分析仪为雷度米特ABL800,血细胞计数分析仪为希森美康XN9000,PCR仪为上海宏石SLAN-96P,所用检测试剂都是与仪器配套试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为UCT710。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8±10.83vs.9.59±15.54,t=1.43,P=0.608)。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的LY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1±5.41vs.16.37±7.4,t=2.83,P=0.006)。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73.49±52.83vs.10.47±9.61,t=3.73,P<0.001)
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8,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率的比较
以hs-CRP水平>10mg/L为阳性,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hs-CRP水平增高比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P<0.05),见表2。
表2 两组hs-CRP水平增高比率的比较
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肺部感染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部感染比率的比较
COVID-19目前已发展成全球性间歇性局部性流行状态,COVID-19的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为显著。余小梅等[4]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COVID-19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Guan等[5]发表1099例COVID-19患者临床研究中提到,83.2%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表现[5]。本研究的数据表明,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64%,其中血氧饱和度下降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78%,血氧饱和度正常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30%,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率显著性高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从外周血LYM%水平来看,血氧饱和度下降组也显著低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这也验证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COVID-19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包括不同的亚型,每个亚型又具有不同的作用,其在抗肿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十分复杂[6-8]。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为辅助型T淋巴细胞,功能主要是增强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辅助细胞毒性的杀病毒效应;CD8+T淋巴细胞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在病毒清除中起主要作用。这两种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合适时,能够相互配合发挥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免疫状态,从而抵抗病毒的入侵[9]。目前对于COVID-19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推测有4种可能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的机制:①病毒可直接感染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死亡;②病毒可能直接破坏淋巴器官;③炎性细胞因子持续紊乱,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凋亡;④高乳酸等代谢紊乱产生的代谢分子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10]。本研究数据也显示血氧饱和度下降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86%,显著高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的50%。这可能是因为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比血氧饱和度正常组更低,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更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再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形成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免疫力下降→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通路。
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蛋白,当身体出现炎症性损伤、细菌 感染等时,氧化应激会使hs-CRP含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时仅轻微升高或不升高,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11-12]。机体炎症反应可致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则会减少,NLR水平升高,NLR在炎症等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3-16]。NLR升高程度上反应重症肺炎患者的炎症程度,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17-19]。本研究数据显示,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这可能与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患者肺部感染时合并有细菌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有关,这有待以后的研究证实。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NLR水平与血氧饱和度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NLR虽然能用于判断炎症程度,但不如hs-CRP敏感。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hs-CRP水平升高和更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都可能与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的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直接的关系,在判断炎症程度上,NLR不如hs-CRP敏感。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如遇到COVID-19患者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应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患者hs-CRP、NLR水平注重对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为hs-CRP、NLR更加方便的地得到,所以一般选择这两个项目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首选指标。本研究未考虑研究对象是否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情况,期待后续研究者能继续完善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收集病例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鉴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和变异性,值得同行在后期工作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