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宇 胡远远 王芸锟 吴娟 覃素
[摘 要]借助问卷星在线平台,面向贵阳市不同年级高中生进行调查,利用SPSS 26.0 软件对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移动学习方式已经成为高中生解决课后学习困难的主要渠道,视、听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年级的高中生了解移动学习App的渠道、使用的App种类和可以接受的付费价格等差异明显。从教育主管部门、家庭、教师三个角度为学校和社会推广移动学习方式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移动学习;差异分析;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29-03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2年12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1]。2020年以来,很多学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在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网上学习。不管是从国家要求还是从教学一线来看,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要求,有必要研究学生的移动学习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贵阳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是一年一度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主办城市。贵阳市高中生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贵阳市在校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移动学习现状,从年级维度对相关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对利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移动学习实效性提出建议。
二、相关概念界定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指在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从海量网络学习资源中获取知识和教育服务,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碎片化、个性化、移动性和跨时空性等特点[2]。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遵循匿名、自愿参与的原则,借助问卷星在线平台,面向贵阳市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1966份,其中有效问卷1947份,有效率99.0%。
所用问卷为根据课题研究目的,经过数次修改、小范围内试调查、课题论文指导专家评定等过程而形成的《贵阳市高中生移动学习方式的调查问卷》,共25道题,具体结构如图1。针对研究结果,利用SPSS 26.0 软件,运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移动学习方式在不同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多选题的题型调查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工具、了解移动学习App的渠道、进行移动学习的场合环境(场所)、使用App的种类,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性。采用单选题的题型调查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关注、每周使用移动学习方式的频次、每次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长、最关注的移动学习App的特点、每个月在移动学习上的开支、使用学习资源基于的心理需要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性[3]。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无年级差异结果
表1所示为不同年级高中生移动学习的差异分析。
由表1可知,在年级维度上,“使用的移动学习工具”卡方检验P=0.935(>0.05)和“进行移动学习的场合环境”卡方检验P=0.456(>0.05),这表明这两项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性不显著。在年级维度上,“了解移动学习App的渠道”显著性 P=0.000(<0.05)和“学生使用App的种类”显著性P=0.000(<0.05),这表明这两项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关注、每周使用移动学习方式的频次、每次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长、最关注的移动学习App的特点、每个月在移动学习上的开支、使用学习资源基于的心理需要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下面以学习时长、学习频率、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为例阐述分析过程。
1.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时长和频率的差异。从每周进行移动学习的平均频率来看,学生大多每周进行1到2次移动学习。从每次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长来看,学生大多每次进行1分钟至30分钟的移动学习,且每个年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未进行过移动学习。学生每周进行移动学习的频率和单次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长未发现显著的差异,见表2、表3。
2.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关注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关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移动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使用App时最关注的方面、使用移动学习资源的目的。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喜欢音频、视频等多重感官刺激的资源呈现方式,学生使用App时往往以学习内容为首要考虑要素,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资源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当下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同年级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差异。
(二)年级差异结果
1.学生了解移动学习App渠道的差异。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的占比最大,其次依次是通过同学推荐和教师推荐。调查得知高三学生受朋友、同学等同伴的影响比高一、高二学生大,高二学生受教师影响大。
2.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App分析(见表4)。调查结果显示,高二学生应用英语学习类软件,如百词斩、扇贝单词和天学网的比例较高,高三学生使用题目解答类软件较多。通过访谈得知,高二学生在重点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故课下使用百词斩、扇贝单词较多。天学网作为专门的英语听力训练网站,与学校有合作,在教师的推荐下,高二学生使用得也较多。
3.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心理需要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级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的学习方向,还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其中,年级越高,通过移动学习提高成绩的需求越大。不同年級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心理需要显著性差异P=0.519(>0.05),可以说无显著差异。
4.学生可以接受的每月移动学习花费和实际开支的差异。从表5、表6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学生每个月可以接受的移动学习花费随着金额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而三个年级学生每个月在移动学习上的实际开支也随金额的增长而递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教育类移动学习App上的花费的接受度具有显著差异。高一学生可接受的价格远高于高二、高三学生,高二、高三学生可接受的价格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每月的实际移动学习开支,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五、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大数据背景下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高中生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在日常遇到学习问题时会自发利用网络渠道探寻解决方式。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且优质资源大多需要收费,这影响了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习资源质量、学校管理、家长态度等外部因素,又有学生的移动学习资源利用能力、自控力、兴趣爱好等内部因素。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可知,移动学习能促进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他们获取资源的效度有待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二)研究思考
大数据时代给教育提供了机遇,也使教育面临不小的挑战。利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移动学习的实效性是需要多方面努力、多管齐下的。
1.利用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汇总的免费优质学习资源。优质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基石。据笔者调查,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搭建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能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一部分需要。
2.关注学习场域向家庭的延伸,构建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教育部明确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学区域,因此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场合大多在家里。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家长在家中看到孩子用手机、平板等设备,就认为孩子是在娱乐。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渠道,家长应改变观念,积极推进家庭成为学习的另一场域,和孩子共同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3.提供合理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移动学习效率。高中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班级对个人利用移动学习资源的影响巨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对学生的移动学习进行引导和示范。为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教师可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高效进行移动学习,组织学生在每次进行移动学习前制订计划,探讨拒绝娱乐诱惑的方式,查找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资源等。在同伴榜样力量的影响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高效进行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高效学习方式,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高效进行移动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2022-12-01)[2023-07-01].http://www.cnnic.net.cn/n4/2022/1201/c135-10691.html.
[2] 秦梦瑶. 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3] 杨晓明.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基金项目] 2020年贵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中生移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编号:GYYB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