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权 (重庆市垫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站)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生猪养殖模式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生猪常受到环境、管理、疫病防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猪喘气病已发展成为规模猪场难以防控的疾病之一,虽然该病发病后死亡率低,但其发病率极高,在各地猪场都普遍存在,会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发育及生产性能,导致养殖场的养殖效益受到损害;同时猪喘气病常导致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延长猪群的饲养时间,不利于养殖场的发展,增加养殖场的养殖成本,降低其养殖利润。对此,要加强对猪喘气病的预防及治疗就需要了解猪喘气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了解造成猪喘气病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场猪喘气病的发病率,保证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1.病原。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它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猪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没有细胞壁,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的直径约为0.3~0.8微米,形状可以是点状、杆状或球状。猪肺炎支原体对于外界环境和物理因素的抵抗力较弱,而且对青霉素不敏感。普通的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灭该病原体。这种菌难以进行分离培养,同时也很容易被污染。
2.传染源。猪喘气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猪和患病猪只排出的病原菌导致健康猪群发病。
3.传播途径。猪气喘病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造成猪群发病的,如通过呼吸道传播,带菌猪只通过呼吸道及分泌物将病菌排出,导致猪群生活环境受到污染,使健康猪群感染该病;或可以通过患病母猪在哺乳仔猪过程中造成该病的传播等。
4.易感动物。猪气喘病常在猪群中发生传播流行,该病会感染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其中仔猪感染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猪感染后一般呈现隐形发病。
5.流行特点。猪气喘病极易在规模养殖场发生及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两季发病率高,仔猪易感,哺乳和妊娠后期的母猪次之。新建场有猪只感染后会出现急性发病;老疫区感染后呈慢性发病或周期性感染。
1.临床症状。猪气喘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急性型临床症状出现较少,在仔猪、哺乳及妊娠后期的母猪极易发生,多见于新养殖场。猪群患病后,病猪精神不振、喜卧不走动,伴有腹式呼吸,患病猪只常咳嗽不止、采食下降。感染该病后生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病程一般是7~14天,生猪死亡率较高;慢性型病症常发生在育成猪及后备母猪,老疫区会反复发生流行,常通过急性型病症转变而成,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为主,并伴有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慢性型症状的体温及采食正常,一般难以造成生猪死亡,且极易引起继发性疾病,发病病程较长,若治疗不当会造成生猪死亡;隐性型症状是通过急性型或慢性型症状转变而成,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及食欲都正常,个别会出现喘气及咳嗽。若出现隐性型症状向急性或慢性症状转变后,会使患病猪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病理变化。对患有猪喘气病的猪只进行剖检后,可以观察到肺部出现水肿且伴有膨大等病变症状,且病变位置呈现半透明状态,按压无弹性,可见正常区域与病变区域出现明显分界线;伴有支气管肺炎等病变,切开病变位置后,有大量灰白色液体流出,病变呈现紫红色到灰色的实变塌陷,俗称“肉样变”。随着患病猪只病情加重,常常有心包炎症状出现,且肺部与胸膜有粘连现象,并伴有纤维素病变症状,气管内还会出现大量卡他性分泌物。若要对该病进行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结合进行初步诊断,并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其进行确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手段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查等进行疫病确诊。
1.饲养管理不合格。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对生猪的饲养及管理方面不够重视,导致猪群发生猪喘气病等影响猪群健康发展的疫病,其中在饲养上,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对于生猪的饲喂不重视,饲料营养缺乏或养殖户对于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喂的饲料不合理、营养单一、饲料质量差,难以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当疾病入侵时,难以通过自身抵抗力有效防御疾病,导致疾病的发生及流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不注重生猪的养殖管理,在高热、高湿季节没有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发霉变质后仍用发霉的变质饲料喂食,导致猪群疫病的发生;其次,在生产管理上,养殖场对猪种的引进过程中存在疏忽,没有对引种地区进行情况调查,没有对要引进的种猪进行疫病检测,导致引种时将疫病带入自家养殖场,发生猪群感染疫病;再者,生猪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增大饲养密度,忽略了生猪饲养环境的重要性,增大饲养密度会造成粪污大量积聚,会产生大量有害细菌,对生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及传播加快,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
2.养殖环境受污染。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场的环境差、卫生清理工作不到位会使生猪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使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疫病,影响养殖效益。其中部分养殖户为减少养殖成本,不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导致猪只生长环境差,尤其在春冬季会增加疫病的发生及传播风险。其次猪场建设没有按照标准建设,如猪场随意排放粪便和污水,导致空气质量恶劣,对附近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是猪气喘病的诱因之一。还有养殖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起猪喘气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3.防疫措施不科学。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缺乏疫病防控意识,饲养人员缺乏相关的养殖知识及防控知识,在养殖过程中常导致防疫不到位、缺乏养殖过程中消毒灭源和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其次部分养殖户不配合防疫员进行工作,给防疫工作带来阻碍;还有防疫员专业技术及防控技术掌握不够,防疫技术还待提高,养殖行业也缺乏专业人员,无法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及指导,导致防疫工作不到位引发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同时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易造成疫病防疫漏洞,使养殖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大,增加疫病发生的风险。养殖场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为了控制成本购买过期疫苗或是疫苗注射不当导致疫病发生,影响养殖效益及生猪行业的发展。
猪喘气病严重威胁生猪养殖行业,对此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保证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可以从西药治疗进行,可以快速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医治疗方面入手,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西医治疗。对猪喘气病采用西医治疗时要根据病症进行用药,对于慢性型症状可以每日一次肌内注射3.5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的卡那霉素,症状相对严重的可以每日注射2次,连续3~5天,可观察到患病猪病情好转。若是症状十分严重,则可以使用盐酸土霉素注射液35毫克/千克·体重进行注射,同时加入0.3%的普鲁卡因和0.5%硼砂溶液,一天一次,连续用药一周可以有明显效果。其次还可以用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多西环素等药物,对猪喘气病都有较好治疗效果。
2.中医治疗。随着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中医治疗也被规范运用,对于猪喘气病的中医治疗方剂就有很多,可用紫苏、甘草、马兜铃各30克,地龙、瓜蒌、杏仁肉、贝母、忍冬藤各50克,将药物碾磨后与饲料混合,按每千克10~20克饲料进行饲喂,每天两次,连续7天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用黄连、黄芩各50克、桑白皮20克、贝母、葱白各40克进行煎熬后,进行灌服,连续4~7天。同时还可以根据症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以保证猪喘气病的治疗效果。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对此要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其中科学的饲料配比在生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要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比,还要保存好饲料防止饲料变质。还可以在饲喂过程中添加一定量中草药预防猪气喘病发生。其次,还要在引种过程中严格按照引种程序,避免将疫病带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2.改善饲养环境。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影响着生猪的生长发育,对此养殖场要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病原菌对生猪的影响,首先要定期对饲养环境清洁消毒,保证生猪在干净清洁环境中生长;其次要通过控制圈舍通风、温湿度保证生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从而减少疫病发生风险;还有要对养殖场病猪死猪进行规范的处理,避免疫情在养殖场大范围传播扩散。
3.优化防疫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养殖场预防疫病的手段,通过科学的防疫手段加上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对疫病进行防疫;其次要加强宣传,让饲养人员了解疫病预防的重要性,并聘请专业人员对饲养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减少养殖场疫病发生的风险。
猪喘气病是生猪养殖业中难以防控的疫病之一,在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及预防才能保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此笔者针对猪喘气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探讨,并通过疫病发生的原因提出治疗及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